沈碧賢
摘要:本文對想象力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加強與現實生活聯系,創設適合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情境、靈活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美術課堂教學趣味性等教學策略,希望能為強化小學美術教學效果及促進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發展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想象力;小學生;美術教學
引言:美術教育在整個文化教育中發揮著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發現美、創作美等功能作用,相較于其他學科,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想象力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在實際美術教學開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鑒賞作品并參與各種動手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與提升學生想象力,也能起到拓展學生思維的作用。因此,基于想象力培養,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是目前各美術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1.想象力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影響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教育觀念也隨之改變,更加注重學生個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想象力逐漸成為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關鍵能力之一,其中教育環境、教師行為均會影響想象力培養效果。從目前我國教育形勢來看,十分重視青少年個人發展,提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良好教育環境創建,也要加強對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成績提升是大部分教師、家長所重視的問題,忽略了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了解,促使現階段我國培養的人才普遍缺失想象力與創造力,再加上受區域辦學體制、教學體系等方面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阻礙了學校教育創新改革,就教師而言,其自身想象力與創意性也受到了制約,進而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意識一直缺失[1]。
好奇心強、活潑且好動,是大部分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特點,正處于想象力培養與發展關鍵時期,增加知識、豐富語言以及想象組合能力提升是學生發展想象力的基礎;相較于其他學科,美術教學活動開展,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根據小學生發展特點,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從有目的模仿想象轉變為有目的創造想象,自身想象力不斷強化同時,其各項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發展,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基于想象力培養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美術教學
2.1加強與現實生活聯系,創設適合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情境
在傳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影響下,美術教師也不例外,在實際教學中較為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教師習慣性占據主導地位,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相對被動,加上初期教學階段,美術教師未做好正確引導,因而導致學生對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基于此,就美術教師而言,不應只看重理論知識教授,要根據學生整體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教學情境,既能促進美術教學效率提升,又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因年齡限制,小學生認知事物的能力尚未發展成熟,主要通過形象思維來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認知,美術教師可利用小學生這一特性,將現實生活元素導入美術教學中,加強與現實生活聯系,創設適合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情境,在情境教學中設置游戲、問題等環節,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借助豐富的教學環節,達到培養學生想象力目的。
例如,在學習美術教材中“工藝操作”課程內容時,首先,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按照教學流程,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飯碗、筷子、桌子、椅子等,了解不同物品的顏色和形狀,將課前備好的手工材料(如橡皮泥、陶土等)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表現上一個環節所認識的物品;其次,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創設生活中“百貨商店”的情境,利用生活元素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豐富想象力,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完成物品售賣課堂任務,在物品售賣的過程中,作為店主的學生則會向扮演顧客的學生依次介紹物品功能與特點,雙方都可以對不同物品的功能與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最后,美術教師可帶領學生制作上一個環節所接觸到的物品,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完成繪畫泥塑作品創作。設計多樣化教學活動,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既能豐富與完善學生想象力,又能達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效果。
2.2靈活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美術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教育改革推動作用下,美術教育地位逐漸提升,也開始重視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想象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功能作用的發揮,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學科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的發展方面更具優勢,既能增加學生知識,又能發展學生想象力與智力。就小學生而言,因其年齡特點,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為了保證美術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前備好的動畫類教學視頻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同時也可以在網絡上收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后續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教學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與“水墨畫”相關的美術知識時,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中國水墨畫圖片,并介紹與中國水墨畫相關的基礎知識,如創作工具、技巧等,讓學生對水墨畫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以動畫視頻方式將水墨畫的創作技法進行播放,加深學生對水墨畫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動手繪畫,讓學生觀察屏幕上滾動播放的水墨畫創作過程,對比與分析動畫中繪畫效果與現實中繪畫效果的不同之處,以此來增強學生創作能力以及啟發學生思維,從而達到有目的培養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效果[2]。
2.3發揮小組合作功能作用,實現學生想象力得到有效提升與發展
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活潑且好動,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特別是對外界未知事物,因此,教師可利用這一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對學生想象力進行培養,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同時,也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在實際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了確保每個學生想象力均能得到有效培養,教師可將班級內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團隊的力量來共同培養與發展彼此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更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開展“剪紙活動”,首先,讓每個小組對喜歡的動物、植物等在紙張上進行繪畫創作,發揮想象力,創作出與常規動物或植物不同的繪畫作品,待繪畫完成后,對其進行裁剪。剪紙拼貼畫參考圖1。
其次,由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剪紙拼貼畫作品進行評比,一方面以競賽評比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切實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另一方面在創作過程中,學生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每個小組成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并進行匯總,共同完成具有創意性的作品。
最后,選擇一名小組代表,介紹作品創造過程,教師將評選出最優作品,給予相應獎勵,并在班級內展示,學生想象力得到有效培養同時,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充分感受美術學科魅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實際小學美術教學開展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想象力培養與提升,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通過有目的性引導學生參與各種主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以此來完善學生想象力,尊重學生個體發展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功能作用。
參考文獻:
[1]胡萬斌.基于想象力培養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51):220.
[2]張桂萍.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與想象力培養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3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