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
摘要:根據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的生活經常與現實生活充分聯系起來,使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語文教學要創設更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得到有效提升,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生活化機會中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本文從語文教學的生活出發,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希望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提升更加明顯,構建更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情境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要認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教學,著眼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運用生活情境教學的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主動性。因此,“生活情境”的創設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概述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引用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更好的 聯系現實,聯系生活。這有助于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課本知 識,也利于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所以教師要運用生活化教學策 略,以使學生更好的去學習,不斷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 使學生開拓視野
二、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有效方法
(一)加強生活化教學理念
促進生活化教學發展并決定行動。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正確認識生活化教學方法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整個語文教學設計中,實現生活化語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在學生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在生活化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探究和自我完善,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組織表演再現生活情景
小學語文課本中描述的相關故事,與小學生現在的生活相去甚遠。老師要求學生表演相關的表演。這種教學模式生動形象,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小學生融入故事情境。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實際內容編排故事,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老師講解《王二小》時,用多媒體教學展現了王小二為父親親人辯護,帶領敵人進入八路軍伏擊圈,被敵人刺死的場景。然后老師組織小學生表演這個場景,模仿王小二的語言動作和表情,讓小學生融入其中,體驗跨越時間限制、學習王小二的勇氣,同時獲得情感體驗。
(三)生活化教學語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更順利地將生活化內容引入課堂教學,除了要生活化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方法外,還要重視生活化在教學語言運用階段的重要性。教學語言也是教學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信息載體,能夠充分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語言與學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教學語言的影響和改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階段從課堂教學語言入手,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切實把教學與科學結合起來,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
(四)在課堂實際中融入生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辟學生應用語文的空間,讓學生走進生活,將語文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漢語應用中的一項重要能力,但很容易被忽視。根據實際調查,學生口語能力普遍較低,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通過實踐交流融入社會,提高口語水平。比如一年級《打電話》,這個班的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實踐練習來進行。給學生設置電話場景:小明讓小王周日去公園。他們需要通過電話預約去公園,去公園里玩的地方,帶上東西。此時,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小明和小王,通過實際電話演示構建的場景。比如:小明:(打完電話)你好!我是小明。你是小王嗎?小王:是的,小明,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小明:星期天我們打算去公園玩。一切都準備好了嗎?小王:一切都準備好了。星期天我們什么時候到達公園?當我們到達公園時,我們將在哪里見面?小明:周日早上9點,我們將在公園門口見面。我會在那里等你。小王:好的。周日早上9點在公園門口見面。拜拜。口語練習可行,符合學生日常生活。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學生會有意識地使用課堂上學到的電話知識。誠然,學生真正從課堂進入社會,學習語文知識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組織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組織學生去社區、工廠、博物館等。如果我們多參加實踐活動,多練習,多應用,就能在課堂上熟練運用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五)創設以生活的寫作主題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鼓勵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重視“半命題作文”,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靈活創設寫作主體,在實踐教學中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老師可以根據生活瑣事設計寫作主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例如 A班的同學在教室里亂扔東西,影響非常不好,所以老師可以以“保護課堂文明行為”為主題,讓學生傳播思想與生活事物相結合、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內進行觀察,發現生活中有趣的事,并將校園內發生的趣事作為寫作主題,并通過寫作鍛煉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束語: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應該通過更加合理的語文 教學生活化,來讓學生們在語文教學當中發現語文知識的實踐意義,積極主動的進 行語文知識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之下克服自己遇到的各種學習難題,獲得更加明顯 的語文學習效果提升。
參考文獻:
[1]萬四光.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9(32): 63.
[2]劉銳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究與實踐[J].語文課內外,2019 (28):100.
[3]王琴.基于新課標環境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究[J].中外交流, 2019,26(27):160-161.5C182B28-95CB-4A42-A834-CFE1A1F056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