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玉 商思雨 郭曉蓓
摘要:中國倫理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恕道”為代表的倫理思想作為為人處世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人的影響更是深遠持久的。“推己及人”作為“恕道”倫理思想的核心內容,無論在現代社會還是在古代社會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教化作用;例如,其對當代大學生處理宿舍關系就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性作用。
關鍵詞:推己及人;?大學生;?宿舍關系;?相處之道
“推己及人”是一種道德心理和自我修養,指道德行為主體以自己的感受、需要推知他人具有相同的感受和需要,并將推知所得的觀念作為行為準則貫徹到與他人相關的行動中去,其對大學生處理宿舍關系極具現實意義。
一、“推己及人”的背景及內涵
“推己及人”是一個由歷史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于《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人以此總結出“推己及人”。《論語·先進》中所講的“忠恕之道”,正是推己及人的具體表現。朱熹《與范直閣書》:“學者之于忠恕,未免參校彼己,推己及人則宜。”該成語的本義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后引申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推己及人”作為重要的倫理思想,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推己”,前提是自覺認同群體,努力維護群體,是道德行為的價值選擇,以對待他人的道德行為作為出發點;另一方面是“及人”,是道德行為的價值目標,也就是將道德付諸實踐的過程。所謂“推己及人”的思想就是要先對人仁愛,別人才會對你仁愛;要先對人豁達,別人才會對你豁達。真正的聰明,是“推己及人”。只有由“己”及“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的心,將自己與別人聯系起來實現內在的對立和統一,才能達到人與人交往中的相互理解。“推己及人”重在認識自己,以自己為出發點,也要為別人著想,從而實現“及”的過程,更要關心他人的利益,不能損人不利己。總的來說,“推己及人”將“由己及人”和“由人及己”統一起來,就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到他人,從而做到理解他人。
二、倫理視角下對大學生處理宿舍關系的思考
宿舍人際關系是一種獨特的人際關系形式,是學生在校期間與室友通過交往互動而形成的一種直接的心理聯系。和諧的宿舍關系是指宿舍成員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有利于提高個人修養和增強個人素質,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質量的提高,也是個人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渠道。和諧宿舍作為構成和諧校園的基礎單位,它的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和諧宿舍的構建體現的是學生自我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一。
因為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問題,故從此視角看,大學生宿舍關系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從道德方面來看,價值觀念的沖突和集體意識的缺乏。在價值觀念方面,大學生家庭生活環境和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從而產生價值觀念上的差異,使得大學生與舍友相處的過程中產生摩擦。因此,如果沒有互相的理解和忍讓,難免會增加不必要的矛盾沖突,引發宿舍關系的不和諧。在集體意識方面,主要表現為個別同學自私自利,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引發宿舍關系的不和諧,長此以往可能會使矛盾沖突進一步激化,增加大學生處理宿舍關系的困難。
從利益方面來看,過度重視個人利益而忽視集體利益。部分同學通常會出現將自己利益的獲得建立在損害別人利益的基礎上,有的同學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忽視其他人的感受,沒有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急于維護自己的利益卻不顧是否損害了別人的利益,更有甚者會當眾向其他舍友表達不滿情緒,致使宿舍氣氛尷尬,影響舍友之間的關系。像這種只顧個人利益,而不考慮他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人,難免使宿舍產生矛盾的幾率增加。
三、“推己及人”對大學生正確處理宿舍關系的啟示
針對以上所述的大學生宿舍關系問題,“推己及人”作為構建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對大學生處理好宿舍關系有重要的啟示:
從道德方面看,要提高自身修養,自覺的從道德行為上約束自己平等對待他人,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表達的,不要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因為人和人之間自身修養水平不同,所以要想與周圍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應該學會求同存異,尊重別人的選擇和意見,同時具備寬宏豁達的心理品質,可以多為別人著想,做到與人相處時以誠相待,這樣即使有價值觀念上的沖突也不會產生矛盾。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大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一定要注重大度品質的培養,以求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再者也要在意他人的感受,加強集體意識觀念,在集體生活中多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只有做到以上這些,才能更有利于構建和諧溫暖的宿舍,形成良好的宿舍關系。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要有互相理解的心和善于寬恕別人的品質,共同努力構建和諧的宿舍關系。
從利益方面來看,大學生要學會包容互惠,明白交往中的“利害觀”。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所以大學生在交往時應不以己高而鄙人,不以己微而卑人,多給舍友一些包容心,遇到雙方利益沖突時稍作讓步,給彼此一個臺階下,明白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自利和利人”同時實現,也就容易實現“利人即是利己”的高尚情操。在涉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互沖突時,要學會先注重集體利益,后考慮自身利益,這也是將“推己”和“及人”做到了完美的結合,達到了道德與利益的共同實現。從對“人與我、不欲、勿施”的理解深度上,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大學生在宿舍應自覺主動承擔屬于自己的義務,不要將自己的事情推給別人,積極參與宿舍衛生打掃和團建活動,從而有利于增強宿舍凝聚力,構建更加和諧的宿舍關系,營造更加舒適的宿舍環境。
小結:
宿舍關系作為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宿舍間人際關系的建構會影響日后的人際交往和處世之道。“推己及人”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啟示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提高個人修養和重視道德感的培養,只有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在交往過程中學會尊重他人,體諒他人,遇到問題要采用積極的溝通方式解決矛盾和沖突,處理好宿舍間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建立互幫互助的良性友誼。
參考文獻:
[1]余倩淞.儒家的“仁”與“忠恕”思想[J].讀書筆記,2011:120-125.
[2]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
[3]駱郁廷,趙方.新時代大學生推己及人的交往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20,(04):130-134.
作者簡介:
1.梁美玉(2000.01-),女,漢族,甘肅省隴南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商思雨(2000.01-),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郭曉蓓(1984.01-),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