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 郭曉蓓
摘要:“推己及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長久以來都是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參考,其強調重在認識自己,將心比心,這對于大學生培養的和諧人際關系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引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以及利益觀,從而促進大學生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推己及人;?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
當代社會發展迅速,各種新鮮事物的涌人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產生了深刻 的影響。而“推己及人”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可以為大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問題提供參考。
一、“推己及人”的背景及內涵
《論語·里仁》記載,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的“恕”即要求推己及人。即“推己及人思想與傳統思想中的“忠恕”也有一定的聯系。“推己及人”出處《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朱熹注:“盡己之力為忠,推己及人為恕。”即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他人的想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就是“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中的“推己”指的是道德方面自身應該有一定的道德價值觀,“及人”指的是集體意識,即能夠想到他人,而不是只顧自己。“推己及人”中“推己”是道德選擇的價值標準,也是對待他人之道德態度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及人”是道德行為的實際過程和價值目標;“推己及人”的主旨既不在“己”,也不在“他人”,而是要把“愛己”與“愛他人”關聯起來,構建“己”與“人”之間的和諧倫理關系。推己及人作為重要的人際交往之道,旨在從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中認識自己,并在這種雙向互動關系中滿足自身需要,增進相互理解促進共同發展,而這對于當代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二、大學生培養和諧人際關系中存在的倫理問題
大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指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平等待人,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友善關愛。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尊重他人,其次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能夠理解他人。綜上,大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即指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關系,誠信至上,相互包容,互利共贏。
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大學生能夠把握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有助于大學生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能夠約束自己,有助于提升自我道德水平。而現在從倫理學的角度,即道德與利益的關系方面來看,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仍然存在著倫理困境。
一是道德層面,由于大學生現階段社會化程度還不足,社會實踐較少,故在道德價值觀層面比較偏向自私,較為缺乏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這表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感意識淡薄。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個體自身要具備一定的道德素質,而現如今,很多大學生都想擁有獨立的個性,渴望表現自己,其自我意識顯著增強,但由于對自我實現的過于重視,以致于在面對很多事情時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感意識弱化,道德素質低下。如在寢室中不顧舍友休息時間時常“煲電話粥”、與他人相處過程中,出現與自身利益相悖的情況,隨時放下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等,這都是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不和諧之處。
二是利益層面,由于現今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對其有求比應,這表現為人際交往過程中更重視自身利益,沒有注意到他人利益,而和諧的人際關系,其要求在交往過程中也能注意到他人的利益需求,以至于在大學的交往過程中出現利益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的就是為了金錢利益導致自身誠信的崩塌,沒有做到互利共贏,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對他人的利益進行的不合理的侵占,損害了自身的形象,如一些學生為爭取自身利益利用職務便利,在某些事情上做表面功夫,形式主義,污染了文明的校園環境,從這個行為本質上來說,還是對自身約束力低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對利益的需求欲望。
綜上,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中,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身利益,忽視他人利益等不和諧之處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改善,一方面不利于大學生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不利于大學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而“推己及人”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交往之道的精髓,對于大學生培養和諧人際關系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此,我們可以吸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作為參考。
二、“推己及人”對培養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啟示
一是在道德方面,“推己及人”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責任意識,提高交往能力。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克制自身的欲望需求。在當代社會中,會有很多的獨生子女,他們所生活的家庭環境中,由于父母只有他們一個子女,往往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導致其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而這些人在大學的人際交往合作過程中,往往更注重看自我的實現,當出現不利于自身的情況時,可能會隨時放棄自身在合作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其責任感意識薄弱,道德素質低下。“推己及人”作為一種好的人際交往方法,引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摒棄以自我為主的想法,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從而增進相互理解,共同發展,做到合作共贏,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是在利益方面,“推己及人”引導大學生明白自身有一定的利益需求,而他人也是有一定利益需求的,提倡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將心比心,誠信交往。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會有一定的利益關系,而在相處過程中,面對利益能否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會為了一時的利益需求導致自身誠信體系的崩塌,這都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現如今,在大學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一些大學生利用自身職務的便利,從而為自己謀利,傷害了他人應得的利益,這體現出了在利益面前只考慮到了自身利益需求,而沒有考慮到他人的利益需求,導致了在同學面前誠信體系的崩塌,不利于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推己及人”強調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理解他人,明白自身有一定的利益需求,而他人亦如此,在理解他人的基礎上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
小結:
“推己及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往之道的精髓,對于當代大學生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其可引導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從而幫助學生能夠理解他人,體諒兼顧他人的利益需求,最終在平等的基礎上互利共贏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閆秀文編著.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吉林省長春市: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
[2]駱郁廷,趙方.新時代大學生推己及人的交往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20(04):130-134.
[3]錢廣榮.推己及人:儒學和諧倫理思想的核心價值[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30(02):37-40.
[4]趙靜,侯佳,王玉潔.基于“忠恕之道”的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構建[J].領導科學論壇,2017(11):63-64.
作者簡介:
1.唐婷(2000.09-),女,漢族,陜西省漢中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郭曉蓓(1984.01-),女,漢族 ,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