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嵐,黃 帥
(1 吉林省教育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2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2019年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我國的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020年2月6日,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學校延期開學期間線上教學工作開展作出部署[1]。
2020年2月10日,教育部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要求做好“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組織部署工作[2]。
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停課不停學”工作提出明確意見,強調要強化居家學習指導,做好開學后教學與居家學習的銜接,確保不增加學生負擔,堅決防止超前過快學習[3]。《通知》要求:“停課不停學”堅持省級統一部署與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實施相結合,避免“一刀切”;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鍛煉身體、開展課外閱讀;堅持學校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限時限量合理安排學習。為支持各地做好“停課不停學”工作,幫助學生居家學習,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免費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
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要求,全國各大中小學校紛紛開展線上教學計劃。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學校應當如何確保課程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如何轉變角色以適應線上教學的挑戰是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2020年3月19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各地、各中小學校要在屬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吉林省各級各類學校制定錯峰錯時開學實施方案工作指南》和《關于切實做好全省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開學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于3月31日前切實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錯峰錯時開學各項準備工作[4]。
2020年3月27日,吉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全省中小學開學工作的通知》指出:經省委、省政府研究確定,全省高三年級(含中職學校畢業年級)4月7日開學[5]。各地在確保高三年級安全有序及時開學的前提下,嚴格落實“疫情沒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開學、學校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不開學”的底線要求,綜合研判、審慎確定中小學其他學段、其他年級開學時間。原則上按照初三年級、高中其他年級、初中其他年級和小學的次序,確定錯峰錯時開學時間。初三年級按照“市域同步”的原則確定。各地要充分考慮特殊教育學校的性質和防控需要,審慎確定開學時間。
2020年4月7日,長春市74所高中122 425名學生,12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班3 497名學生參加升學復課,吉林省中小學校的復課工作拉開帷幕。同年6月15日,長春市(不含雙陽、九臺、榆樹、農安、德惠)184所小學一、二年級的8.4萬名小學生正式返校復課。
中小學全面復課,正是檢驗過去幾個月教師線上教學效果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新冠肺炎疫情下吉林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線上教學情況調查研究,是對教師線上教學效果的檢驗,更是幫助教師認識自我的過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中小學校開展線上教學,教師作為落實主體,需要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教學。本次調研的主要目標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吉林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線上教學情況,了解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找出最好的解決策略,為后續開展線上教學服務、為教師提高信息技術素養提供方向。
本次調研的主要內容為以下5部分:一是教師線上教學的基本情況,包括教師每天的教學時長、教師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師對線上教學的認識和對線上教學所持的態度。二是教師線上教學使用平臺情況,包括平臺使用的熟練程度以及使用的是哪種平臺。三是教師對資源的使用情況,包括使用何種資源,以及資源的來源。四是課堂教學要素方面的情況,包括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管理的運用、教師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教學評價的使用、家校共育等問題。五是學校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監管情況,一方面,學校是否制定了線上教學檢查方案或線上教學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學校是如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檢查和監督的。
由于受到疫情影響,本次調研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調研問卷通過問卷星發布,教師通過掃碼進行作答。筆者于2020年11月、12月分兩批次對吉林省9個市州進行了線上調研,總共回收教師問卷2 925份。以下是具體調研情況說明。
一是調研概況。本次調研從區域分布上涵蓋了吉林省9個市州。在學段分布上以義務教育學段為主,其中,小學教師占比為48.21%,初中教師占比為51.79%。在學科分布上本次調研的教師以數學、語文學科為主,分別占比為26.7%和28.89%。
二是線上教學基本情況。對教師線上教學的基本情況調研中發現,35.52%的教師表示使用手機,40.76%的教師表示使用筆記本電腦作為線上教學終端。在教學時長方面,78.39%的教師表示每天教學時長在1~3小時。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82.15%的教師表示選擇直播課堂。在對待線上教學的態度上,61.47%的教師表示不贊成線上教學,38.53%的教師表示贊成線上教學。贊成這種學習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有3個方面:首先,在線教學能解決學生不能到學校學習的問題;其次,能通過網絡讓學生聽到很多其他優秀教師的直播課、微課等;最后,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贊成線上教學方式的最主要原因為:38.36%的教師表示在線教學不能保證全體學生在線聽課,另有36.24%的教師表示學生容易分心,組織教學管理有一定難度。
三是教學平臺使用情況。對教師線上教學所使用平臺情況調研中發現,74.29%的教師使用釘釘平臺,87.15%的教師選擇的是直播課堂。另外,在對平臺操作的熟練程度調查時發現,52.31%的教師表示能夠熟練操作平臺。
四是資源使用情況。對教師的資源使用情況調研中發現,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資源45.33%是自己搜索的網絡資源,其中72.89%的教師表示現有資源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求。
五是課堂教學要素方面。對課堂教學要素方面的調研發現,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以學科教學為主。在教學環節中,90.94%的教師表示會進行學科教學。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上,64.38%的教師表示會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在線上教學課堂管理方面,42.47%的教師會以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在家校合作問題中,58.7%的教師表示家長比較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
六是教學監管機制問題。對線上教學監管機制問題的調研發現,在學校對教師的監管方面,90.58%的教師表示學校有制訂檢查方案或管理辦法;在對教師教學行為監管方面,72.19%的教師表示學校會安排專人進入課程群,34.09%的教師表示學校是利用平臺功能實現監管。
線上學習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它對于網絡學習平臺具有很高的要求。調研中在問到“您所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最大的問題”時,40.31%的教師表示制約教師教學的因素是教學平臺具有局限性,影響了線上教學的效果,另有20.45%的教師表示最大的問題為網絡擁堵,難以登錄。根據調研發現,吉林省有74.29%的教師使用釘釘進行線上教學,而釘釘作為網絡直播型教學平臺[6],更加關注教與學的同步性和實時性,側重點在于授課的過程,但整體的界面操作起來比較復雜,有些界面使用起來不夠人性化。
分析學情,掌握教學效果,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也是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式的關鍵問題。根據調研發現,在問到“線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時,52.52%的教師表示直播課堂難以掌握學情,教學效果不理想是最大的問題。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情以及回答問題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線上教學教師與學生空間上是分開的,教師無法通過常規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影響了教學效果。目前,吉林省有46.45%的教師表示對教學效果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
教學管理是運用管理科學和教學論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職能,對教學過程各要素加以統籌,使之有序運行、提高效能的過程。教學管理涉及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在教學組織管理方面,調查中發現61.47%的教師不支持線上教學,而不支持的最主要原因為“學生容易分心,組織教學管理有一定難度”以及“在線教學不能保證全體學生在線聽課”,這個比例分別占36.24%和38.36%。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及時引導,但是由于網絡環境的特殊性,教師無法發現學生的問題。另外,電子設備中內容比較豐富也容易讓學生分心,教學管理變得非常困難。而在教學效果方面,當問到“您認為課堂管理問題是否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這個問題時,有82.15%的教師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在學校對教師的教學過程監管方面,9.47%的教師表示學校并未制訂監管方案也并未對其進行監管。而在問到學校監管方式時,72.19%的教師表示為安排專人進入課程群,另有53.46%的教師表示為利用平臺的功能。可見,目前學校對教師的監管主要表現在線上教學過程,對于教學計劃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備的評價體系。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溫馨港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教育途徑,加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系,使家校合一,才能最終促成孩子的健康發展。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需要家長的配合與監督,也更需要教師與家長的溝通。60.96%的教師表示線上教學期間會經常與家長溝通教學情況。其中,表示家長非常配合教師教學的占到17.85%、比較配合的占到58.7%,另外,有23.45%的教師表示家長不太配合教師的教學。而在教師的教學環節中,46.97%的教師認為完成作業環節最需要家長的配合,另外29.19%的教師認為教學環節也需要家長的配合與監督。在問到“線上教學方面您認為最需要完善的是什么”時,40.78%的教師表示為家校共育,可見完善線上教學,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完善我們的家校共育機制。
從調研結果可見,雖然吉林省線上教學的各方面并不完美,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基本達到了教育部關于“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了極大的成效,但國際疫情形勢還很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做好更多的準備,以應對常態化疫情的挑戰。筆者對于吉林省線上教學工作,提出以下幾點解決策略。
首先,各地區應該進一步完善線上教學平臺建設,提升平臺操作性,避免因網絡擁堵、平臺操作困難、平臺功能不齊全等問題影響教師線上教學效果[7]。其次,應充分整合課程資源,搜集國家以及互聯網上豐富的課程資源,整合省內優秀課程資源,豐富教師線上教學內容。各地區各學校選擇符合本地區教學實際的課程資源,滿足教師線上教學需求。最后,開展教師線上教學培訓,引導教師規范、高效地使用教學平臺。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為教育行業帶來了許多機遇與挑戰。教育所培養的人,也不再是格式化、工廠化的人才,而是需要更多具有創新思維、更具有個性化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轉變角色定位,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目前,有將近一半的教師對于當前線上教學效果不滿意,這種反饋是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是當前很多教師將傳統課堂教學復制到網絡上所出現的不良反應。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角色定位以及教學理念,從學習的主體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意識,通過“翻轉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創設任務情境,提高學生教學過程的參與度,教師作為教學的輔助者,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師在轉變角色定位的同時,也應提升個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8],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特別是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等網絡資源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對學習方法進行診斷,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針對吉林省目前的情況,應完善以下的制度建設。一是教師對學生的線上教學管理制度。目前,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都是為適應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制定的,而線上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應該進行線上教學管理制度建設。二是線上教學評價制度。線上教學評價制度應更多關注過程性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師未來的教學過程,也能使學生更好地認清楚自己存在的問題,讓教學評價更好地為教師、學生服務。三是學校應建立對教師的監管制度。建立對教師的監管制度,指導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以及課后練習的全過程,讓教師的教學不超前、不超限、不超綱,讓教學程序符合國家規定,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教學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為更好地支持、服務教師開展線上教學,需要完善家校共育機制[9]。開辦家長學校,明確家長職責,提升家長教育觀念。對于有條件能夠協助監督完成在線教學的家長進行線上教學培訓,引導家長學習平臺使用及資源應用,完成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監管,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實現線上教學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