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娟
【摘要】對小學班主任而言,在落實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德育,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準確把握班級管理和德育之間的聯系,并在實踐中通過組織集體活動、規范日常行為、樹立良好榜樣、加強個體管理等方式,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引導,基于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是班主任保障德育質量并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可行方式,值得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
小學三年級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班主任通過科學、合適的德育強化引導。三年級學生思維意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成長,對善惡是非的辨識能力有所增強,同時更容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想和壞習慣的影響。這意味著針對三年級學生開展的德育工作,往往能對學生的意識形成、習慣養成乃至終身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
一、小學班級管理與德育概述
對小學班主任而言,班級管理是其重要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每位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班級管理內涵極為豐富,全面覆蓋整個班級運行的方方面面,如教學管理、學生行為管理、勞動管理等,其中自然包含德育相關內容。做好學生德育工作,能夠從德育層面推動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整個班級氛圍的和諧構建,形成契合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的良好環境。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則能為德育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多維度的支持,促進德育水平切實提升,更好地為學生成長及發展提供引導和保障。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愈發突出。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實施者,需要承擔起德育責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采取科學策略與合理措施強化德育,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強化道德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學生德育的可行辦法
第一,組織集體活動。三年級學生往往具有極強的集體感,容易被集體所影響,故此可通過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強化對他們的德育。班主任應當針對學生身心特征與實際情況,合理組織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班會、閱讀心得交流分享、科技趣聞探究等,以豐富的集體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并促使他們在活動中不知不覺間受到熏陶。學生在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并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之后,往往會對班集體產生正向的情感依賴,強化集體榮譽感,和其他同學之間產生緊密的親切關系,并且能夠受到活動內容的有效教育。班主任需要將德育內容滲透到多樣化的集體活動之中,將合適的德育元素和相應的活動形式相結合,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例如,在母親節當天,班主任可以組織班會活動“獻給偉大母親的禮物”,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表現母愛的故事,借助圖片、視頻等吸引學生興趣并直觀地呈現母愛的偉大。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們分享他們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引導學生在相互分享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母親的偉大,強化感恩意識。而在班會結束之時,班主任還要求學生在放學回家后為母親送出他們準備的禮物,如參與家務勞動、為母親打洗腳水、給母親寫節日賀卡等,表達對母親的愛。通過這種班會活動,可以直觀而有效地培養學生感恩意識,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第二,規范日常行為。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無疑是強化德育實踐性的有效方式。班主任需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守則為基礎,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班級制度,并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嚴格遵循班規,對自身言行進行約束。班主任需要加大班干部的建設力度,通過所有學生民主投票的方式選舉班干部,對班干部的言行舉止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并發揮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加強對所有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在班干部的助力下,班主任的管理壓力會明顯減小,同時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監管也能真正落到實處。鑒于三年級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但并沒有形成健全的認知體系和善惡觀念,班主任在制定班規和規范學生行為時,一定要以明確的制度和要求對相關行為加以禁止,以免學生因理解不到位而違反班規制度以及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第三,樹立良好榜樣。榜樣對正處于成長發展階段的學生而言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中積極樹立良好的榜樣,不僅要以身作則地為學生樹立榜樣,還要將某些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樹立為榜樣。班主任不管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日常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都應當對自身言行進行嚴格的約束,堅持以教師行為守則乃至學生行為守則、班級制度作為基礎規范,不得隨意違反,從而形成良好榜樣。樹立德育榜樣應當著重關注言行舉止,對表現優異、遵守班規班紀的學生進行表揚,這能夠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促使其他學生向榜樣看齊。而要保障榜樣的規范性與有效性,則需要健全激勵機制,對具體的激勵條件加以明確,進而對長期遵守班規班紀的學生進行適當獎勵,反之則需要對違反班規班紀的學生進行適當處罰,強化激勵作用并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加強個體管理。不管是班級管理還是德育,都要兼顧集體與個體。一方面,班主任需要面向整個班級的所有學生落實管理和德育工作,應當從整體上進行統籌考慮;另一方面,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的困惑、煩惱與問題,需要班主任針對性地加強引導、教育和管理。故而在班級管理中進行德育時,班主任一定要加強個體管理,通過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關注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研究學生成績變化、和學生交流溝通等方式,準確把握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進而針對性地采取合理措施加強德育引導和教育。
綜上,小學班主任進行德育需要以班級管理為依托,進而充分發揮二者的互促作用,為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與氛圍,同時對學生進行強有力的德育引導和規范。班主任應當高度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踐中靈活采取各種方式優化班級管理與德育,在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君.聚焦小學班主任德育——淺談小學三年級班主任德育科學教學方法[J] .文淵(高中版),2019(2):102.
[2]臧憶.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徑探索[J].吉林教育,2021(15):2.
[3]嚴俊.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J].考試周刊,2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