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會斌 楊永兵 徐瀟涵



摘要: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培養的重要依托,需要對其提高重視,加強建設。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作為構建中國特色高質量師范教育的重要部分和孕育高素質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搖籃,需要以時代所需為引領進行發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職業院校、社會公眾,通過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現實審視,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在政府方面需要以政策為引導,以機制為保障;在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方面,應堅持自身特色,創新人才培養;職業院校方面應當融入職教師資培養,發揮實習實訓基地作用;社會公眾方面應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正確認知,增強關切。
關鍵詞: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利益相關者
2019年,教育部頒布《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強調科學評價職技師范教育質量,提升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師范生人才培養質量[1]。在我國經濟進行轉型升級的大戰略背景之下,職業教育進行人才培養的標準也應符合時代潮流,職業教育的品質也亟需增高,而在職業教育適應社會需求變化中,職教師資力量具有關鍵作用[2]。職業教育在人才供給中承擔著應用型人才的輸送任務,職業教育優質師資隊伍的構建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但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在現實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掣肘因素,影響著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全面分析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的利益主體,可以將各利益主體形成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的合力,促進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利益相關者分析
利益相關者理論起源于企業管理,企業在其進行生產過程中涉及到不同群體或者個人,這些利益相關者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企業的生產過程,對企業整個效益目標的完成起到一定影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利益相關者在參與生產過程中的效能,并根據企業的效益目標將其融入企業發展中。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中,其不同利益相關者擁有不同的期望,各利益相關者之間互相約束和牽制,同時又產生促進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的合力。如圖1所示,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開展過程中,由于各主體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利益訴求和影響力不盡相同,因此,根據其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開展過程中產生的利益水平和影響力,分析得出我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劃分。
第一,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是開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現實主體,良好導向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趨勢會帶動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社會地位提升、辦學實力增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發展與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其承擔著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研究、實施、改革任務,是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其是利益相關者中的核心利益主體。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需要將師范教育規律和職業教育規律有機融合,結合社會發展對于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需求,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工作。同時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需要對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教育素養和職業素養嚴格把關,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所需,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教育師資隊伍,通過良好的結果導向實現自身聲譽、發展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目的是為職業院校培養師資,與職業院校存在利益相關性,職業院校直接享受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所產生的利益,成為利益相關者中的直接利益相關者。相關職業院校通過和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開展良好互助合作關系,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實踐基地的建設,提供一線職業教育教師的直接指導,參與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職業教育師資素養發展等進行制定和完善,從而符合職業院校師資隊伍需求的期望,滿足自身利益訴求。
第三,作為利益相關者之一的政府屬于重要利益相關者,其利益相關性主要體現在政策制定上,包括與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管理條例等,這些內容通常由政府牽頭組織實施并進行保障,通過實施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配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營造良好的社會運作氛圍。政府方面需要不斷強化自身責任意識,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進行統籌,并進行整體規劃,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方針方向。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往往主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軌跡,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在于人力和物力,即師資和資金的保證,其依賴于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保障。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具體實施也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和推進,規范引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
第四,社會公眾屬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利益相關者中的外圍利益相關者,其并不直接享受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利益,但其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固有看法、觀念等會形成社會輿論環境,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開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社會公眾對于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觀點與社會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認知具有重要聯系,具體反映在社會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支持上。
二、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現實審視
(一)政府層面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政府雖然出臺了許多與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相關的文件,但總的來看,政府的職責仍然有待加強,具體體現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立法保障欠缺、政府履行責任尚不到位。
目前,國家出臺的關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相關文件大多為意見或標準,屬于行政方面的倡導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是我國頒布的關于職業教育的法律文件,但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并無相關論述,因此在法律層面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實施缺乏保障。同時國家出臺的有關職業教育的行政文件中,雖然屢次提及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或者有關職教師資方面的內容,但是都僅限于宏觀層面,且文件內涉及較少,從縱向層次來看,沒有形成從國家性行政法規到地方性政策文件的一貫制落實;從橫向層次來看,關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內容未與其它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有機銜接,缺乏橫向溝通。
從政府的履行責任來看,目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已經逐漸被政府所重視,但在具體實施路徑和方向上,政府還缺乏一定的引導性。例如從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經費投入上來看,政府尚未形成一套具有實踐性的條例來保障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貫徹落實,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管理權和監督權上尚未明確等等問題,都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切實實施形成一定的阻礙。
(二)職業技術師范院校
目前來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對普通教育師范院校參照發展的依附性較強。由于我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受建校時間短、教育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地理位置限制等因素制約,目前在職業教育教師人才培養方面依然存在對一流師范院校的依附現象,自身特色難以展現,致使我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地位整體處于邊緣狀態[3]。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教材選用等方面,由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尚未形成自身的完整體系,因此在開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時,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院校往往以普通教育師范院校的模子為原型,受普通師范教育影響積深,缺乏職業教育特色的師范教育特征。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承擔著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任務,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科研對職業教育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把握職業教育特征,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提供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但通過知網系統進行主題為“職業教育”,期刊來源為SCI、EI、北大核心、CSSCI、CSCD的發文量可視化分析圖來看(見圖3),目前職業教育領域發文來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發表的論文相對于其它大學還較少,說明目前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科研能力比其它類型大學要弱。
(三)職業院校層面
職業院校是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最終就業的單位,也是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因此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職業院校和職業技術師范院校之間開展的合作較少,游離在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全過程之外,對于人才的接收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例如職業院校在招收新教師時,在招聘簡章中往往列出的是普通教育專業,對于職業技術教育師范類專業的招收存在疏忽,甚至于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碩士在就業過程中也出現專業與就業單位所需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對于職業技術師范生報考造成一定困擾。同時對于職業技術師范生實習崗位的提供,職業院校由于其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更青睞于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對于尚未踏入社會的職業技術師范生則熱情較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設置等往往由學科專家進行審核和制定,職業院校較少參與職業技術師范生的培養中。
(四)社會公眾層面
社會公眾的利益相關性主要體現在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認知,社會公眾的認知會形成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生存環境,正確的觀念氛圍會極大鼓舞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而錯誤的認知會嚴重阻礙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國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的態度不容樂觀,甚至存在“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錯誤思想,進而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也存在偏見。社會公眾在師范教育專業選擇上通常會選擇普通師范教育專業,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通常“避而遠之”,這種對于職業教育的偏見觀念,嚴重影響了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招生,阻礙廣大學子報考和投身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事業中。
三、利益相關者視角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共同體的構建
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由于利益相關者眾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由于存在不一樣的利益訴求和責任,因此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需要貫通不同利益相關者,構建起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共同體(見圖3),促進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的可持續發展。
(一)政府主導:以政策為引導,以機制為保障
政府作為國家教育方針、教育目的、教育政策的發令人,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通過政府政策文件保障可以有效帶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長期以來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無重大突破,專業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開始進行不同程度的改名,偏離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初衷。因此,政府必須正視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價值,提升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在我國師范教育中的地位,保證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政府可以通過進行政策上的引導,在招生制度方面進行政策探索,采取多元對象的招生和培養方式,堅持“學科+師范”式專業建設,積極引導企業中的相關技術人員進入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領域[4]。同時,政府方面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從國家層面、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等層面,逐級落實,完善相應文件精神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符合當地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發展所需的規章制度,健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管理和經費保障體制,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責任,提高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經費投入。同時對公眾的職業教育偏見加強引導,鼓勵廣大優秀學子投身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目前多存在于本科層次,雖然碩士層面設置了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碩士,但目前效果不明顯。就業難是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面臨的難題,政府有關就業部門需要進行相應改革,從政策上保證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有對口就業單位,例如在招聘中加入相應學科專業名稱和代碼,解決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后顧之憂”。
(二)職業技術師范院校主體作用:堅持自身特色,創新人才培養
開放的、協同的、培養培訓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是構建新時代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參照標,對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需要加強建設,鼓勵高水平大學和職業院校進行共建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倡導聯合培養制職業技術師范教育[5]。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承擔著職教師資培養的任務,必須堅持自身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中的主體作用,體現自身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特色,堅持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創新。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應當堅持共贏原則,在職業院校中開展職業教育師資人才進修,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課程設置上進行探索創新,探索和職業院校進行聯合育人[6]。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在進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過程中,應堅持“1+X”證書的培養方式,培養的學生需獲得相應職業教育學科的教師資格證、相應職業教育專業的技能證、畢業證、學位證等,培養真正具有準入資格的師范生。同時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學歷層次應達到縱向貫通,在專科院校探索專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同時為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自我提升提供條件,鼓勵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探索開展碩博等高層次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引導國內理工科大學開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7]。完善和創新職教師資培養的學科體系、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是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可行措施,亟需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進行研究和實踐。
(三)職業院校:融入職教師資培養過程,發揮實習實訓基地作用
職業院校是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未來就業的地方,職業院校與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之間存在“需與供”的關系。因此,職業院校需要參與到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由于在職業院校實習進行實踐教學是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培養過程必需的環節,因此,職業院校可以借此機會建設實習實訓基地,解決自身師資匱乏問題,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8]。
職業院校需要重視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到院校進行實習實訓的工作,為其提供適合的崗位,鍛煉未來的職教師資,可以通過開展“校校合作”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培養工作,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為職業院校輸送人才。同時職業院校需要加強與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合作關系,共同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培養方案的制定,對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培養過程進行質量監管。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是未來職教師資在培養過程中的重點,需要以聯合育人為依托開展“校校合作”,探索中國特色的職教師資培養道路[8]。因此,職業院校需要在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開展中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加強與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緊密聯系,切實融入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順利進行構建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四)社會公眾:正確認知,增強關切
社會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認知會產生相應的環境輿論,影響著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良好的輿論導向會促進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而不良的輿論導向則會限制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社會力量的參與是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力量來源,增強社會公眾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關切,有利于改變社會公眾對于職業教育的偏見,要正確認識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對于我國師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來看,社會公眾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參與相對薄弱,因此,在發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社會公眾對于職業教育的偏見,給予職業教育更多的尊重和正確認知;其次,還要加強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社會公眾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擁有正確的了解,增強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關注度,通過公開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教學技能大賽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魅力,同時對優秀職業教育教師進行宣傳,展示職業教育教師的獨特魅力。通過社會公眾形成正確的環境輿論,形成良好的社會導向作用,吸引社會優秀生源和社會力量投入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中,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改革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結? ?語
作為師范教育和職業教育雙向重要組成,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可謂“任重而道遠”,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良好發展將對我國職業教育的開展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立至今,尤其是在對于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和發展的服務上,其貢獻已經不低于普通師資培養帶給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9]。新時代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構建也需要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政府、職業院校、社會公眾發揮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順利進行貢獻力量。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但國內對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關注度仍然較低,亟需專家學者針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發展獻言獻策。
參考文獻
[1]? 陳穎,高忠明.《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認證標準》探微[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0(01):56-60+71.
[2]? 孫穎超,藍欣.美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河北職業教育,2018,2(01):88-91.
[3]? 劉躍婷.我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0.
[4]? 鄭立群,馬莉.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內涵特征與發展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2):58-64.
[5]?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 建設改革的意見[Z].中發〔2018〕4 號.
[6] 逯長春.新政策背景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使命與改革創新任務[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0):41-45.
[7] 孫琳.新代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定位及發展趨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0):35-40.
[8] 李美忱,曹曄.我國職教教師教育:40年變遷與成就[J].職教通訊,2019(23):45-52.
[9] 曹雨平.貫徹《決定》精神? 重新定位職業技術師范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206-210.
收稿日期:2021-10-30
基金項目:云南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資助“基于新時代質量觀昆明市中職學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2021Z069);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工匠精神視角下職業院校與中小學合作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路徑探索”(2022Y118)
作者簡介:連會斌(1999- ),男,云南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基本原理、終身學習與終身發展;
楊永兵(1979- ),男,云南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史和課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