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麗,陳勝龍
(1.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分校寶船小學,江蘇 南京 210003;2.南京市金陵小學,江蘇 南京 210046)
青少年的肥胖、超重問題是21世紀面臨的嚴重公共衛生挑戰之一。與此同時,《2021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經超過50%,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小學生近視率較疫情前增加了11.7%。2021年9月,教育部發布第八次全國青少年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2019年全國6~22歲青少年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青少年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上升、青少年握力水平有所下降,說明青少年體質與健康狀況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大量的實地調研與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問題主要與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有關,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的減少關鍵因素在于過重的學業負擔與升學壓力、過長的學習與久坐時間,進一步導致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不斷惡化,這樣的教育發展趨勢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基于此,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青少年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旨在刻不容緩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探析“雙減”政策背景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提出相應的促進策略,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為進一步完善與落實“雙減”政策提供借鑒。
1.1.1 國家政策支持,提供法治保障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頒布與實施后,據不完全統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陸續印發了十幾份相關政策文件,各省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體育局等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相繼出臺了五十余份政策文件,如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于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中小青少年校外培訓服務類別鑒定指引》等。“雙減”政策文件中明確指出:“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著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明確表示要著重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提升身體素質。在國家宏觀的政策文件引領下,相關的配套與細化政策相繼落地,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1.1.2 青少年體質發展,提供需求保障現階段,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逐漸凸顯,青少年體質健康指標連續20多年下滑并呈繼續下降趨勢。2021年11月,江蘇省教育廳發布的2020年江蘇省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報告顯示,江蘇省青少年體質健康還存在青少年身體素質改善較為緩慢,青少年近視率仍維持高位,超重率、肥胖率有所上升等問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青少年進行室外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減少,多數青少年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下肢爆發力都較2019年略有下降。多項研究結果表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緩解青少年心理壓力,培養青少年的團隊合作精神,還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學業水平。青少年時期是體質健康發展的黃金時間,養成健康規律的運動生活方式以及體育鍛煉興趣,可以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雙減”政策強調體育鍛煉是課后延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核心關鍵因素,為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提供了需求保障,最終在學校層面落實到青少年身上,更是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砝碼。
1.1.3 重塑教育生態,提供發展空間教育模式與質量,關乎著社會發展方向,是國之根本。秉承著“誰來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宗旨,“雙減”政策是黨和中央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點上作出的重大國家戰略,不僅能重塑現階段的教育生態環境,更是對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重大改革。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及校外資本培訓機構的大環境中,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目標與任務逐漸演變成“唯升學、唯分數、唯考試”等狹隘的教育風氣,已經嚴重破壞了學校育人的主陣地作用,擾亂了教育生態環境。基于此,“雙減”政策中明確提出要“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和“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體育作為課后延時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讓更多的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向操場,在文化學習之余積極鍛煉身體。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有利于青少年在體育課后延時服務中掌握1~2項運動技能,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取得新進展。因此,基于“雙減”政策,在體教融合與素質教育融合發展過程中,重塑教育生態環境,能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1.2.1 政策保障不足,制約教師積極性體育課后延時服務在開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的績效保障問題,現階段學校一般不會去觸碰收費這根紅線,一般是以當地財政撥款和家長交費的形式去共同合成課后延時服務費用,但是其在下發過程中存在時間長、流程多等情況,導致體育教師的績效缺少保障。各學科之間的課時數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進一步導致體育教師的績效差距拉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師的上課積極性和工作氛圍。
因國家層面首次提出“雙減”政策,且各個省市制定的實施細則并不統一,體育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比以往多了很多。盡管“雙減”政策中明確指出學校可以實施“彈性上下班制”方案,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部分學校基于考勤、績效考核等原因,并未真正實施這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師的身心健康與家庭關系,間接導致教師在教學上有些力不從心,影響了教學質量。部分學校基于“唯分數”“唯升學”等目標驅動,課后延時服務中出現“兩張表”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掛體育社團之名卻上著主學科課程,制約了體育教師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
1.2.2 教學資源不足,限制青少年發展“雙減”政策實施后,青少年在校期間的學習時間延長了,在下午的課后延時服務中,體育項目更受歡迎,但隨之卻面臨著體育教師人手不足、體育器材不足、運動場地不足等問題,青少年的多元化發展需求難以滿足。學校的體育課后延時服務主要由本校的體育教師完成,而現階段體育教師的實際工作量已超過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且部分體育教師兼任行政中層等職務,難以抽身到體育教學工作中,導致教學人手不足。就供求關系而言,可用體育教師人手減少,也導致體育社團開設數量減少,限制了青少年的多樣化與個性化發展需求。“雙減”政策中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全校范圍同時開設體育社團活動,因此學校也面臨著體育器材不足的問題,部分體育社團為了解決器材問題,會選擇少用甚至不用器材教學,導致教學內容無法有效開展,影響了青少年的運動效益和參與積極性。
1.2.3 管理制度不健全,阻礙各界參與目前,中小學實施“雙減”政策正處于起步階段,因各地各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實施細則與管理制度也處于邊發展邊探索階段,導致相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雙減”政策中提出“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完善措施,確保‘雙減’工作落實落地”“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部分學校在引起社會資源幫助學校進行課后延時服務的同時,對他們的相關管理和評價反饋沒有及時落實與跟進,從而出現校方與校外培訓機構溝通不暢、教學要求不統一等情況,阻礙了社會優質資源的參與。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一般在自己的培訓基地進行授課,進入學校后所面對的群體和數量與以往不同,可能會出現相關問題,如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內容較隨意,執教人員教學能力不足,管理模式混亂等。因此,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各界優質資源參與“雙減”政策的工作,為課后延時服務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阻礙。
“雙減”政策實施后,課后延時服務真正的落實關乎著青少年、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利益主體,且相互之間存在著影響、制約與促進的關系。建立正確、科學的政策評價機制,保障體育教師的績效合理計算和發放,有利于提升主體參與積極性。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應實地調研現階段的課后延時服務實際情況,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聽取各學科教師的實際感受與想法,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監督反饋機制;將體育教師的課后延時服務工作量、家長和青少年的調查滿意度等納入日常檢查,與體育教師的績效收入掛鉤,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秀獎勵”原則,激發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讓廣大青少年受益,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雙減”政策服務對象的主體是青少年,保障青少年的課后延時服務質量,為有效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盡量滿足青少年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就需要開展多個體育社團活動,這離不開學校教師的加入,這也就從另一方面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為了充分緩解教學人員不足、專業體育活動難開設等問題,可以引入優質社會資源,為課后體育延時服務補充師資和專業機構,豐富教學內容。通過教育局、體育局的推薦,結合學校體育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引進師資力量雄厚、專業素質過硬的體育培訓機構進校,不僅能促進體教融合,還能推動素質教育均衡發展。開設日常體育教學中難以普及的項目,如棒壘球、跆拳道等,可以激發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興趣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開創教學環境新格局。同時,基于線下的日常學習,還可以進行線上學習,如體育家庭作業的線上布置與評價,體育鍛煉項目的跟學等,如此更加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興趣。
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是“雙減”政策真正實施與落地的重要保障,是課后延時服務有效開展的必然條件。針對“雙減”政策建立的管理制度與體系,不單單是學校個體的事情,而是政府和教育部門主導、學校組織實施、社會各界參與的全新管理體系。第一,應建立與優化管理內容體系,厘清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所在,宏觀調控整體課后延時服務課程與內容,整合現有教師資源與第三方培訓機構,為中小學實施“雙減”政策建立有據可循的管理服務體系。第二,完善和優化對參與課后延時服務人員的管理和監督評價機制,強調體育育人的重要性和使命性,加強其教學質量的監督與反饋,“家校社”與“五育并舉”模式協調推進,建立良好教學新秩序,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第三,通過線上的評價與監督等渠道,進一步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與方法,壓緊壓實各方責任,落實落細“雙減”政策,切實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雙減”政策是國家為進一步緩解青少年學業負擔、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和重塑教育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雙減”政策的實施與推進,切實維護了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課后延時服務中的體育社團活動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歷史性與革命性的里程碑意義。“雙減”政策更有利于青少年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升,推動全面健身事業發展,對實現“健康中國2030”“體育強國”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