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檜 陳 翔
本文以音樂教學實踐為視角,以視唱練耳比賽為研究對象,對視唱練耳的相關概念、比賽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設計問卷,發放問卷并收回有效問卷,進行綜合分析,希望通過此次調查研究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活動開展提出建設性意見,為今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供參考。
視唱練耳起源于歐洲,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最初是由法國音樂理論家圭多·阿雷迪諾斯提出,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在歐洲傳統音樂的教學體系下形成的。這門綜合性實踐課程是通過視唱練習和聽音訓練等途徑和手段,培養學習者的音樂聽覺能力和讀譜能力,從而使其掌握正確的音準、節奏和基本的樂譜視唱能力。視唱練耳包括視唱和練耳兩部分。練耳又包括聽覺分析和聽寫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昌吉學院坐落在中國西部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中心——美麗的昌吉市,距烏魯木齊市34 公里,是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綜合性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昌吉學院音樂系始建于1972 年,音樂學專業專科階段始于1991 年,2001 年通過教育部批準,于2002 年開始音樂學本科招生。
現代化教學設施主要有:鋼琴、音樂制作工作室、數碼音樂主控臺、錄音工作站、雅馬哈合成器、攝影機、錄像機、數碼調音臺、數碼鋼琴教室、電子琴教室、多媒體音樂教室、音樂教學主控系統、數碼電子音樂示教板、彩色攝像機、錄音合成器、數碼電子鋼琴攝影機、錄像機等。
昌吉學院音樂系現有專任教師36 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5 人,占教師總人數的41.7%;本科7 人,占教師總人數的19.4%;高級職稱10 人,占教師總數的27.8%;中級職稱8 人,占教師總數的22.2%;初級職稱18 人,占教師總數的50%。音樂學專業教師隊伍偏年輕化,專業結構科學,職稱結構基本均衡,是一支團結向上、充滿活力的教學團隊。
該課程能夠使學生掌握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熟練識讀五線譜及簡譜,同時能運用首調或固定唱名法看譜即唱,培養學生熟練的彈、唱、聽、寫能力與音樂感知、鑒賞、表現等綜合能力。課程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期中考試、實踐、期末考試[筆試和面(口)試]四項成績的總和??谠嚕ㄒ暢?、練耳)部分采用隨機抽譜。實踐成績以視唱練耳比賽最后的結果給予相應分值,總分占期末成績的10%,其中一等獎10 分,二等獎8 分,三等獎6 分,參加者5 分,未參加實踐0 分。
2015 年,昌吉學院音樂系視唱與練耳比賽在藝術樓六樓舉辦了第一屆,目前已經舉辦過12 屆,每學年舉辦2 次,已經比較成熟。比賽能夠調動學生對音樂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重視音樂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比賽組織機構是昌吉學院音樂系理論教研室。比賽內容是單聲部視唱表演、多聲部視唱表演和看譜即唱。比賽形式為單聲部視唱表演自彈自唱,多聲部視唱限12 人左右為一組,加上伴奏,人數不得超過16 人,表演后從本組選出一名學生進行看譜即唱表演。比賽規則是比賽前進行篩選,確定最后參賽人員,大一、大二學生的比賽成績納入期末實踐成績,不參加的學生期末實踐成績為零分。根據多聲部視唱表演和看譜即唱成績的排名情況,設獎如下:一年級設一等獎一組、二等獎兩組、三等獎三組;二年級設一等獎一組;二等獎兩組;三等獎三組(根據學生參與組數或做調整)。設優秀班級組織獎兩個,頒發獎狀。每組參賽后由現場評委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平均分為總分,由學生會學習部負責統計,滿分10 分,占期末總成績評定的10%。
以下視唱練耳比賽數據由昌吉學院音樂系公眾號提供。第八屆至十二屆的比賽曲目及相關情況如下:2017 年6 月13 日昌吉學院音樂系“音為夢響,律動青春”第八屆視唱練耳表演與音樂知識比賽于藝術樓六樓舉行(注:第八屆視唱練耳比賽沒有進行單聲部視唱比賽)。15 級參賽曲目有《九兒》《山楂樹》《瀏陽河》《阿媽的蓋碗茶》《送我一支玫瑰花》《時間都去哪了》等。16 級參賽曲目有《讓世界充滿愛》《致野玫瑰》《紅豆詞》《天空之城》《踏雪尋梅》《友誼地久天長》等。2017 年12 月10 日晚八時,昌吉學院音樂系第九屆“不忘初心,唱響青春”視唱比賽舉行。16 級曲目有《春節序曲》《卷珠簾》《貝加爾湖畔》《梅花三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17級曲目有《同桌的你》《天邊》《女人花》《天空之城》《茉莉花》《美麗的夢》《當你老了》《映山紅》。單聲部作品有《精品視唱教程中級(D 調)》《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第32 條》《花非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視唱練耳教材西藏民歌》《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27 條》《精品視唱教材中級(E 調)》《樂理與視唱練耳教材第64條》《五百年桑田滄?!贰缎∏楦琛?。2018 年6 月14 日晚八時在藝術樓六樓音樂廳舉辦了“放飛夢想,唱響青春”音樂系第十屆視唱比賽,參加此次比賽的是B16、B17 級的學生。16 級曲目有《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掀起你的蓋頭來》《從前慢》《流星雨》《跪羊圖》《大魚》。17 級曲目有《貝加爾湖畔》《梨花又開放》《友誼地久天長》《鴻雁》《親愛的老師》《歌聲與微笑》《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掀起你的蓋頭來》《從前慢》《流星雨》《跪羊圖》《大魚》,單聲部視唱作品有《夢中的額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019 年12 月10 日晚八時在藝術樓六樓音樂廳舉辦了“不忘初心,唱響青春”音樂系第十二屆視唱比賽,18、19 級的學生參加了此次比賽,18 級曲目有《我的全部》《外婆的澎湖灣》《夜來香》《稻香》等,19 級曲目有《映山紅》《童年》《天邊》《風吹麥浪》《花兒與少年》《九兒》《雪絨花》等。
問卷發放400 份,共收回352 份。對問卷調查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整理,其中部分數據作答與題目不相關的情況數據做無效問卷。本文對問卷調查問題進行了簡述。問題一:您所在的團隊對作品內容是否有創新內容?數據顯示59.66%的學生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內容創新,40.34%的學生未對作品進行創新,使用譜例原始版本進行演唱。在59.66%有創新作品的學生中,原創作品的創新占比29%。本題有效問卷352 份,無效問卷40 份。問題二:如何創新(可以用文字簡述)?從學生參賽作品的風格上來講,76%學生選擇優美抒情的風格作品進行演唱。問題三:您參賽的作品屬于哪種風格?本題有效問卷346 份,無效問卷6 份。問題四:您對生譜的演唱情況如何?本題有效問卷348 份,無效問卷4 份,79.3%的學生都能將簡單的視唱演奏準確,10.85%的學生表示不敢唱怕跑調。
音樂作品能夠展現出創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同時也描繪了他音樂中的世界。比賽曲目的不限定給了學生極大的創作與發揮空間,每首作品都帶著學生獨有的創意。視唱練耳課程在音樂專業的整個教學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音樂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學生通過該課程的訓練學習,能夠增強樂感,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同時表現音樂的綜合能力也會有一定提升。日常學習中彈、唱、讀、聽、寫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結合對基本概念、內容、類別、特性進行詮釋和表達,能夠為進一步學習音樂理論、聲樂、器樂、指揮、作曲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視唱練耳比賽是視唱練耳課程考核的一個重要環節,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同時也能反映教學中的不足,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每次排練過程中,也會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舞臺實踐能力,以及編排節目的水平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開展視唱練耳比賽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成長,在競爭中團結。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不斷完善和創新實踐育人體系,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及實踐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運用游戲、創編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給予學生發展的空間。學生自身也要有所改變,對該課程有正確認知。視唱練耳課程既是一門技能課程也是一門理論課程,不論是舞臺實踐還是課堂理論學習,學生都應重視視唱練耳課程。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教師可以考慮將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為輔助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節奏的難度及調性感的把握來說,流行音樂節奏及調性感其實較復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挑戰,更考驗學生的個人視唱能力。其中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是否考慮納入課堂教學還是需要專家商討后再定奪,這里只是個人的建議。
視唱練耳課程兼具技能與理論的雙重功能,對學生的識譜視唱能力有一定的考查,同時也是對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綜合體現。賽制的更新設計是針對視唱練耳比賽進行綜合性的評估。比賽舉辦了十二屆,每一屆學生的個人能力也都不相同。一個時代的學生也都各自有不同的能力基礎。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陌生的譜面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學生既需要有足夠強的心理素養,又要對音準、節奏、感情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心理因素也會影響技能水平的正常發揮。比賽項目中插入測試題,能夠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往屆視唱練耳比賽中都有單聲部視唱練耳、多聲部視唱練耳、看譜即唱三個環節。看譜即唱環節中,視唱多數是課程中學習過的視唱,相對降低了比賽的難度,據此,可以考慮添加搶答環節,各班級可以選派代表參與視唱環節與聽音環節。聽音環節細分為單音、和弦、節奏等,學生共同答題提升了趣味性,調動了積極性。各評委老師可分別抽題,選手答對加分,答錯扣分,棄權不加分,分數最高的3 名代表所在團隊為獲勝團隊。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結合實踐教學總結出視唱練耳的教學模式、思路及方法。視唱練耳能夠培養學生聽、唱、辨等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視唱練耳也是一門技術性與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活動中不斷調整教學模式及方法。
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效果在比賽中進行了一次檢驗,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比賽過程還是有很多不足,如學生排練時間不固定及排練曲目難度不統一,比賽的評判缺少標準。同時,不同年級學習課程的時間也各有不同,不同年級分別進行比賽,但對進校前沒有系統學習過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生來說不是簡單的事情。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初衷是好的,但這樣的比賽應繼續開展,在比賽中摸索前進,使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在比賽中,學生學會的不只是書中的知識,還學會了共同協作,如何讓聲部聲音統一等。視唱練耳的教學實踐活動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在比賽中積累經驗,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踐,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