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摘 ?要:目的 ?探討婦科腹腔鏡手術中人性化及常規麻醉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德州市武城縣人民醫院婦科收治的84例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麻醉護理,研究組患者予以人性化麻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手術耐受度、麻醉效果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麻醉護理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手術耐受度,縮短其恢復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值得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腹腔鏡手術;麻醉護理;手術耐受度;鎮痛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0060-03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成為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的重要方法,麻醉護理是腹腔鏡手術護理的重要內容,有助于保障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平穩,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從而確保腹腔鏡手術的順利開展,減少不良事件發生[1]。人性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能夠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護理,從而使患者獲得最大滿足,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德州市武城縣人民醫院婦科收治的84例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人性化麻醉護理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德州市武城縣人民醫院婦科收治的84例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32.62±4.15)歲;BMI 21~26 kg/m2,平均BMI(23.69±0.41)kg/m2;疾病類型:子宮肌瘤24例,卵巢囊腫6例,惡性腫瘤5例,其他7例。研究組患者中,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2.56±4.18)歲;BMI 22~25 kg/m2,平均BMI(23.74±0.35)kg/m2;疾病類型:子宮肌瘤25例,卵巢囊腫7例,惡性腫瘤5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武城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②自愿接受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①手術時間3 h以上者;②自身原發性免疫系統疾病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麻醉護理。準備好麻醉相關器械和藥品,嚴密監測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以及心率等指標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麻醉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
①麻醉前,術前1 d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耐心給患者講解手術和麻醉相關知識,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耐心解答患者疑問,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到達手術室時,熱情接待患者,仔細核對基本信息,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語氣盡量溫和,多關心和鼓勵患者。指導患者做好麻醉前心理準備,教會患者放松,文化程度較高者可鼓勵其閉目冥想,文化程度較低者可通過簡單智力游戲、數數等轉移其注意力。②麻醉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變化,關注細節護理,使患者盡可能舒適,對于實施喉罩全麻的患者,應注意掌握喉罩深插入深度,對易損組織做好保護措施。
③麻醉復蘇時,術后將患者送至復蘇室,實施拔管等操作時預先告知患者,使患者有心理準備,動作盡量輕柔。觀察患者切口和引流液情況,及時做好制動準備,必要時可使用約束帶制動,減少喉罩脫出、墜床等情況。④麻醉蘇醒后,告知患者手術已經順利完成,并叮囑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指導其正確表達術后疼痛情況,對疼痛情況進行分級,并給予相應鎮痛處理。
1.4 ?觀察指標
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兩組患者術前與麻醉蘇醒后的焦慮、抑郁癥狀,分值為0~100分,低于50分為正常,分值越低越好。
手術中患者耐受度。術中各臟器功能良好,血壓、呼吸及脈搏平穩,無不良反應為優;術中各臟器功能良好,血壓、呼吸和脈搏輕微波動,無明顯不良反應為良;術中各臟器功能良好,血壓、呼吸及脈搏波動較大,伴有明顯不良反應為差。
麻醉鎮痛效果。患者術中安靜,無肢體活動為優;術中存在無意識活動,但不影響手術實施為良;術中肌肉緊張,肢體活動明顯,影響手術開展為差。
麻醉后復蘇。包括睜眼、拔管及自主呼吸恢復時間。
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麻醉期間以及麻醉后的嘔吐、惡心、躁動、低氧血癥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嘔吐+惡心+躁動+低氧血癥)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
麻醉蘇醒后,研究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及麻醉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耐受程度、麻醉鎮痛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麻醉后復蘇情況比較
麻醉后,研究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手術創傷,縮短患者康復時間,但會不可避免地給患者造成創傷,加重其不良情緒,增加血壓、心率異常等應激反應,影響患者麻醉和手術的順利開展。加之術后體內麻醉藥物殘留,容易引發躁動、意識不清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所以加強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麻醉護理具有必要性[3]。常規護理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但是對患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關注較為有限,難以滿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越來越無法適應臨床需要。
人性化護理能夠以患者為中心,盡量從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從生理、心理等多方面予以患者人文關懷,給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使患者能夠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愛,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需求[4]。積極與患者溝通可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關心和鼓勵患者、指導患者放松心情,可穩定患者情緒,使其能夠快速進入麻醉狀態,增強患者手術耐受度。臨床上,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情況,以減輕患者擔憂;詢問患者疼痛情況,并及時做好鎮痛管理,可減輕患者不適[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SAS評分、SDS評分、手術耐受度、麻醉效果均優于對照組,麻醉蘇醒時間較對照組短,證實了該護理模式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實施人性化麻醉護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恐懼感,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升患者手術耐受度和麻醉效果,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梁清有,陳麗艷,胡榮輝,等.加速康復理念對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江西醫藥,2020,55(2):201-202,205.
[2]鄧冬蘭.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復蘇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15):136-138.
[3]方慧萍.針對性綜合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7):195-197.
[4]張思,赫金鑫.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麻醉護理配合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9,38(4):150-152.
[5]石嘉桐.婦科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的細節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2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