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萱 安昕 張思瑤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新媒體環境日新月異,帶動了視頻領域的快速發展,促使受眾與媒體互動日益深入。特別近年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不斷涌現,憑借龐大的用戶規模,有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已成為網民獲取信息、社交互動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為了打造健康生態、高質量的氣象服務內容,促進短視頻良性發展,氣象政務短視頻也隨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本文根據短視頻的特點及傳播特性,重點探究了短視頻平臺在氣象服務中的運行機制,并在分析氣象短視頻現狀、存在問題及未來發展基礎上,探討提出了有效應用短視頻的發展思路和方法,為更好地發揮短視頻平臺在氣象服務中的作用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短視頻平臺;氣象服務;高效運行機制;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56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用戶的規模不斷增長,傳統紙質媒介已經開始被新媒體取代。而近年來短視頻更是深受社會大眾的廣泛青睞。通過最新CNNIC資料數據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有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其中,短視頻用戶數量達8.73億,占互聯網用戶總數量的88.3%,且仍在不斷上升。短視頻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各級氣象部門跟隨新媒體時代發展步伐,積極開啟了政府短視頻平臺賬號,發布更多符合群眾需求的氣象短視頻。近幾年,在節假日期間、重大天氣過程和重要活動等過程中,我國許多地區氣象部門紛紛開始通過短視頻的形式也為大眾提供氣象服務,并取得了較好的氣象信息傳播效果。
短視頻平臺憑借龐大的用戶規模和強勁的發展勢頭,已成為大眾獲取氣象信息和社交互動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如何通過短視頻平臺,有效傳遞天氣預報、氣象科普等氣象信息,進一步提升氣象服務高質量發展顯得十分迫切和至關重要。
1. 短視頻簡介
1.1 短視頻的定義
“短視頻”由字面上分析就是時間短小的視頻(相對于長視頻來說的),是在網絡技術變化和媒體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衍生的,可追溯到2011年美國一家公司發行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程序Viddy。目前,國內外學者尚未對短視頻進行統一定義,國內一些學者將其視為“15s的故事革命”,也就是說,在15秒內輕松闡述一個故事的視頻。雖說當前的短視頻持續時間通??刂圃?分鐘以內,并且內容不限于敘述性文字,但這一定義充分體現了其本質。短片憑借技術支持,限制時間長度來激發用戶的創造力,較好地實現了個人表達方式的形象轉變,同時還形成了新的社交方式。有研究顯示,Bida Consulting將其定義為“以新媒體為傳播渠道,由用戶依托移動終端實現快速拍攝和美化編輯,創作為集制作、觀看、上傳、分享于一體的,長度在5分鐘以內的,具有低門檻、強社交和碎片化特點的包含熱門、明星、搞笑等多種類型的網絡視頻”,此定義涵蓋了短視頻的各種元素。
簡而言之,短視頻是一類以秒計的視頻形式,基于允許用戶拍攝、美化和編輯且可以及時共享的移動終端。按照短視頻的定義,短視頻平臺能夠理解為提供服務的頻道,以及短視頻的技術支持,大部分以APP(手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出現。
1.2 短視頻的特點與平臺
“短視頻”依托互聯網,以及智能移動終端作為平臺來展示的,由用戶拍攝,以及剪輯、創作的新移動視頻媒體。這些媒體能夠及時傳播,又具有靈活多樣的內容。伴隨著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以及Internet的加速,“短、平、快”的短視頻傳播內容開始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和追捧。
短視頻主要提供大眾喜歡的、實用的、娛樂化的零碎信息,并充分利用社交傳播功能,以滿足用戶對知識的獲取、好奇、社交互動等需求,增強較好地用戶體驗。它的主要特點如下:一是短視頻時長短小,不超過5分鐘,能夠滿足大眾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和習慣;二是短視頻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更清晰、明了,各類題材的短視頻更有利于大家去索引,為大眾獲取更多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第三,短視頻使社會大眾的視覺體驗更加多元化,相對于簡單的圖片及文字而言,短視頻更加直觀,同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習慣比較相符。
目前,社會上的主流短視頻平臺包括抖音、快手、西瓜視頻、B站、火山、美拍、小紅書等。這些短視頻平臺也有不同的內容特征,在屬性、運營模式和受眾群體方面也有所區別。從屬性上來看,小紅書、抖音都是基于U系平臺,可以較為輕松地實現曝光度和口碑;快手、美拍、火山都是P+u平臺,自媒體合作的程度更加容易控制;從產品定位角度來看,B站如同二次元文化交流平臺,小紅書更喜歡用戶共享社區,抖音、快手大多對大眾生活進行記錄;從內容方面來看,快手走的是好奇的方式,西瓜視頻則比較喜歡生活百態的視頻,小紅書已開發了一個女性美好事物的垂直分享平臺;從受眾的角度來看,抖音、火山、快手等平臺更受歡迎,受眾人群特別廣。
2 . 氣象政務短視頻的發展
政務短視頻主要指由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正式發布的公務類短片。隨著短視頻的廣泛興起,政府部門短視頻也有了新的發展。在短視頻開發的早期,它只是一個用于公共娛樂的平臺,當積累了諸多用戶時,政府媒體終于亮相。2018年,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均開始進駐短視頻平臺,政務短視頻發展勢頭迅猛。截至2020年12月,各級政府已開通26098個政務抖音號賬戶,政務短視頻賬戶已在全國各個地區各個領域使用。
而氣象政務短視頻入駐的主要平臺為抖音和快手。根據短視頻平臺特點,其定位、內容及受眾更加符合政務新媒體推廣的效果。2019年3月23日,以中國氣象局為主的70家氣象系統抖音號正式矩陣入駐短視頻平臺;2020年12月17日,全國氣象快手矩陣啟動活動在京舉行,由全國氣象部門百家快手號共同構成的宣傳矩陣集體上線,形成了傳播矩陣。依托短視頻這一深受社會大眾喜歡和追捧的新媒介,氣象部門能更高效地傳遞氣象信息,普及氣象科學知識,弘揚氣象精神,并且最大限度地增強新時期氣象知識傳播與宣傳的影響力、引導力及公信力。
而面臨社會上大批量的短視頻平臺,氣象部門是否能更有效地應用,以及如何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氣象服務,也是氣象部門亟需科學思考的問題。如果應用不當,勢必會造成負面效應。所以,氣象服務行業在短視頻平臺中的運行機制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3 . 短視頻平臺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
3.1 短視頻氣象服務現狀及特點
近年來,我國各地氣象部門都紛紛跟上政務短視頻,大力探索氣象服務短視頻平臺的運行和應用。通過短視頻平臺,可以制作和發布天氣預報、預警信息、主持人出鏡等氣象視頻,服務短視頻,特殊天氣短視頻(直播)、氣象科普等各類短視頻。社會大眾在刷短視頻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天氣狀況及氣象知識;還能在臺風、暴雨、暴風雪、霧霾和其他公眾高度關注的極端災害性天氣情況下,實時跟蹤和推送天氣情況,時效性極強,同時還能及時與社會大眾互動、溝通,并不斷優化短視頻天氣信息內容等,可以說,我國各地的氣象服務在短視頻平臺的運行中均取得了較大成績。
3.1.1 氣象傳播內容吸睛
利用短視頻平臺開展氣象服務工作更富有趣味化,發布的內容也更加引人注目。例如:在2018年底,浙江經歷了一個罕見的連續多雨的冬天。浙江氣象單位制作的氣象短視頻作品——《不出太陽砸招牌》迅速走紅網絡。一群氣象學家詼諧幽默地向浙江省氣象臺的招牌發誓:“如果周末不出太陽就砸招牌”,并成功地蹭了明星易烊千璽的熱度,該短視頻獲得694,000多次的觀看,還吸引各大媒體進行轉載。2019年底,中國氣象局作為氣象政務短視頻的大V,將短視頻的話題帶到了微博的前5名。借助具有“雨神”形象的蕭敬騰,拍攝一部《天氣播報員養成記》的短短視頻。蕭敬騰的自身幽默,在短片中努力播報的有趣經歷,使這部短視頻迅速上熱搜,且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點贊及轉發,這表明氣象政務媒體嘗試著用更接地氣、更受大眾喜愛的方法來縮小天氣與每個普通人的距離,并使氣象短視頻更接近大眾生活。
3.1.2 極端災害性天氣傳播迅速
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中發布預警只需一分鐘的操作,即可實現預警短視頻的自動發布和定向區域精準傳播,極大地提高了預警發布的時效性。例如,2020年8月4日夜間到5日受切變線影響,邯鄲市出現了一次明顯的降雨過程,市氣象科技服務中心聞雨即動,小編及時整理雨情信息,將《2020.8.5邯鄲降水排行榜》動態數據展示視頻發布到相關平臺,氣象服務產品在第一時間呈現在大眾的眼中,讓大眾通過短視頻及時獲得降水天氣預報信息。
3.1.3 氣象科普宣傳成效顯著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短視頻平臺已成為宣傳與普及防災減災知識的重要工具。例如,2019年11月7日,在“華運杯”首屆全國氣象短視頻創作大賽中,常州氣象局參賽的短片《風云莫測在路上》獲得了2項大獎——最佳創意獎與創作大賽二等獎。這段短片通過天氣預報員的朋友來闡述,他是一位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他經常在騎行過程中碰到雷暴、高溫等氣象災害,在視頻中以幽默和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最后通過天氣預報員的權威氣象科學解釋,向社會大眾普及了如何防止雷電、高溫和其他災害性天氣的生活技巧。簡短的視頻避免了無聊的講道,并增加了內容和表達形式選擇的樂趣。在選擇人物時,講解人物的認真性和騎車人的嘻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深受大多數網民的喜愛,不僅獲得視覺享受,還使網民在不知不覺中以娛樂性的形式接受諸如雷電和高溫等氣象知識。
又如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氣象部門將短視頻作為氣象宣傳科學工作的創新形式,改變過去的圖形出版方式,積極利用短視頻講述天氣故事并展示天氣精髓,促使氣象知識的傳播、短視頻創作能力,新媒體運作水平和媒體關注度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區局還成立了一個短視頻創作工作組,該辦公室與氣象站、氣象服務中心密切合作,制作了一系列24節氣視頻,許多媒體都發布了這些短視頻,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3.2 短視頻平臺在氣象服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3.2.1傳播內容缺乏新意
氣象短視頻大部分都是文本科學知識,視頻的創造力不夠;科普視頻的內容沒有新意,缺少原始視頻,許多都是復制他人的。長時間未更新的“僵尸”賬戶比較常見,各地視頻的建設方向仍具有不確定性。
3.2.2 大眾互動交流不夠
短視頻用戶交互直接關乎于短視頻制作是否成功。在發布了許多短視頻后,他們沒有回答社會大眾提出的問題,從而導致觀看者開始對該賬戶失去興趣,一旦各類問題累積,將會影響到氣象信息的及時傳輸。
3.2.3 賬號運作的不適宜
從目前氣象政務短視頻運行情況分析來看,通過精心策劃制作發布的短視頻不足總數的三分之一,大多數制作與發布的短視頻比較模糊的且太過任意,整體看起來有些混亂;同時,內容同質化現象比較顯著,不能較好地適應社會大眾的更多精細化氣象服務需求,這對短視頻賬號的傳播會帶來負面影響。此外,賬戶大多數是獨立運行的,因此許多平臺的推薦功能無法得到充分利用。
4. 短視頻平臺在氣象服務中高效運行探討
4.1 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氣象服務是氣象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目標。從2018年開始,國家集中治理了短視頻平臺內容,同時有許多政府機構的官方賬戶開始入駐短視頻平臺。在通過短視頻傳播氣象信息及科普知識時,短視頻作者有必要提升政治定位,堅持黨對氣象宣傳工作的領導,制作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相關的內容,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以求實務實的態度,為大眾提供一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短視頻。
4.2 制作高質量內容的視頻
各級氣象單位應認清氣象服務內涵,準確定位自己,精心制作適宜的原創作品內容。以抖音“沈陽氣象”為例,粉絲年齡以31-40歲為主,其中女性占45%,男性占55%,針對這樣的年齡分布,應增加實時拍攝的視頻,以及具有積極性主題的視頻,尤其具有本地特色的視頻。視頻主題選擇應靈活,不能過于刻板;視頻內容可涵蓋與天氣有關的穿衣、風景、熱門舞蹈等多種類型。主題選擇應該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這樣更易吸引廣大受眾的關注力度。另外,可策劃高質量的氣象系列爆款視頻,以增加大眾的持續關注,甚至社會大眾可加入視頻創作中,從而保持氣象短視頻的熱度,形成良性循環。還可以增加氣象科普專欄視頻,擴大氣象短視頻專欄的影響力,迎合大家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探討如下:
以“沈陽氣象”抖音視頻來看,在日常天氣情況下,按照每周五天的更新速度,可以保持賬號的活躍度,常規型播報會給受眾帶來視覺疲勞,所以在平時沒有天氣的情況下,加入氣象科普等,增加觀賞度的同時,完播率也穩定在1000-7000次。
短視頻的特點是“短、平、快”,觀看到的時間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為天氣預報有它特有的時效性,每天更新,口播第一句應加上“今天是幾月幾號”,以免受眾在錯過有效的時間刷到視頻產生異議。文字稿件應做到言簡意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眾傳遞氣象信息,將最重要的信息發布出去。短視頻平臺的稿件應與傳統媒體的播報稿件不同,短視頻面向的受眾群體都是在空閑時進入到平臺中,開啟碎片閱讀的模式,所以我們所做的氣象視頻,更要以簡明扼要為中心,這樣既能將天氣信息傳遞,又能保證完播率。
目前在短視頻平臺中,有很多自媒體賬號在預知天氣,所以在有天氣過程出現時,應加入類似“沈陽氣象”官方等標識。讓受眾更容易區分出官方與自媒體的區別,也確保了我們傳播信息更具有專業性,精準性,掌握極端天氣對我們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合理安排出行,避免城市內澇,車輛受損,對農業帶來的危害影響達到最低。2021年8月9日,針對沈陽即將迎來短時強降水天氣過程,在短視頻平臺進行對外發布,播放量達到88.1萬次,點贊3625次,轉發857次,留言111條,當晚8時,登上同城熱搜榜第八。
在極端天氣時,要把握好天氣預報的預知能力。一般在做極端天氣預報的短視頻時,應提前五天的時間進行短視頻發布,臨近極端天氣時,平臺也會將視頻推上熱搜榜。視頻內容的前三秒是關鍵。要利用好視頻標題的獨特性與配樂選擇,主持人要把握好語言語速,文字稿件也要精煉簡短,并準確推送極端天氣信息,切忌長篇幅播報。2021年7月23-31日,關于臺風“煙花”路徑預測、風雨影響預報及防御科普知識等內容制作五條短視頻,總播放量達到1755萬次,總點贊12.4129萬次,轉發3.3807萬次,留言1.1035萬條,粉絲凈增長2.7萬。
極端天氣過程結束,適時做相關極端氣象知識科普知識宣傳。災害性天氣一旦發生,如果能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減輕危害。只有掌握防災知識,才能保護生命安全。2021年8月2日,臺風“煙花”天氣過程結束,推出“煙花”到東北是把雙刃劍,氣象科普知識視頻,播放量59.8萬次。
若一周出現兩次極端天氣時,內容盡量避免重復,可進行前后影響范圍對比、交通出行等受眾關心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使制作的視頻能得到廣泛傳播。在視頻構圖上,加載文字顏色要與主播穿搭做呼應,畫面構圖最多出現三種顏色,這樣可保證畫面的統一性和諧調性。
視頻背景音樂的選擇要與視頻內容相呼應。日常天氣時,可選擇以歡快節奏為主的,極端天氣時,背景音樂應選擇節奏緊湊,易引起高度警覺的音樂為背景;主播在語音語速上以認真嚴肅為主,體現信息發布的精準性,突出文字提供的信息量,使受眾更易獲取視頻中的氣象服務信息。
在氣象服務中,人工增雨是防災減災工作重要的落實體現之一,也是關乎農業生產安全一項重要保障。例如,2020年7月,沈陽市干旱少雨多日,市氣象局抓住時機,組織開展了大規模人工增雨作業,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影響共同作用下,全市普降了小到中雨,有效緩解了前期旱情。抖音“沈陽氣象”對這次作業進行了前期準備和后期增雨作業的全程跟蹤報道,通過此次宣傳報道,使大眾不僅對氣象服務工作的人工增雨有了一定認識,也對作業流程及催化原理進行了科普,視頻的完播率分別達到39.5萬、15.9萬人次,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在今年5月23日的降水過程中,抖音“沈陽氣象”對人工增雨作業進行了宣傳報道,使播放量突破達到了110.1萬人次?!吧蜿枤庀蟆睆?020年7月13日到2021年9月份,粉絲從110人增長到6.6萬人。
4.3 提升與大眾的互動交流
為了讓氣象短視頻在許多類似的政府事務平臺上脫穎而出,那么還需要加強與社會大眾的互動交流。短視頻的制作圍繞受眾群體來組織,滿足交互式需求。若缺乏大眾的共同參與和互動,則短視頻勢必淪為自我娛樂的犧牲品。所以,規劃互動活動或主題選擇要考慮到大家的參與性。氣象短視頻應融入大眾的喜好和瀏覽風格,要求氣象視頻內容直觀易懂,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受眾獲取信息的門檻有所下降,進一步促進了氣象宣傳覆蓋面的拓展,同時增強了群眾的滿足感,使廣大網民感覺氣象短視頻非常親切和樂于點贊、轉發一鍵評論,這樣氣象短視頻流量便會大幅提升,從而盡可能發揮氣象服務效益。
5.結語
隨著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視頻媒介的迅速普及,以及用戶更加碎片化、傾向交互性的閱讀習慣,視頻內容已成為社會各個領域的必不可少關鍵傳播載體,視頻產業掀起新一波發展浪潮。我國各級氣象部門紛紛跟隨新媒體時代發展步伐,迅速聚集在視頻平臺生產優質氣象服務內容以滿足用戶所需,但視頻創作依然有很高的門檻,要創作出優質的氣象服務內容還需要努力。特別是今后隨著5G網絡的發展與廣泛應用,短視頻發展勢頭也會越來越猛,短視頻平臺傳播氣象信息的作用也會更加突出。我國各個地區的氣象服務應繼續保持可視化、移動化、智能化趨勢發展。氣象部門要制作高質量的氣象短視頻以吸引更多群眾的眼球,樹立有趣而友好的形象,創建更多優質的短視頻,為社會大眾帶來更高效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參考文獻:
[1]范霖.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的特點及應用啟示[J].新媒體研究,2018年.12期.
[2]李俊佐.短視頻的興起與發展[J].青年記者,2018年.05期.
[3]俞燕,章潔.敘事新方式——短視頻的迭代和興起[J].新聞研究導刊,2019(06):123.
[4]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政務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5G時代的政務傳播——視聽新媒體發展論壇”,2019.
[5]馬亮.政務短視頻的現狀、挑戰與前景[J].電子政務,2019(7):4-5.
[6]王穎,劉娟,徐瑤,等.5G時代浙江短視頻氣象服務發展探析[J].浙江氣象,2020,40(3):19-22.
[7]黎娜 , 蔣余瑩 , 阮帆全媒體時代下氣象政務短視頻該如何發展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8):221-222.
作者簡介:張靖萱,工程師,從事氣象服務主播與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