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不同時期的優秀文化內容相互交織,共同構建出只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脈絡。隨著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在新媒體平臺中快速發展,特別是藝術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產物,具有立體性、動態性、交互性優勢。有機的將傳統文化融入新媒體藝術創新過程,有助于增加廣大受眾的審美趣味,豐富受眾感官體驗;也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豐富傳統文化作品內涵,傳承文化作品價值。
【關鍵詞】傳統文化;新媒體藝術創作;應用
中圖分類號:J9?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81
在人類社會文明組成中藝術是重要構成要素,能集中反饋出不同時間段內、不同地區各類文化以及歷史要素。持續的創作優秀藝術文化作品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途徑之一。在當前新媒體藝術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新媒體藝術被賦予了突出的時代特征,新媒體既是傳播媒介,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通過將藝術與各項科學技術有效結合,從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對受眾進行刺激,這樣能有效豐富個人心理體驗。通過在新媒體藝術創作過程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藝術創作內涵,還能迸發較多精神意蘊,對個人具備較強的靈感啟示作用。
1. 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價值概述
新媒體藝術是新媒體和文化藝術相互結合的產物,其組成類型較為豐富且多樣化。相比于傳統藝術作品而言,新媒體藝術作品更加具有動態感、直觀感和立體感,在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支持中,有效融入較多感官層面的刺激,能夠使受眾接收到更加豐富的感視觀審美體驗,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受到新媒體藝術交互性特征影響,還能為較多受眾帶來更多全新的藝術體驗,便于在各類作品創作基礎上實現自身靈魂升華,其更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從本質層面來看,新媒體藝術創作主要是將藝術與技術有效結合發展的過程,要注重突出藝術領域的固有追求,還要最大程度適應受眾群體審美要求。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較多豐富的文化、精神元素,是人類社會不同發展時期審美精神的有效集合,也是人類固有智慧的升華。將傳統文化創作與新媒體媒介相融合,有助于全面豐富其基本素材構成,獲取更多啟示靈感,對于進一步探討新媒體藝術作品內涵具有重要價值。在新媒體語境中,虛擬互聯網空間是自由和開放的,門檻相對的也更低,多元文化在其中不斷碰撞、交織,能有效構建多元化生態環境。但是諸多信息質量傳遞不齊,將會對受眾產生多重沖擊作用。當前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融入傳統文化,能為傳統文化全面傳承發展提供新的路徑。有助于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對踐行新時期文化自信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2. 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應用路徑探究
2.1 元素重構
文化是相對寬泛且極具人文意蘊的概念,屬于人類生活多要素形態的總稱,涉及人類生產生活多重領域。當前傳統文化表現形態較為豐富,主要涉及各類圖案、文字等,將此類元素有效整合匯聚到新媒體藝術創作中,會產生較大的創作成效。在此環節中,新媒體藝術創作人員要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有效抽離,集中整合各類元素之間的聯系性。在相對明晰的創作主體架構中將各類要素有效整合,這樣在突出和諧感的基礎上不會丟失個性化的審美意蘊。此外,通過將各類傳統文化元素有效整合搭配,能給人傳遞出較多錯位感、穿越感,保障各類元素活性得到有效激發,保障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樣也能為新媒體藝術創作表現提供充足表現力。從客觀層面來看,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對藝術創作進行重構,此類重構并非憑空想象,是在特定的主題趨向中諸多元素的優化組合,便于提升創作表現力,防止產生較大的突兀感。此外,在當前新媒體藝術創作視域中,傳統文化元素不斷被抽離,現代文化元素積極進行整合,使得藝術作品更加具有張力和沖突。在全面適應廣大受眾對于主流文化的審美需求的基礎上,適應更多群體個性化心理需求。所以,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有機的融入傳統文化藝術,突出元素的混合與重構,對于藝術作品的視覺展示,十分有幫助。
2.2 形式再現
傳統文化自身具備形式豐富的元素表達,也具備相對厚重的精神意蘊。因此,在新媒體藝術創作過程中,創作形式不僅要規范化,更要突出多重價值。我國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歷史發展與沉淀,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極具厚重的思想精神內涵。在當前社會發展新時期,傳統文化表現著相對突出的價值魅力。將傳統文化與新媒體有效融合,能全面突出較強的生命力,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诖?,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新媒體藝術創作中,通過場景再現、場景還原等路徑促使傳統文化煥發新光彩,能表現更為完整的視覺效果。在此階段,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新媒體藝術創作中,并不會過多對原有作品進行轉變,更多是在技術層面上展開加工處理。主要涉及到視頻處理、影音修飾處理等,這樣能將傳統文化元素通過多元化視角進行真實展示,讓更多受眾感受到更多風采意蘊。比如在世博會中國館中展示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傳統文化與新媒體藝術相結合的案例。在《清明上河圖》的呈現上,新媒體突出動態化的特征,配置更為生動的聲樂和視覺展示,促使真實的生活場景得到全面描繪,令觀眾記憶深刻。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形式再現運用,有助于表達各個歷史時期文化作品的內涵,對于各類經典場景中藝術作品的截取刻畫,便于喚起更多受眾審美情感層面的共鳴,促使更多受眾沉醉其中。
2.3 意蘊延伸
中國傳統文化在人們長期生產勞作中不斷形成發展,承載著相對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積淀著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懈追求,存有較多文化、精神象征意義。比如桃子寓意長壽、牡丹寓意為富貴等,將傳統文化中諸多極具文化象征意蘊的事物整合到新媒體藝術創作中,能保障各類作品展示出中國風采,便于激發人們的共鳴情感。例如在當前新媒體藝術創作階段,要注重對各類傳統文化意象符號規范化運用,基于簡單明了、清晰脫俗的方式集中表現,便于人們理解、認可。在新媒體藝術環境表現中,能為各類圖像元素符號重構提供新技術支持,但是也要注重遵循傳統元素中的情感、藝術內涵。將技術與藝術要素有效結合,這樣能豐富視覺層面的感受,還能保障表達更為完善。所以,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要注重突出傳統文化的意蘊延伸,這樣能有效剖析傳遞各類元素背后的精神內涵,還能基于時間概念內涵,有效演繹出多樣化的審美事物,便于展開蔓延、旋轉等動態化技術處理,保障塑造的各類形象更為生動。這樣,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多樣場景有效交織在一起,促使新媒體藝術創作更具有感染力、表現力。
3. 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思考
在新時期新媒體藝術創作中傳統文化應用價值較高,當前要提高關注度。在新媒體藝術創作語境中,傳統文化傳承以及多重發展均要結合當下時代核心價值觀念體系進行創作。在突出創作魅力基礎上與時代發展環境保持同步,相關管理部門要突出自身管理職能,對各類資料來源公正性、客觀性集中把控。防止創新發展被惡意曲解,促使創作活動表現出更大價值。目前新媒體藝術創作人員,要注重強化自身專業素質,深入探究傳統文化精髓,明確樹立文化責任意識,提升自身創作靈感,以此來創作更多優質作品。在此階段,還要注重保持較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積極應對市場發展競爭環境,強化個人多重修養。以此,再通過較為強大的智力系統、科學技術應用,能保障新媒體藝術創作迸發更強的生命力。
最后,還要整合新媒體平臺展開傳統文化傳播,在各類媒介中對傳統文化有效傳播,拓寬新媒體傳播平臺?;谒槠瘋鞑シ绞絹韨鬟f傳統文化,獲取更多群眾認同。突出數字化技術應用價值,塑造更為科學的傳播模式,擴大民族文化傳播范圍。
4. 結語
綜合上述,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要注重突出傳統文化應用價值,對傳統文化有效傳承以及新媒體藝術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其處于復雜性較強的系統化處理工程,在實踐操作中,要注重整合新媒體藝術創作領域的多重需求。做好形式再現、元素重組、意蘊延伸,對各類運用方式靈活滲透,以此來強化作品綜合感染力。當前相關研究人員要強化此類課題實踐研究,結合實際現狀,從多角度判定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建議,這樣才能保障此項事業全面發展,促使傳統文化煥發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魯芮.優秀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傳承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9,5(2):70-71.
[2]王芳.淺談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0(4):243-244.
[3]薛桂艷.優秀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傳承創新[J].頌雅風,2020(1):35-36.
[4]付楠楠.優秀傳統文化在新媒體藝術創作中的傳承與創新[J].藝術家,2019(10):74-75.
[5]于洋.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路徑研究[J].戲劇之家,2019(20):241-241.
[6]金雅慶,王鶴.新媒體時代視覺傳達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融合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1):144-146.
作者簡介:魏麗哲, 河南鄭州人,教師/助教,研究生,鄭州商學院,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