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雅利
新時代大學生要樹立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真正理解歷史、把握歷史、增強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每周紅色故事社會實踐正是通過構建“教-學-做-講-學-研”六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見成效,從而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
一、背景情況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汕尾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還制訂了覆蓋全校學生的四個“紅心向黨,思政鑄魂”黨史學習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每周紅色故事”“清明祭掃烈陵園”“紅色文化微電影”“黨史知識競賽”。“每周紅色故事”因為設計新穎、覆蓋全員、參與積極、效果良好而深受學生歡迎。它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教-學-做-講-學-研”六位一體體系,翻轉課堂,將大學生從黨史學習教育的被教育者轉變成為積極參與者和主動傳播者,強化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想自覺,拓展了學習內容,創新了學習的形式,實現了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向本班本校學生正向輸出,入腦入心見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教:教師講授相關知識點,下發學習任務書
本社會實踐依托《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開展,選取“理想信念教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教育、革命道德教育、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革命道德教育”等知識點進行講授,講清黨史學習教育的意義及大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后制訂并下發學習任務書,學生以6-8人為小組全員參與本實踐,在確定周次后輪流完成紅色故事講述。
(二)學-做-講-學: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每周紅色故事講述
本過程在教師全程指導下完成,學習小組可以通過學習通、微信、電話和面對面方式獲得教師的針對性指導。
1.學:組長主導通過“頭腦風暴”方式確定本組講述的紅色故事。這個過程每個學生都將大量涉獵到黨史相關的學習內容,鼓勵到汕尾市紅色文化場所、遺址進行實地調研,如,彭湃故居、紅宮紅場、烈士陵園、烈士故居、農會會址、紅軍革命舊址等,進行自我學習教育,學習小組將相關擬匯報內容報請教師復核。
2.做:學習小組分工合作繼續挖掘資料,收集大量資料,深入學習了解紅色故事,并制作完成高質量課件,由教師二次審核,通過后可以進行講述練習。
3.講:學習小組內部遴選一到兩名優秀成員,通過課下配樂演練與課件嫻熟配合,在課堂上向同班同學完成故事講述,通過學生分享的朋輩教育形式,達到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有效輸出和學生學習效果的事半功倍。
4.學:紅色故事講述既是對實踐活動效果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教師通過提煉故事背后熠熠生輝的理想信念、感天動地的革命道德、堅定崇高的信仰追求等內涵進行點評和升華,再次讓學生獲得黨史教育,實現黨史學習教育高效融入思政課程的多重教育效果。
(三)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教師在主導開展黨史進校園活動中,應當從理論研究深度和教學改革的角度積極開展相關科研工作。一方面要深挖學生優秀作品,進行指導加工后推薦參加競賽,擴展學生展示的平臺和舞臺;一方面可以從思政教育與黨史教育有效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實效提升、深入挖掘當地黨史資源、紅色文化研究等方面進行方式方法的思考和經驗總結,開展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形成教學設計、課例、論文,并以此提升教師自身理論深度和教學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是下一輪“學-做-講-學-研”的開始,六位一體實現教學相長,師生相互成就,共同打造高質量課堂,更好服務學生成長。
(四)教學評價:教師全過程評價黨史學習教育效果
考核方式從紙質作業為主拓展到涵蓋每個學生社會實踐表現的全過程,組長協助完成學生參與度的評價,形成學生的區分性評價,最終結合課件完成質量和課堂講述效果,完成綜合考核。
三、取得成效
本社會實踐活動涌現出許多優秀的紅色故事,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了專項評比,舉辦思政教師講紅色故事競賽,支持教師撰寫黨史論文、課例等參評獲獎,參與廣東省教學課例展示活動。
本學年產生了許多優秀實踐,通過教師推薦和評比,紅色故事《彭湃燒田契》《以身許國 誓言無聲——黃旭華》《革命烈士——李大釗》《絞腸就義——陳樹湘》脫穎而出,參加了廣東省大學生講黨史公開課展示征集活動,并且作為校本資源在課堂使用,效果良好。
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思政教師講海陸豐紅色故事”比賽,為學院“教授博士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和“師生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提供內容素材,儲備師資力量,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特色品牌項目,履行高職院校社會責任。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機制研究”(課題編號:GDES14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