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觀察組(采用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每組3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的肺功能相關指標[(第1s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PEF、FVC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效果顯著,不僅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而且還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中藥足浴;藥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體,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特征通常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進行性呼吸困難,且病程會隨著時間進程而被不斷加重,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容易降低其生活質量。據有關資料顯示,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中藥足浴和藥灸治療臨床效果顯著[1]。基于此,本文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將其進行分組治療,深入探討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觀察組(采用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每組30例。對照組男患者26例,女患者4例;年齡60~78歲,平均(69.00±5.64)歲;病程1~6年,平均(3.50±1.34)年。觀察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例;年齡60~80歲,平均(70.00±6.10)歲;病程1~5年,平均(3.00±1.35)年。納入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2)無認知及溝通障礙;(3)無嚴重器官病變史;(4)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1)有藥物過敏史者;(2)有精神病史者;(3)臨床資料不完善者;(4)中途退出本研究及不愿參與本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具體內容如下所示:患者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復方異丙托溴銨溶液進行吸入治療,每日吸入的劑量為2.5m(主要包含異丙托溴銨0.5mg、硫酸沙丁胺醇3.0mg),每天吸入三次,連續治療一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藥足浴和藥灸治療,具體內容如下所示:將陳皮20g,白術20g,黃芪20g,黨參20g,地龍20g,蒼術20g,放入3L水煎煮后倒入盤中再倒適量的水,水溫約40℃時進行足浴,足浴時間每天一次,每次三十分鐘。足浴完成后再對患者進行藥灸治療,藥灸的穴位主要為患者的足三里、肺俞、腎俞以及神闕等,在患者保持仰臥位的姿勢時進行取穴位治療。首先需將溫灸盒固定好,再將點燃后的艾條置于頂管中,在靠近患者皮膚的位置上下移動溫灸盒,直到患者局部產生燒灼感為止,每個穴位艾灸保持10分鐘,每天進行一次,連續治療一個月。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效果的評定標準: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肺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功能指標明顯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指標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包括第1s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X2檢驗。以P<0.05表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明顯更高,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無相關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PEF、FVC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肺部疾病,且呈進行性發展,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該病患者因為肺功能衰退,從而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產生較大的社會及經濟負擔。一般情況下,臨床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時都盡可能結合患者的免疫力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對處在穩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臨床大多采用西藥聯合免疫增強進行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各項肺部指標。中醫在治療該病患者時,則大多采用健脾益氣扶正及納氣平喘的治療方式,減少藥物對患者腸胃的刺激,進而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治療質量。研究發現,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中藥足浴和藥灸治療效果顯著[4]。本文研究結果也顯示,與采用常規治療的患者相比,采用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更高,差異顯著(P<0.05);采用中藥足浴與藥灸治療的患者第1s用力呼氣容積、最大呼氣流量、用力肺活量改善明顯更優于常規治療患者,差異顯著(P<0.05)。由此進一步表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中藥足浴和藥灸治療臨床效果顯著,不僅能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還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相關指標。
中藥足浴結合穴位艾灸治療主要是借助辯證用藥結合透皮打開皮膚,使藥物能夠滲入到患者體內,達到患者對藥物的吸收,充分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5]。中醫足浴法主要是根據中醫辯證論治原則及經脈理論等對患者身體各項機能進行科學的調節治療[6]。據有關資料顯示,足部是三陰經的起點和重點,穴位較多,并且具有較為復雜的分散區,屬于人體的縮影。臨床在治療慢性阻塞性患者時應用中藥足浴對患者足部整體進行調理,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氣血運行狀況,同時還能加快患者血液流通速度,活絡經脈,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除此之外,該方法簡單易上手,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臨床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時應用中藥足浴和藥灸治療效果更顯著,不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而且還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肺功能相關指標,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值得臨床進行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盛海燕,高麗云.中藥足浴聯合平衡火罐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病人的療效探討[J].護理研究,2019,33(20):3.
[2]王明航,謝洋,史陽琳,等.益肺灸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生存質量和療效滿意度的影響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醫雜志,2019,60(14):1202-1208.
[3]張世彬,沈旭養,周琦,等.熱敏灸聯合中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臨床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3.
[4]宣英華,張雪飛,劉春鳳,等.溫和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S1):3.
[5]王明航,謝洋,史陽琳,等.益肺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療效影響因素分析[J].中醫雜志,2020,61(10):6.
[6]王湘雨,王洋,李婷婷.益肺灸輔助治療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1,53(16):4.
作者簡介:蔣步強(1980.11),男,漢族,本科,廣西桂林市人, 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