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要:目的:分析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6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對其分組,對照組30例(行常規護理干預)和研究組30例(行系統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評分,并統計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對比兩組護理后HAMA、HAMD評分,發現研究組均更低于對照組(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上,研究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系統護理干預,不僅能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且還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康復質量。
關鍵詞:系統護理干預;老年股骨頸骨折;心理狀況;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股骨頸骨折是好發于老年人的一種骨科疾病,以50~70歲人群最常見。手術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衰減,加上自理能力欠缺,術后也容易引發并發癥,不利于康復,所以加強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系統護理干預宗旨是系統化、全面性、針對性,其注重對患者身體情況的全面評估,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主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致力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縮短患者康復進程[1,2]?;诖?,本文現就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60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對其分組,對照組30例(行常規護理干預)和研究組30例(行系統護理干預)。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60~80歲,平均(70.50±1.36)歲;骨折部位:股骨頭下部8例,股骨頭頸部12例,股骨頭基底10例。研究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60~82歲,平均(71.50±1.44)歲;骨折部位:股骨頭下部9例,股骨頭頸部14例,股骨頭基底7例。兩組基線資料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3]:1.經影像學檢查確診;2.均采用手術治療,無手術禁忌癥;3.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4.患者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骨折疾病;2.有心、肝、腎重要功能障礙者;3.伴有心腦血管病變者;4.合并惡性腫瘤者。
1.2方法
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入院時熱情接待,手術前口頭宣教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重要性、注意事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做好并發癥觀察及處理,視患者病情恢復情況指導其適當開展功能訓練。
對研究組實施系統護理干預,方法:(1)術前評估與準備。手術前收集患者病歷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等,評估手術指征、合并癥情況,根據癥狀先給予患者對癥治療,避免合并癥對手術的影響。切皮前30-60分鐘使用廣譜抗生素,術中超過3小時或者成人出血量超過1500ml術中追加一組抗生素[4],術前適當行皮膚牽引,減輕疼痛,避免患肢回縮。術前指導患者行心肺康復,每天2次,每次10-20分鐘,以及臥床排便,為術后恢復奠定基礎。向患者及其家屬宣教疾病知識、手術知識,提高其認知度與依從性。(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仔細觀察患者情緒變化,評估其心理狀態,期間注意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舉例成功治療的案例以鼓勵患者,增強其手術信心。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手術效果產生的影響,使其盡快恢復平穩心態,積極面對治療。(3)術后護理。患者術后通常出現疼痛現象,護理人員可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若疼痛較輕者可引導其通過看電視、聽音樂、聽書等方式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若疼痛較重者,首先協助其取舒適體位,在骨突處和腳后跟墊放軟枕,定時按摩肢體,同時指導其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減輕疼痛刺激。必要時遵醫囑合理使用鎮痛藥物,但要注意控制盡量少用止痛藥,以免引發毒副反應。術后定期更換手術切口敷料,保持切口干燥衛生,預防切口感染。教會患者正確咳嗽咳痰,必要時給予化痰消炎藥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患肢疼痛、腫脹情況,適當幫助患者抬高患肢或局部按摩,改善患肢血液循環,避免壓瘡形成。根據情況協助患者行患肢主動屈伸訓練,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4)康復訓練。患者麻醉清醒后,當天囑其臥床休息,患肢保持中立位,使用“丁”字鞋固定足部,家屬幫助按摩腳趾、踝關節、股四頭肌等。術后1d,開展足趾、踝關節被動和主動屈伸活動,20~30次為1組,每日做2~3組;術后第4天做屈膝、屈髖訓練,角度練習時以患者耐受度為宜,每1~2d增加10°,每次60min,每日練習2~3d。術后3周,以患者可承受范圍為依據指導其行股四頭肌、臀大肌收縮訓練,家屬協助其下床活動,適當抬高上肢和肩平行,向左側轉動停留5s,然后右側轉動停留5s,反復交替,5min為1組,每日1組。
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評分,評分標準[4]:HAMA量表包括14個項目,包括焦慮心境、緊張、害怕、失眠、認知功能等,分界值為14分,總分超過29分表示嚴重焦慮;>21分表示有明顯焦慮;>14分表示肯定有焦慮;>7分表示可能有焦慮。HAMD量表包含24個項目,主要評價睡眠障礙、焦慮絕望、遲滯三種人格影響因子,<8分表示正常,8~20分表示可能有抑郁癥,21~35分可確診為抑郁癥,>35分表示嚴重抑郁。(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壓瘡等。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計算工具為SPSS20.0軟件,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表示方法為(x±s),檢驗值為t值;定性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n(%),檢驗值為X2值,若P<0.05表示結果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心理狀況評分比較
對比兩組護理前HAMA、HAMD評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而護理后,研究組兩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老年股骨頸骨折在我國患病率逐漸攀升,且隨著患者年齡的逐漸增加,其預后質量也不斷下降,各種并發癥也接踵而來,對其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5]。手術治療雖然能改善患者病情,但患者術后可能要長期臥床,期間若過度擔憂病情而產生負性情緒也可能影響術后康復,增加并發癥發生幾率,因此實施護理干預具有必要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實施系統護理干預能夠消除患者負性情緒,減少并發癥發生。系統護理干預是在傳統護理模式基礎上改良而成,在護理前評估患者具體情況再制定對應護理方案,能夠保證護理內容可滿足患者護理需求,提高患者舒適度及滿意度,消除其不良情緒,同時進一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其明白遵醫囑配合治療與護理的重要性,從自覺采取利于疾病康復的行為[6]。術后疼痛護理有利于減輕手術切口對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患者舒適度及依從性,術后切口護理有利于及時掌握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預防或減少并發癥發生。術后早期功能鍛煉能夠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早日恢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系統護理干預,不僅能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且還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康復質量。
參考文獻:
[1]裴月.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5):89-90.
[2]楊洪霞,葉芳.系統化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臨床效果及患者心理健康和安全性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1):129,134.
[3]戴文秀,王玉,丁榮香.系統化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對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21):126-127,135.
[4]《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修訂工作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5]張利歌.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VAS評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2):2142-2143.
[6]高麗杰.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護理及并發癥預防措施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