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王利
摘 要:通過引進適宜的農機裝備,確定了張家港市梨園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并通過實際生產試驗對比研究了該機械化技術模式的適用性和經濟性。結果表明,該技術模式可節省作業成本17245.35元/hm2,經濟效益顯著。試驗點的機械化作業水平由原來的53.33%提升到78.33%,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關鍵詞:梨園;機械化生產;技術探索;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S633.3;S23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3-0117-02
Abstract: The mechanization operation technology mode of pear production in Zhangjiagang City was determined by introducing suitabl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The applicability and economy of the mechanized technology mode was comparative studied through field production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mechanized technology mode was obvious,which can save 17245yuan/hm2 of operation cost. And, the mechanized operation level of the test site increased from 53.33% to 78.33%, which means the cost of operation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labor productivity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 Pear; Mechanized production; Technical exploration; Application Effects
近年來,張家港市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作為首批創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市(縣),張家港市的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但果園機械化的發展與糧食生產相比仍相對滯后。據統計,全市果園綜合機械化水平僅為43%,嚴重制約著果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梨作為張家港市三大果品之一,梨園生產主要環節的機械化對于全市果品產業的提檔升級具有舉足輕重的示范引領效應[1-3]。因此,本文針對梨園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通過引進適宜的農機裝備,確定了梨園生產過程中的中耕除草、開溝施肥、水肥管理、枝條修剪粉碎、植保、采摘轉運等環節的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并通過田間實際生產性試驗,對比分析了該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的適用性、經濟性和推廣應用價值。
1 梨園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
梨園生產技術路線如下:果苗栽植→中耕除草(履帶式拖拉機配套旋耕機,割草機)→開溝施肥(履帶拖拉機配套開溝機、撒肥機,搬運機)→水肥管理(噴淋系統)→修剪枝條(剪枝機、果園作業平臺)→植保(風送式植保機)→采摘(果園作業平臺)→田間轉運(搬運機)→儲存、銷售(保鮮庫)。
1.1 中耕除草環節 使用瑪斯特“1GZ-120”型型履帶自走式拖拉機配套旋耕機進行松土作業。試驗測得機具的平均旋耕深度13.2cm、平均耕寬122.3cm、平均作業效率0.67hm2/h,基本能滿足果園耕整地作業的要求。選擇哈瑪匠“RHC664”型自走式割草機進行除草作業。試驗測得機具平均留茬高度0.92cm、最大留茬高度2.5cm、平均割幅65.44cm、漏茬率0,機具平均作業效率0.53hm2/h。
1.2 開溝施肥環節 使用瑪斯特“1GZ-120”型履帶自走式拖拉機配套開溝施肥一體機進行開溝施肥作業,并使用桑普“3BD-350”型田園管理電動搬運機進行肥料搬運作業。試驗測得機具作業的平均溝深39.4cm、平均溝寬28.9cm、平均作業效率0.4hm2/h。
1.3 水肥管理環節 配置的為智能噴淋灌溉系統。
1.4 枝條修剪粉碎環節 使用哈瑪匠“KH-08”型電動剪枝機電動剪枝機配合桑普“3GYP-300”型果園作業平臺進行枝條修剪作業。再使用瑪斯特“1GZ-120”型履帶自走式拖拉機配套旋耕機進行枝條粉碎還田作業,實際生產中可省去此環節,與中耕松土環節一起作業。
1.5 植保環節 選擇黃海藥械“3WGF-300D”型風送式植保機進行植保作業。試驗測得機具的平均作業效率為1.33hm2/h。
1.6 采摘轉運環節 使用桑普“3GYP-300”型果園作業平臺和筑水“3B55TD”型自走式搬運機進行采摘轉運作業。
2 主要環節機械化作業經濟效益及機械水平分析
從生產效率、生產成本等方面對梨園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開展經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其中,作業試驗地點位于張家港市南豐鎮港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梨園生產基地,作業面積15hm2,每天作業時間按6h計算,92號汽油按6.7元/L、0號柴油按6.3元/L、工業用電按1元/kWh計算,枝條量按4500kg/hm2、有機肥按600元/t計算,機具操作工人每天按200元、普通工人每天按100元工資計算。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應用梨園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模式,該試驗點可節省作業成本17245.35元/hm2,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39.794萬元。機具的運營管理維護以及折舊費費用用每年按15萬元計算,該試驗點每年仍有近25萬元的純收益。表明該機械化技術模式的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3 小結與展望
針對梨園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環節,通過引進適宜的農機裝備,確定了梨園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并通過實際生產試驗對比研究了該機械化技術路線的適用性和經濟性。結果表明,該技術路線的經濟效益顯著,試驗點的機械化作業水平也由原來的53.33%提升到78.33%,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節本增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孫朋朋.蘇南地區枇杷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作業技術應用效果[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01):119-120.
[2]劉玉華,劉文政,劉強,等.天津市果園種植模式及機械化技術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21(09):293-296.
[3]呂曉蘭.梨生產機械化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機市場,2018(06):20.
(責編:張宏民)
374350033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