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梅 楊東
全媒體時代,面對泛娛樂化的沖擊,傳統人際交流與互動日益缺失,時代價值引領愈發乏力,如何利用受眾喜聞樂見的音樂綜藝來喚醒內在溫情,在時代故事的多元呈現中引發深層共鳴,進而在滿足受眾多元化娛樂需求與個性化情感訴求的基礎上實現輿論引導,踐行主流媒體職能,成為業內外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被譽為“國內首檔華語樂壇全明星KTV節目”的《流淌的歌聲》,無疑交出了完美答卷,該節目獲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0年第三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截至2020年底,該節目在B站上播放量高達290萬次,評分為9.8分,在微博、抖音等平臺的聯動流量破億次。因此,對該節目的敘事策略展開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經典音樂的“鏡像”再現并非簡單的歌曲復制,而是強調在經典與時代碰撞中的重新演繹,在老一代和新一代歌手的融合創作中賦予經典音樂以全新的價值。《流淌的歌聲》在對經典音樂進行多元化呈現的基礎上,通過時尚包裝以年輕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喚起了受眾的情感共鳴,拓展了經典音樂的意義與時代價值。節目第二季采用綜藝語言對經典音樂進行重新編碼,賦予其全新的情感內涵和時代價值,并在場景化敘事中喚起受眾的時代記憶。例如,受眾可以從韓磊的《相知相愛》中了解到“賀歲檔”概念的由來,從陳明的《快樂老家》見證1997年香港回歸的偉大時刻,從戴軍的《阿蓮》中找到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尚坐標……正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廣東衛視〈流淌的歌聲〉第二季首播——以經典歌曲承載時代精神》一文中所指出的:“觀眾通過節目找到曾經的時代印記,也深刻感受當下磅礴的時代力量。”

節目還聚焦全面小康、建軍偉業、脫貧攻堅等時代主題,以主題引領和故事再現的方式傳播主旋律。如在“赤子之心”的主題演繹中,歌唱家白雪的一首《奉獻》,將受眾帶入傳統廣播卡帶年代,但每一句歌詞卻與當前的時代圖景相呼應,歌頌著疫情防控時期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隨后,在“時代同行人”環節,節目組邀請了南方戰區總醫院支援武漢的醫生杜瑋“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初入武漢火神山醫院、自行研發游戲鼓勵病人、被習近平總書記接見等故事,不僅豐富了“赤子之心”的主題內涵,而且引發了受眾的廣泛共鳴,體現了無私奉獻、眾志成城的時代精神。
音樂與文化的結合并非節目首創,但不同于其他節目,《流淌的歌聲》的融合更加純粹,堅持在音樂中傳播主流文化,同時在音樂中表達多維情感,真正回歸音樂節目的價值本位,在音樂、文化、情感的交融中全面釋放節目的魅力。
節目非常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在講述時代故事的同時也是對文化的傳承。節目非常善于借助傳統文化來提高音樂厚重感,這些具有東方色彩的歌曲雖然節奏感不強,但依然能夠引發不同年齡層受眾的情感共鳴。如在“國風飛揚”主題中,節目不僅完美演繹了《將進酒》、《定風波》等具有詩詞韻味的經典歌曲,而且再度唱響了《大魚》、《煙花易冷》等新時代國風歌曲。
節目還融合了經典再現、實力唱將、文化學者、原創歌手、音樂制作人等諸多元素,既是一場專業的、豪華的“全明星KTV”,也是一場普及音樂文化的視聽課,不僅滿足了受眾個性化娛樂需求和情感需求,而且實現了對受眾的文化熏染、智慧啟迪,極大地提升了節目品格。在“九四新生代”主題中,巧妙的舞美設計仿佛讓時光倒流,讓人們再次回到了1994年的華語樂壇,重現了“嶺南”的光輝,在歌聲、舞美、互動等元素的交織下,營造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沉浸空間,使受眾在音符、文化、情感的包容中獲得溫暖的力量。
一檔成功的音樂綜藝節目,在進行優質音樂輸出的同時,還需要溫暖且明亮的敘事基調。《流淌的歌聲》弱化了劇本套路,規避了競技矛盾,整個節目氛圍和諧融洽。當然,營造恰當的敘事場景,打造舒心愉悅的敘事氛圍,離不開節目在內容和形式上的雙重創新。
節目一直堅持“邊聊邊唱”的結構設定,在歌手完成經典演繹后,嘉賓們聊天探討,在此過程中不僅會進行故事分享和文化普及,而且會即興演唱,極大地增強了節目看點。在“邊聊邊唱”環節,嘉賓通過歌曲背后的故事分享、記憶呈現,實現了聊天場與音樂場的完美結合,深化了節目主題。在有溫度的聊天中,在音樂與故事的交融中,受眾能夠獲得全新的審美體驗。可以說,節目通過多維的視聽元素營造了舒適和諧的敘事氛圍,用鏡像美學完成了對經典歌曲的時代重構。此外,在“成團”的獨特機制下,歌手完成演唱后會進入聽賞席,與其他歌手展開互動交流,如點唱、開麥、即興表演等,使整個節目如同音樂圈的聚會。這種創新為受眾提供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節目通過臺前與幕后的聯動以及專業性與人文性的兼顧,于細節中挖掘故事,在敘事中拓展表達維度,實現了節目專業性、藝術性、情感性的融合統一,塑造了有高度、有溫度的品牌形象。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面對全新的傳播語境和復雜環境,節目第二季面臨重大挑戰,在復工復產的同時,還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要做好基本的消殺防護、核酸檢測,還要靈活調整歌手行程,通過線上活動維護好受眾關系。這就需要進行統籌規劃和細節把控,如閻維文、韓磊等的行程都進行了多次調整,但當他們在結束演唱后都表示能夠面向觀眾演唱非常“激動”,這體現了節目的細心和用心。
在歌手選擇上,第二季更加注重對歌手個人故事的挖掘,并借此帶出經典歌曲。如金池分享了在廣州打拼時的種種艱辛,但為了音樂夢想卻始終不曾放棄;胡海泉講述了“北漂”時住辦公室、睡鍋爐房的故事……每個歌手都有著屬于自己故事,細節講述更具情感張力。嘉賓歌手幕后的表現也都是真實的故事呈現,任賢齊下機后直奔演播廳彩排,反復練習直至半夜;王晰為了追求完美的演繹效果,對歌曲進行了四次改編,不斷調整完善。正是通過對臺前幕后故事細節的挖掘,讓受眾充分感受到了節目的魅力。

節目非常注重傳承經典,通過新生代歌手對經典歌曲的時代重塑,讓更多年輕受眾對經典歌曲形成全新認知,進而帶動年輕受眾與時代故事、傳統文化的深層互動,突破圈層局限,確保文化歷久彌新。丁當、王晰、周深、白舉綱等年輕歌手都對經典歌曲進行了新的詮釋,在呈現經典神韻的同時,構建了不同時代的文化意蘊,賦予了經典音符時代基因。經典與新生的對話還體現在老一輩歌手與新一代歌手之間的對話上,如騰格爾為王晰《鴻雁》唱和聲,閻維文邀請馬佳演唱《小白楊》等,實現了對話中有傳承,傳承中有創新。
音樂綜藝節目如何有效平衡娛樂性、藝術性和教育性,在傳承經典的同時講好時代故事,始終是一大難點,《流淌的歌聲》無疑做出了良好示范。節目通過多維融合與對話的創作理念,巧妙地解決了經典音樂傳播性不強、流行音樂內涵度不夠的問題,在情感表達中完成了經典音樂的創新升級,提高了經典音樂的深廣度,賦予了經典歌曲時代新活力。
作者單位 安小梅 湖州師范學院
楊東 廣西藝術學院
【編輯:王秦】
381550033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