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麗 王 吉
(渤海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2020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養適應多領域需要的人才[1]。從就業形勢來看,單一專業難以安全滿足需要,為了提升畢業生就業率,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交叉學科研尤為必要。交叉學科逐漸形成為新的學科門類。
雖然我國的許多高校在實踐中采用自設學科的方式開始了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嘗試,但我國針對交叉學科設置情況的研究還較少,尤其缺少量化分析。因此,本文采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對部分碩士點高校交叉學科的相關文件進行研究,以揭示我國交叉學科的發展現狀,從而展望交叉學科的未來發展趨勢,為交叉學科建設以及學科研究提供參考。
本文主要從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內容抽樣和類目設計4個方面展開研究。
對交叉學科的概念,我國已有多名學者深入探討,他們認為交叉學科是通過兩門及以上學科的有機融合,形成一門新的獨立的學科[2]。 20世紀20年代, 美國社會科學研究促進委員會(SSRC)第一次提出了“Interdisciplinary”這個專有名詞,具體指兩個或多個專業組織進行的合作和交流[3]。隨后,經濟合作組織指出:交叉學科是指兩個及以上學科交互的行為,進行交叉學科活動的小組成員有不同的學科知識背景,他們通過不同的學科間交流,用不同的概念、方法和數據等解決同一個問題[4]。由此可知,國內外對交叉學科概念的界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有:①從數量上都是由兩個或多個學科組成;②最終為解決共同問題而形成一門新的學科。由此,本文把交叉學科定義為:由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所構成的一門獨立的新學科。
以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公布的截至2019年5月31日的普通高等學校自設交叉學科(二級學科)名單為樣本,運用內容分析法給予歸類、量化和分析。首先,以153所自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為研究樣本,分析交叉學科所屬院校的類型及分布地區,同時運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153所高校中抽取30所高校為研究樣本,分析交叉學科的學科交叉數量、所授予的研究生學位及交叉學科所涉及的一級學科。
根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所公布的“985工程”名單和“211工程”名單可知:在153所自設交叉學科的學校中985院校有27所,211院校有37所,中國科學院大學1所,普通本科高校有88所。為了數據的真實性進行更深入的分析,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別從985院校、211院校、普通本科高校隨機抽取5所、7所、18所,共計30所,通過30所高校所設置交叉學科的數量進行統計,最終所得樣本總數95所,依次對其編碼為kc1、kc2、kc3……kc95。
通過對已有的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自設交叉學科的資料統計和研究目的,并且征詢多位學科專家的意見,最終確定了以下五個維度的類目表,分別是交叉學科的所屬機構的類型、所授予的研究生學位、交叉學科的學科交叉數量、交叉學科的分布地區和交叉學科所涉及的一級學科,目的主要揭示我國碩士高校交叉學科的發展現狀。對于部分意見不同的項目,由評判員們再次對各個分析類目進行分析,最終再經過多次協商討論,以對各個分析類目達成意見統一,使得本內容分析具有信度和效度(見表1)。
表1 類目說明
依據每所碩士高校研究生院官網的相關簡介及相關資料等,例如:學校簡介、學位工作、學科建設等欄目。從中獲取各學校的學校屬性、所屬地區、有關交叉學科方面等詳細信息,以揭示中國交叉學科的發展現狀。
對設置交叉學科的碩士院校按中國科學院大學、985院校(世界一流大學)、211院校(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建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院校中有18.3%是985院校,有23.5%是211院校,有57.5%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另有一所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從數據統計來看,交叉學科的設置以普通院校居多。但從自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數與碩士點高校總數分析如表2所示。39所985高校中有71.8%的高校自設了交叉學科,112所211高校中有57.1%的高校自設了交叉學科,但是在473所有碩士點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中,僅有18.6%的本科高校自設了交叉學科。因此,從數據來看,985和211院校有超過一半的學校自設了交叉學科,普通院校自設交叉學科的數量較少,這說明自設交叉學科的院校主要集中于高水平、高層次院校,對于普通本科院校可能由于資源配置、師資力量、政策支持、硬件設施等問題,存在交叉學科開設院校數量過少,并且開設交叉學科的學科數量過少的現狀。
圖1 交叉學科所屬機構類型占比
表2 叉學科所屬機構類型
以地域分布為依據對樣本進行分類,共涉及7個地區。根據對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院校庫統計的585所碩士點高校中,自設交叉學科碩士點高校在華北地區的分布數量為43所、在華東地區的分布數量為41所、在華南地區的分布數量為11所、在東北地區的分布數量為7所、在西北地區的分布數量為19所、在西南地區的分布數量為16所、在華中地區的分布數量為16所。分別占到了樣本總量的38.1%、24.8%、24.4%、9.1%、33.9%、25.4%和24.2%。由以上分析可知:西北地區碩士點高校中有33.9%的高校自設交叉學科,超過了經濟較發達的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以此說明西北地區較重視交叉學科的建設,較注重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而東北地區開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僅占9.1%,這可能是存在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或者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差距大或者培養方案不同等相關因素,以此說明交叉學科存在地區分布不平衡的現狀。
以抽取的30所自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為研究對象,以學位類別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為劃分依據。其中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授予總數以學科目錄的二級學科為依據,并且有的學校既授予交叉學科碩士學位又授予博士學位,因此交叉學科的學位授予數大于所抽取的樣本數。通過表3可知,抽取的30所自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的1 567個博士學位中,授予交叉學科博士學位的數量為42個,占所授予博士學位總量的2.7%,在所抽取的30所自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的3 613個碩士學位中,授予交叉學科碩士學位的數量為56個,占所授予碩士學位總量的1.5%。從數據來看,在開設的博士點中交叉學科要比碩士點的比重大,這可能是因為在博士人才培養方面較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在學生生源、學科建設水平、師資力量、項目資源、人才需求等要比碩士學位有優勢,更有建設交叉學科的條件。
圖2 交叉學科分布地區數據來源:碩士點高校研究生院官網和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表3 交叉學科授予研究生學位數值及比例
以中國交叉學科所涉及一級學科交叉數量為依據對隨機抽取的30所自設交叉學科的碩士點高校的95個交叉學科專業為樣本進行分類,在劃分的過程中先后征詢了多位學科專家的意見,對于一些意見不一致的項目,由主評判員和輔評判員再次進行評判審核,最終經過反復協商達成一致,使得數據具有信度和效度。經統計整理后,其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在總共95個樣本中,30所碩士點高校的自設交叉學科中為2個、3個、4個、5個及以上的學科交叉的數量分別有20個、49個、19個、5個和2個,分別占到了樣本總量的21%、52%、20%、5%和2%。通過數據分析可知由五個一級學科交叉的交叉學科數量僅為5%,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航空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這一交叉學科為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生物醫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五個一級學科的交叉。其中所涉及一級學科交叉數量大于5的交叉學科僅僅占總數量的2%。由以上數據可得出,交叉學科在所涉及一級學科的數量上大多大眾化、單一化,只停留于三個一級學科的交叉,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建設,多元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需進一步研究。
從抽樣的30所高校中,95個交叉學科專業所涉及一級學科科目的類型共有69個,所涉及總的一級學科數目達305個,其中平均一個交叉學科所涉及一級學科的數目約為3個,具體交叉數量如圖3所示。
圖3 交叉學科的學科交叉數量分布
從所涉及數目最多的前十個一級學科來看,如圖4所示。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所涉及數目為18個、管理科學與工程所涉及數目為15個、應用經濟學所涉及數目為12個、工商管理所涉及數目為12個、生物學所涉及數目為10個、公共管理學所涉及數目為9個、礦業工程所涉及數目為9個、臨床醫學所涉及數目為8個、社會學所涉及數目為8個、法學所涉及數目為8個、土木工程所涉及數目為8個,數目分別為18、15、12、12、10、9、9、8、8、8、8個,分別占到了樣本總量的5.9%、4.9%、3.9%、3.9%、3.3%、3.0%、3.0%、2.6%、2.6%、2.6%、2.6%。其中,所涉及一級學科數目為1的有測繪科學與技術、風景園林學、美術學、民族學、農業工程、水產、園藝學、中西醫結合、作物學等。由以上數據可知,在交叉學科設置方面,管理科學與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科目應用得較多,一級學科科目分布不夠均衡。
圖4 交叉學科所涉及一級學科數目
學科建設是教育發展的根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政府、高校和社會等越來越重視交叉學科發展。我國已有不少高校根據自己的學科特色和需要自設交叉學科。但從開設交叉學科的院校、分布的地區、交叉的數量、其所涉及的一級學科和研究生學位授予等方面來看,交叉學科的設置存在一些問題。
課程質量衡量標準主要包含兩個方面:課程的設置質量和教學質量。課程的設置質量體現了學科特性的課程設置的質量標準,教學質量大多與教師的教學方式等有關。因此,為了提高課程質量,應首先解決課程的設置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尖端、前沿的研究越需要基于多學科的思維和共同努力,以滿足科技發展與社會人才需求。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首先應加強專業規劃技術,將技術革命、教學手段方法的創新即時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既注重基本理論的學習和應用,又重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為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形成奠定基礎。其次應普及交叉學科,使交叉學科與傳統學科處于同等地位,以為學生打下深厚的理工和人文基礎。最后應努力增加交叉學科的交叉數量,將多學科融入交叉學科中,并規定交叉學科課程比例,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并且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提高課程質量。
另一方面是改革中小學生課程體系,處理好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的關系,增設通識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觀。在課堂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倡導學生養成從不同的學科課程資源中尋找知識的共性與個性的習慣,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堂評價方面,教師應努力摒棄傳統的課堂評價機制,樹立新的評價觀,通過制定多維度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根據《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審議稿)中指出各高校要聚焦區域發展需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促進各學科專業交叉融合。通過數據分析可知交叉學科的建設大多處于經濟較發達的華北和華東地區,而西北地區交叉學科建設的數量也為東北地區的三倍,東北地區交叉學科建設的數量僅為4.6%。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應是全方位的,每個地區都應努力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具備較前沿的教育觀念,積極推進交叉學科建設以實現東西部和南北部擁有平等的教育資源與經濟的同步交互發展。
首先,國家應加大對交叉學科相關研究項目的資助力度,鼓勵各高校投資建設交叉學科,變革人才培養范式,優化學科資源配置方式,重視對高層次交叉學科人才的培養。其次,各高校應根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的優勢特色學科積極自設交叉學科。加強農工結合、理工交叉、文理滲透等多形式交叉,凝練實施一批多學科交叉的重大項目[5]。再次,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復合型交叉學科人才對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性,積極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為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實踐和鍛煉的機會[6]。最后,政府、高校和企業應攜手打造交叉學科產學研合作平臺,共同推進交叉學科建設,推動科技創新。
文科教育是產生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文化,它能培養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國家對人文社科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2018年4月,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官網發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其中各學科門類的學科、專業設置情況如下:哲學有一個一級學科,經濟學有兩個一級學科,法學有六個一級學科,教育學有三個一級學科,文學有三個一級學科,藝術學有五一級學科個,歷史學有三個一級學科,理學有十四個一級學科,工學有三十九個一級學科,農學有九個一級學科,醫學有十一個一級學科,軍事學有十個一級學科,管理學有五個一級學[7]。從以上數據可知,文科教育與理科教育比例存在失衡。并根據所抽取的30所碩士高校交叉學科所涉及一級學科數目的數據統計可知,仍是理科專業在交叉學科應用方面較廣。例如,在交叉學科所涉及的一級學科中,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工商管理等一級學科在交叉學科應用方面占比較高。
首先,應在交叉學科建設方面積極推動新文科教育發展,努力拓展一級學科科目,擴大交叉學科的知識面與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交叉學科應用較少的,甚至從未應用過的一級學科,例如風景園林學、民族學和園藝學等一級學科。其次,在教學模式方面,應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使文科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努力推進新文科教育現代化和智慧化。最后,應在各學科專業中滲透文科思想,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使文科教育與相近專業融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全力推進學科思政,努力使所有學科建設與思政課程相結合,提高國家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