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威
當前,東莞市石碣鎮中心小學始終貫徹“繼承傳統、順應變革、發展創新”的理念,在認真總結辦學經驗的基礎上,落實對于學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具備文化傳承的各項要求,同時融合學校師生精神以及辦學特色,逐步形成了“和美教育”教學理念,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教學。學校正從創設“和美”育人環境、打造“和馨”教育團隊、構建“和煦德育”活動體系、完善“和樂課程”體系、開展“和悅課堂”教研、建設家校社區“和美”協同教育平臺六個維度推進學校“和美教育”品牌發展。
一、構建“五步”體驗式教學模式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在基于課堂的前、中、后三個階段展開了深度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起“五步”體驗式教學模式,推進“和悅課堂”建設。
第一步:創設情景,“親臨”體驗。其一,利用多媒體放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信息等,從而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學內容迅速拉近距離,更愿意主動投入其中;其二,開展真實的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踏入生活切身感受;其三,開展各種如游戲、話劇等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逐步感受體驗。
第二步:導思問題,激發體驗。例如,在學習《我看家鄉的習俗》一課時,教師說:同學們,我們的家鄉不僅景色迷人,而且擁有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接下來讓我們欣賞一段視頻,在欣賞的過程中你能找出哪些傳統節日?導思問題的方法有許多,比如歌曲導思,故事導思,動畫導思等等,可以根據不同的課題設計不同的方法。
第三步:合作交流,深入體驗。學生通過交流,能夠在情境體驗上得到更多的情緒感受,并不斷積累各種經驗,加深認識,從而在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外化于實踐當中。教師應當認識到此處所謂合作交流,并非是小組之間普通的合作交流,而應當是師生、生生之間一種更深層次的交流體驗,在這一過程中,使兩者思想得到碰撞,逐漸形成共鳴,學生在其中豐富經驗,外化于實踐,逐步培養出優秀的品質。
第四步:提升認識,達成體驗。其一,添補材料,指引行為。教師應當依據教學主題的需要,添補更多類型的材料,以使教學內容得到拓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其二,總結提煉,升華情感。依據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形成總結歸納意識,讓起對所學、所知、所想做出總結,回顧體驗活動的愉快,收獲更豐厚的情感體驗,使情感得到升華。
第五步:課后踐行,升華體驗。教師應當合理地將學生在體驗課上所展現的學習激情延伸拓展到課堂以外,讓其在平時生活和社會交往之中繼續保持,約束自身、規范自身,真正形成優秀的道德素養。除此之外,還能夠基于品德與社會這一教育主題,開展各類豐富多樣、受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以此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地參與投入到活動當中,從而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
二、實現和悅課堂“三大”提升
(一)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升。教師遵循體驗式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實施“五步”體驗式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和“品質課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理論聯系實際,課堂結合社會,直面親切的體驗內容不斷挖掘,實用有效的活動方法逐漸積累,趣學樂學的情意規律日趨掌握。韋麗湘老師的《我看家鄉的習俗》案例,袁均鳳的《挑戰自我》案例,莫轉弟老師的《方塊字里探春秋》案例,李慧英、劉玉葵等多位老師的課堂實錄,都為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成果作了生動精彩的演示。
(二)教師教學能力明顯提升。李慧英成長為東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劉玉葵成長為東莞市教學能手,韋麗湘老師成為石碣鎮思想品德教研中心組組長,韋麗湘、袁均鳳兩位老師參加石碣鎮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綜合素養評比活動中榮獲二、三等獎,韋麗湘、莫轉弟等老師在微課制作、優課評比、教學設計評比、論文評選中均獲省、市、鎮級獎勵。
(三)學生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在“五步”體驗式教學實踐中,受到的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學生在體驗過程中,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創新能力、自主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近年來,我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國家級獎勵有20人次,獲省級獎勵有56人次,獲市級獎勵有151人次,獲鎮級獎勵178人次。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