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
習近平總書記 2016 年提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通過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根本目標。教育部2020年5月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從政治層面對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文秋芳提出,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是教師以塑造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為目的,有意識地調控授課各環節內容和規范教學過程。
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張家港辦學點(以下簡稱學校)為例,從教學目標上看,五年制英語課程思政目標不夠明確,“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存在“兩張皮”問題。從教學內容上看,英語課堂難以挖掘思政內容。從教學模式上看,英語課程思政主要是灌輸式、理論式的教育,很少有“春風化雨”式的隱性教育,沒有契合信息化手段的多元化。從教師群體上看,教師自身的政治素養與自覺不足,局限于英語專業的學術背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儲備,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呈現碎片化、教學效果不佳,無法將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有機結合。
在五年制英語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五年制英語覆蓋了學校所有專業的學生,而且學分最多,學時最長(持續時間達7個學期,3年半)。因此,五年制英語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一個平臺。其次,五年制英語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隱性教育功能。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文化課,具有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多樣的特點。教師在教授英語知識和國外文化的同時,可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合在課堂內容和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形成開放性、批判性的思維,客觀辯證地看待西方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讓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記于心、實踐于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何在“隱性思政教育理念”下進行五年制英語課程改革,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有效途徑。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那么,如何讓思政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有效浸入,如何巧妙地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并不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有必要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政治素養,增加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儲備。同時,教師要學習如何做到“春風化雨”式的隱性教育,而不是灌輸式進行思政教育。
“課程思政”是鞏固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窗口。英語課程思政化決定了首先要在英語課程核心教學理念上進行轉變。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進行英語語言知識層面的輸入,更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強調對學生的思想引領以及文化自信的培養。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好好利用英語這個語言媒介,在教學資料中有意識地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時政熱點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的英語表達,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英文談中國。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還能使語言學習和思政教育互通互融。
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五年制英語課程思政改革中,要使思政內容有效地融入教學。在講解每個單元的語言點知識點之外,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尋找思政教育元素。教師要合理利用現有教材,可在英語課本中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及內容,合理進行教學設計,適當地切入相對應的思政內容。教師的眼光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語言知識的傳授上,還要不斷嘗試在此基礎上深挖教材中可能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從課堂導入、課堂講解、升華主題、課堂討論到課后任務,教師都需要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好網絡和多媒體的優勢。例如,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5》第二單元中的Real Life Skill部分,在教授了何為有效溝通、我們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及為什么有效溝通如此重要之后,教師可以進行拓展,讓學生意識到,對于個人,有效溝通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今后的職場上非常重要,那么對于一個國家,有效溝通同樣非常重要。這個時候,教師再跟學生分享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告訴學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外交思想的目標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通過及時的思政教育,學生不但能更加深刻理解有效溝通的重要性,也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導向,真正做到了語言學習和思想引領的互融互通。
可以構建“教師講授+多媒體教學+超星網絡平臺教學+學生工作坊研討+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教師可以使用案例法教學。例如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職國際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中,Reading A 介紹了瑞典汽車品牌沃爾沃的歷史和變遷,其中提到了中國汽車吉利收購沃爾沃。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查找吉利汽車的歷史和發展,進而了解中國其他的汽車品牌,如紅旗、東風等等,讓學生進行分享和交流。還可以讓學生搜集張家港本地的知名企業的信息,了解如沙鋼、永鋼等本土重要企業的發展。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文本的理解,也增加了相關知識的儲備,更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體驗式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黨史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挖掘一些黨史故事,用英文講黨史。這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再次,教師可以嘗試探究式教學法,將熱門影視融進五年制英語課程。例如在講授《英語2》第二單元的如何交友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把課程內容與學生喜愛的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結合起來,以影片中的朱迪兔、尼克狐、夏奇羊、綿羊副市長、獅子市長等角色作為案例,具象化地講解宜人型、外傾型、開放型、情緒穩定型、責任型等人格類型,讓學生討論他們喜歡什么樣性格的朋友,或者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么類型的人。這樣,既能有效地讓學生了解到不同人格類型的特點及代表情緒,又能增強學生對趣味性思政教育課堂的喜愛程度和認同感,進而實現整體思政教育工作質量的顯著提升。這也是課程思政實施很好的手段和途徑。
最后,教師還可以用專題教學法, 將零散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為系統的專題,全面地滲透到五年制英語課程的每一個單元。
總之,通過找準契合點,以問題為導向,不僅可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還能打破嚴肅、抽象化的教化式言說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思政要點與教學內容的無縫銜接,物細無聲,讓學生在學習外國語言與文化的同時,規范自身的道德品質,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