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民 王建仙 孫愛軍
創業活動是商業活動的一種,屬于商業行為和市場自發行為,因此,創業活動具有商業活動的一般屬性,如需要面向市場、科學管理、從事經營等特征。創業活動與商業活動一脈相承,創業知識與商科知識存在眾多的交集。然而,創業活動作為一個獨特的行為,其活動過程處在企業生命周期之前和初期,具有嚴格的資源限制、有限的機會選擇、缺乏專業的商業技能專長、區別于大企業的行動目標等特點[1]。創業者和管理者相比,面臨著時間、資金、人員等方面的諸多約束,創業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最少的資金建立一個既有經濟利益又有社會效益的企業,而管理者需要把雇主的資金收益最大化;創業者必須是一個通才,管理者則一般是某一業務領域的專家[2]。所以,創業活動需要相應的知識體系給予支撐,從而形成一門新的學科“創業學科”。
具體到微觀層面,創業課程與商科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課程目標方面,創業教育目標包括三個方面:培養一種能夠進行開創性工作的人才,人才主要特征表現為具有創新意識、首創精神和批判性思維;培養一種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這種人才具有突出的組織、協調和交流能力;培養“未來企業家”,他(她)能夠直接創辦企業,具有相關的創業背景知識、創業技能[3]。商科課程的目標在于給學生提供系統的管理知識,讓學生學會如何設立目標、如何領導員工、計劃、組織和控制企業運作等[4]。商科課程培養目標大致可以概括為兩類:培養具有某一專業知識背景的專業人才,如會計師、物流師、理財師、營銷師等;培養卓越管理人才和商業領袖,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CEO等。前者側重于“創新與創造”,后者側重于“傳承和創新”。
課程內容方面,美國創業教育協會于2004年制定了《創業教育國家內容標準》,該標準分為創業技能、創業準備技能和商務活動三大類共15個主題。大致可歸為兩類:一類是以培養大學生創業技能為目的的課程,包含經驗學習部分,教學生如何直接應用學到的創業技能;另一類是以傳授創業知識為目的的課程,主要研究創業活動和創業者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商科課程教授的內容主要是關于怎樣成功管理并運行一個組織,包括計劃及組織、選擇和領導員工、組織運作、推銷產品或服務、資金計劃與控制等,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方面的課程、市場方面的課程、經濟學方面的課程、財務金融方面的課程以及運作方面的課程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側重于“機會識別和企業創建”,商科課程內容側重于“組織運行與管理”。
教學方法方面,創業活動的“創造”特點決定了創業教育的課堂教學方法與商科課程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實踐性是創業教育的核心特征。創業活動是復雜的、知識和技能覆蓋面很廣的活動,超過了商業學科的邊界,具有跨學科性。相對于商科課程單一學科課程來說,創業課程除了需要案例教學法、基于問題的教學法、基于行動的教學法和基于體驗的教學法等一系列基本的教學方法外,更需要跨學科教學和跨學科學習。
課程評價方面,作為校本課程,同一門創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在各高職院校之間都會有所區別,因此,制定統一的創業課程評價標準是不現實的。對于商科課程來說,每門課程在一段時期內都具有相對穩定一致的內容標準,所以,商科課程可以具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從評價視角來看,創業活動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創業課程評價更多采用“行為主義的評價視角”和“經驗主義的評價視角”;商科課程的傳統性、傳承性特點決定了在商科課程評價實踐中主要采用“傳統的評價視角”和“學科結構的評價視角”。
創業活動也是商業活動,一些基礎的商業知識也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然而,這種創業課程內容和商科課程內容完全產生交集的、可以直接作為創業專業學生學習的課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以美國為例,由于美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沒有國家課程,只有校本課程,高職院校對于創業活動理解存在差異性,導致各高職院校之間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有較大的差別,對哪些商科課程可以作為創業專業學生學習也有不同的看法。這類課程一般作為創業專業學習的基礎核心課程,或存在于某一主題的課程群中,供學生選修。
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創業教育項目是2013年度美國普林斯頓評論和創業家雜志評出的全美最佳本科創業教育項目第六名和最佳研究生創業教育項目第十五名。該校提供創業與企業管理本科學位、本科生創業輔修、創業與企業管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博士創業方向4個創業學科項目。該校在創業本科學位項目中,共開設了13門必修課程,其中管理學原理、商業法律環境3門課程是直接移用商科課程,占課程總數的23%。這3門課程是該校Price商學院面向全院學生開設的傳統的必修商科課程。創業輔修項目面向非商業主修學生開設,共需完成6門必修課程和1門前置必修課程,其中前置必修課程“微觀經濟學原理”和“財務會計基礎”是商科課程,占該項目課程總數的28.6%。MBA創業方向課程體系中,商科課程更是占到課程總數的71%。
各類專業課程門類齊全、課程內容相對固定以及專業學科教師隊伍建設成熟等因素使得通過再造現有專業課程方式開發創業課程變得相對容易、高效。專業學科教師通過創業培訓后,通過改進現有課程名稱、內容和結構,將某些創業知識有針對性地融入專業課程當中,使之成為頗具專業特色的創業課程。這種創業課程開發方式對專業教師的素質要求非常高,要求他們不僅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和創業知識技能,還要有知識整合和教學資源整合能力。采用輻射模式開展全校性創業教育的高職院校,是通過這種方式開發創業課程的主體[5]。
美國考夫曼基金會2003年開始實施的“校園 計 劃”(the Kauffman Campuses Initiative,KCI)是推動美國高職院校開展全校性創業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通過對基金會首批資助的8所高職院校創業課程開發情況調查發現:截至2005年,有6所高職院校采用了再造現有專業課程的方式開發了30門創業課程,包括21門本科生課程和9門研究生課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伊士曼音樂學院通過對專業課程題目和內容的再造開發了音樂創業課程群。例如,把“音樂行業創業”課程改造成“創業型思考”,把“美國音樂表演與教學趨勢”課程改造成“音樂行業領導問題”等等[6]。
創業學科作為近年來出現的新興學科,受到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熱捧。創業學科核心知識體系包括從創意激發到新企業創建的整個過程,而這些知識需要全新的渠道傳播,開發全新的創業課程是主要方式。只要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不管是采用聚焦模式還是全校性模式,都必須首先開發出全新的創業核心基礎課程。截至2005年,美國考夫曼基金會“校園計劃”首批資助的8所高職院校都開發了新的創業課程,累計開發數量達到了61門。
由于創業活動具有復雜性、動態性,創業課程沒有國家課程,只有校本課程、區域課程。高職院校對“創業”理解存在差異性,以及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高職院校也有著不同的辦學定位和特色,使得各高職院校之間對于同一創業主題的課程,在課程內容和編排順序之間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創業課程開發遵守課程開發的基本原理,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依次操作。宏觀層面的工作就是創業課程群規劃,課程規劃產生的成果就是課程方案或計劃;中觀層面的任務是創業課程標準研制,該任務產出的直接成果就是創業課程標準;微觀層面的工作是創業教材編寫,其成果是創業教科書。
創業課程規劃就是對創業課程開發進行頂層設計。創業課程群開發小組在做創業課程群規劃之前,必須對校內外課程開發環境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高職院校自身的創業課程群。影響創業課程群開發的校外環境有區域經濟環境、產業發展情況、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創業政策情況、國家對創業教育的政策要求等;校內環境包括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現有人才培養體系、創業師資力量、學生創業稟賦、學校領導重視程度等。開發小組在對創業課程群開發環境分析之后,提出創業課程群開發目的和基本任務,明確各課程的內容與實施計劃以及學時、學分等基本信息,并對各課程實施原則、方法、途徑、各課程實驗/實踐保障以及課程資源開發原則等方面提出宏觀指導意見。綜合上述基本內容,將之撰寫成一份規范的創業課程開發指導性文件,即創業課程方案或計劃。
在創業課程方案(計劃)的宏觀指導下,開發小組對課程方案中的各個部分內容進一步細化,形成一門創業課程開發和教學的具體指導文件,即課程標準。以“創業基礎”課程為例,該課程標準中對課程性質的描述是“通過開展創業教育教學課程,使學生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創業基礎”課程的目標為: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認知創業的基本內涵和創業活動的特殊性,辯證地認識和分析創業者、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計劃和創業項目;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掌握創業資源整合與創業計劃撰寫的方法,熟悉新企業的開辦流程與管理,提高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自覺遵循創業規律,積極投身創業實踐。
創業課程方案和創業課程標準都是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使用的文本性文件,而創業課程的教科書才是學生學習創業知識和技能所使用的基本材料。在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框架內,創業課程開發小組對創業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編排和創造,使之有利于學生理解并運用創業知識。在結構上,創業課程教科書與其他學科的教材一樣,包括:前言、目錄、章節內容(正文、案例、思考題和實驗/實踐訓練)、參考書等部分。然而,創業活動具有實踐性特點,因此,在創業教材編寫過程中,要考慮讓學生能夠“做中學”,加大案例分析比例以及在思考題和練習題中多安排操作性的、探究性的問題。此外,創業活動還具有動態性特點,即創業活動隨著經濟、產業和科技發展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變化,所以,創業課程教科書編寫不是一勞永逸的,內容更新周期相比其他學科而言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