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作為我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的黃炎培先生,提出了體系完整的職業教育理論,成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理論的奠基石。黃炎培的職教思想對于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和模式,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自1992年以來,依據學校辦學淵源及現實發展訴求,研究、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進行多方位探索和實踐。在30年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系列教學成果和辦學經驗,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新時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主題給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高度,在發展方式上體現產教融合,在辦學機制上體現校企協同,在育人機制上體現德技并修,在教學模式上體現理實一體,這些都是職業教育新的命題和要求。而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觀、關于產教融合的思想、關于職業道德的闡述、關于教學原則和隊伍建設的主張契合了新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揭示了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這對于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和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職業教育是適合人的教育,針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學校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發揮學生優點,幫助學生就業,幫助社會培養人才。黃炎培梳理一套適合職業教育的體系,即“職業陶冶—職業指導—職業教育—職業補習—再補習”。在這套體系中間,依據社會需要和個性發展開設專業,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專業。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首先要全面調查社會各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學校專業建設的情況,給學生提供及時全面的信息;其次要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潛在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并做出正確的職業規劃;再次要根據社會上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學校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最后要大力宣傳職業教育。
1.理念與文化引領,將黃炎培職教思想熔鑄于辦學理念與校園文化建設中,解決育人目標與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在黃炎培“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的價值引領下,形成富有中華特色的一訓三風,即以“敬業樂群”為校訓,倡行“和、雅、行”的校園精神,樹立“和睦和氣和善,雅言雅行雅趣”的校風、“崇業樂業立業,厚生厚知厚德”的教風、“樂學能學力學,有志有技有為”的學風。研制文化建設綱要,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將黃炎培職業教育內涵要義融入環境文化建設,以文化人。
2.體系與模式建構,探索“金的人格、鐵的紀律”五育育人模式,解決德育缺乏整體規劃和科學體系的問題。建構“一體兩翼四輪”五育實施體系,形成“金的人格、鐵的紀律”德育管理實施方案。通過實施“五育”,將黃炎培職教思想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建設融入“敬業樂群”的校園文化和校園環境,實施“黃炎培獎學金”評審制度。以活動和課程為載體,開展“弘揚烈士人格風范”的紅色教育。進行熔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道德實踐教育,開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日行一善”道德實踐活動,舉辦凸顯勞動教育觀的“自治自育德育實踐活動周”等。
3.結構與布局優化,構建“大職業教育觀”下的專業建設整體格局,解決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的問題。系統理清了黃炎培校企合作的理論脈絡,追溯源頭尋找對策,立足市場緊貼需求,不斷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如根據消防專業人才缺口,成立全國首個“消防安全學院”,新設五年一貫制高職消防救援技術專業,3+3防災減災技術專業,三年中職防災減災技術(物業管理),實現了在全省中高職專業領域中的零突破,形成了專業建設的梯級發展模式和集群建設規模,前景廣闊。
4.內容與方法創新,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研究與實踐,構建“大職業教育觀”下的專業建設整體格局解決教學改革脫離實際的問題。堅持黃炎培“手腦并用、做學合一”教學原則,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構建自下而上、由點及面,融合技能大賽、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項目化課程開發體系;創生“環境+”藝術寫生實踐課程、“產品+”電子商務“雙十一”實踐課程、“社團+”刻印實踐課程、“社區+”攝影實踐課程、“服務+”形象設計實踐課程。傳承黃炎培“理論與實際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的原則,在“振興課堂、活力課堂、青藍診斷課、黃炎培示范課、黃炎培研究課”上創新實施,讓學生在參與式、體驗式教學中學習,教學與研究并行,構建1234隊伍培養模式和基于校企合作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有效實施教學改革。
一是建構了“一體兩翼四輪”“五育”實施體系。學校育人工作以“敬業樂群”為一體,以“金的人格”“鐵的紀律”為兩翼,以“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能力之準備”為四輪驅動,通過“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制度育人、環境育人、課程育人”五育實施路徑,打造“禮儀之校、日行一善、自治自育德育實踐活動周”特色育人品牌。
二是建構了既“為生計”又“為社會”的課程體系。本成果浸潤黃炎培職教理念的課程標準、課程資源、企業文化、實訓條件,基于工作過程的顯性課程和基于核心職業素養培育的隱性課程開發,著力進行課程體系構建,收獲了項目課程、專業實踐課程、書證融通課程開發成果。
三是建構了“一堂課、一種方法、一種文化”的教學模式。挖掘黃炎培“手腦并用、做學合一”教學原則的現代元素,推進理實一體、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的實踐。名特優教師示范引領,青年教師學習踐行,教研組主題研修緊密跟進。三層推進、整體實施,從一堂課到一種方法再到一種文化,打造“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高效課堂。同時,成立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習所”,精心打造與知名大學、特色企業、教研機構聯合推進的“教師發展中心”與“寧南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建設了“信息技術、藝術設計、現代服務”三大“雙師型”教師下企業實踐流動站,搭建隊伍建設新平臺。
四是形成了“文化引領、三方聯動、研究先行、五位一體”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聯動機制。以專業文化建設為引領,重構學校的辦學定位,研制學校文化建設綱要;學校、企業、省中華職教社三方聯動,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系統研究、梳理黃炎培職教思想體系;五位一體,著力推進“環境、課程、教學、教師、學生”文化建設。
學校自1992年以來,依據學校辦學淵源及現實發展訴求,研究、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進行多方位探索和實踐。2017年,在學校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度融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和學科特色,追求“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教育理想,倡導“雙手萬能、手腦并用”“敬業樂群”的教育理念。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省級“基于黃炎培職教思想的職校生職業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研究”“傳承黃炎培職教思想的學校專業文化建設研究”“傳承黃炎培職教思想的‘敬業樂群、德技雙修’學生文化的實踐研究”“黃炎培‘做學合一、理實一體’高職生態英語課堂構建的實踐研究”等一系列的課題研究,并取得了豐碩且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從辦學理念、校園文化建設、德育管理、專業建設、課程與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六個方面進行溯源,制定方案,形成體系,走向特色實踐,完成了從“踐行”到“創新”的發展轉變,打造了“六位一體”內涵發展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