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灝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的日漸成熟,對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小學職業啟蒙教育主要是結合兒童自身的特點以及需求,對其未來的職業意向實施方向性指導,引導其開放性的職業興趣,幫助兒童對未來職業具有正確的認知,并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其未來全面發展以及提升其社會適應性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強化對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可行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7-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85
職業啟蒙教育是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針對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的人生教育。中小學生思想發育不成熟,對未來發展方向、職業傾向等認知還很模糊,缺乏具體化的認知途徑。在小學開展全面性的職業啟蒙教育,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基本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為其未來的職業發現方向進行指導,讓他們對未來社會、世界具有基本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強化其對職業發展方向的掌握,形成初步的職業發現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開展針對性的學習和探索。由此可見,職業啟蒙教育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入社會的敲門磚。當前,我國部分小學已經開始探索職業啟蒙教育,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奠定了教育物質基礎,獲得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經驗,為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案例。所以,結合當前我國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現狀以及問題,開展針對性的策略探討,可以為我國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提供更加科學合理、可行性的實踐思路。下面,筆者對此淺談以下幾點見解。
一、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現代化教育的必然需求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職業啟蒙教育是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一大空白,很多中小學校以及教師缺乏職業啟蒙教育意識,認為這是學生長大以后才需要面對的事情,只是一味圍繞分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很多高中畢業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或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往往處于迷惘、困惑的狀態,不知道如何選擇未來的學習方向和規劃職業意向。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很多大學生的學習專業與自身的興趣愛好大相徑庭,嚴重限制了學生實現理想的動力。這也導致學生在未來進入社會職業崗位后,不能選擇自身喜歡的職業,就業動力不足,工作興趣缺乏,嚴重限制其職業長遠發展和規劃,不利于整體社會生產力的提升[1]。由此可見,強化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對于提升現代化教育質量,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職業認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發展現代化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選擇的必然需求。
(二)職業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為理論支撐
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歷史已久,是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提出來的。在他的理論研究中,比較傾向于開展“勞作學校”。即開設勞作課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作方法,養成良好的勞作習慣,激發勞動熱情。這就是最早的職業啟蒙教育的雛形[2]。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職業規劃專家提出“職業發展模型”理論,把5到14歲即中小學階段,并結合這一時間段學生表現出來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強化其職業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個性化的職業意向。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發展過程中,對該理論進行了一定的借鑒,為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為物質基礎
小學階段的兒童在生理發展規律主要表現為,其心理發育不成熟,精力旺盛,而且對未知的世界和事物充滿好奇心,活潑好動,且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針對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展針對性的職業啟蒙教育,并進行和一定程度上職業訓練,可以有效促進其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其身體機能的協調習慣進行針對性鍛煉,可使其行為行動更加靈敏和靈活;而對其專注力進行有意識的鍛煉,就能強化其對未來職業意向的基本認知。
在心理發展規律方面主要表現為:逐漸形成抽象性思維,自主意識增強,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個性,是形成其人格和意識的關鍵性階段。在該階段對其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可以幫助其形成一定的職業認知和意向,促進其健康人格的發展。
(四)國外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成功經驗
美國形成了系統性的職業啟蒙教育體系,制定了統一化的職業能力培養指標,并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特征開展相符的、針對性的職業啟蒙教育;在家庭、政府、社會聯合作用下,開展“領孩子上班日”,深化兒童的職業認知;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職業啟蒙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強化對職業的了解。此外,英國、日本也形成了具有自身國家特點的職業啟蒙教育體系。由此可見,在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實踐中,主要利用立法、學科滲透、活動管理等途徑進行具體實施。
二、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應對策略研究
(一)完善監管機制,明確教育目標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有效開展和執行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強化對法律法規的制定。教育部門要結合具體情況,制定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目標和教育指標等,為職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依據。此外,還要注重學生職業啟蒙教育實施情況的全面監督和嚴格考核,保障職業教育的有效落實和執行,制定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考核標準,如對于沒有完成教育目標的學校予以相關處罰等,為職業啟蒙教育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培養小學生的職業意識是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關鍵性目標。即讓學生對社會職業的內涵、分類、屬性等進行全面認知,樹立科學化合理的職業觀;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結合不同學生差異化的興趣愛好以及職業意向,開展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引導,強化學生的參與興趣,引導學生深化自我認知[3]。
(二)促進學科滲透,強化教師素養
實現職業啟蒙教育與各學科課程的全面滲透和融合,是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最佳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形成職業意識。語文教師可以把職業教育融入課文內容講解中,數學教師能夠結合職業教育強調數學知識的價值和功能等。在此背景下,需要進一步提升小學各科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和能力,強化其職業啟蒙教育方面的教學知識。首先要對我國的師范院校教育進行改良和優化,開展專業化的職業教育課程。其次,要強化小學教師的職業培訓,既要提升其對學科知識的掌握,還要使其具備職業規劃師的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實現職業啟蒙教育和學科課程的有效融合,完成初步的社會職業認知;注重學校與家庭的溝通互動,對學生進行全面性的了解,從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職業引導;開展主題性教學,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總結、反思等,深化對社會職業的了解。此外,教師還要能夠為學生開展一定的職業規劃指導,為其提供相關的職業咨詢,幫助學生職業規劃和興趣愛好的有效融合。
(三)開展實踐體驗活動
職業啟蒙教育不能僅局限在課堂內,還要積極挖掘社會資源,拓展教育空間,實現職業啟蒙教育和社會的有效銜接,為學生提供更加職業實踐體驗的機會和平臺。學校要和社會團體、機構、企業等形成聯動合作關系,讓小學生深入到事業崗位中去,對職業崗位進行更加直觀化的體驗和觀察,從而深化對社會職業的理解和認知[4]。學校可以把特定的一天定位“上班日”,讓學生走向各個企業、超市等進行崗位實習或者是參觀學習。學校也可以結合學校自身條件,為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強化學生對社會職業的系統性了解,如邀請相關人員到校開展講座,講述各種各樣的職業故事等,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職業實踐體驗,強化學生對真實社會分工的了解,促進其職業意識的提升。
(四)家庭的積極參與
家庭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對于小學生的職業啟蒙教育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在實施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時,要注重引導家庭的積極參與。首先家長自身要充分意識到職業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長要端正自身職業態度,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在見到環衛工人、公交車司機、超市收銀員時,要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職業介紹,強化人們對具體職業的認知和了解;也可以在家庭游戲中,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孩子扮演相關的職業角色,切身體驗;利用電視節目、網絡視頻等向學生介紹職業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能實現職業啟蒙教育和生活實際的有效融合,深化學生對社會職業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開展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職業素養,也是現代化教育體系發展的必然需求。實施有效的職業啟蒙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小學生對社會職業的認知和了解,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自我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使其更加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我國現代化教育發現現狀、國內外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需求以及國外職業啟蒙教育的成果經驗,為我國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和實踐路徑,對于促進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翠竹,路海萍.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88.
[2] 喬欣.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實踐初探——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特色項目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20(5):41.
[3] 范雯芩.開展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現實價值探究[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19(6):59.
[4] 李沙沙.鄉村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現狀與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 萬淑蕊]
312350058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