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梅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微視頻教學資源的運用受到了學校教育工作的廣泛關注,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變化,給課堂提供了一種更高效的教學手段。實際上,它給我們帶來的并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更向我們啟示了一種新的研究理念、學習理念。微視頻教學不但能夠解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傳統教學的弊端,而且能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如何運用微視頻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其課堂的教學實效。為此,我校道德與法治課題組充分重視并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推動品德教學的發展,走在時代的前列。“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觀點,同時新課程呼喚信息技術和品德與社會教學整合。本人在如何運用微視頻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嘗試和探索。
一、巧用微視頻,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課程標準指出:“課程資源不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材,要使學生廣泛地接觸和了解社會,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以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微視頻具備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拓展傳播的信息范圍,圖、文、聲、像并茂,彌補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因時間空間等存在的不足。三維動畫功能音質優美、圖象斑斕、將文字符號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能動調動各種感觀,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魅力。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學生產生好奇心,因微視頻的色彩鮮艷、新穎生動而使學生容易集中注意力,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其學習主動性更強、思維更活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合理運用微視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我在執教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課的《我是中國公民》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為中國公民而自豪,我剪輯了一段有價值的微視頻——通過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戰狼2》精彩的片段來創設情境:華資工廠大部份員工獲救,眾人乘坐幾輛汽車往安全區趕去,交戰區布滿了荷槍實彈的武裝部隊,身為中國公民的冷風把五星紅旗掛在手臂上。“It's the Chinese. Hold your fire”“停止射擊,是中國人”安全區的領導認出了五星紅旗,他們批準部下放行。老師利用微視頻創設情感色彩、生動可感的學習活動情境,喚醒學生的認知介入,使學生如臨其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國家強大了,為祖國感到驕傲、自豪!
二、巧用微視頻,促進合作交流
當今社會的優秀人才要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系,集眾人之智慧取長補短。而教師就肩負著培養未來優秀人才的重任,因此,面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點或難點內容時,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交流機會,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利用微視頻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交流等多種有效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與別的同學交換意見和看法,在共同交流中完成學習任務。
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2課《家鄉的發展》這一課中,老師播放了微視頻《穿越舊時代》后,讓同學在視頻的舊物件中找出以前與現在的變化,同學們同桌討論后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那些木書桌,覺得非常簡陋,我們現在的書桌坐著舒適多了。”有的學生說:“我看到了以前的磁帶,還有收音機,以前還是比較落后的,現在哪里還需要這些呢?隨便拿起手機就可以聽錄音,聽音樂了。”還有的學生說:“我發現了客車票、輪渡月票等。以前乘個車都要票,如果萬一丟失了怎么辦呢?我們現在不需要那么麻煩了,可以用一張羊城通搭很多交通工具了。”
通過視頻談完感受后,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談談家鄉其他方面的變化。同學們通過討論、交流,讓他們集思廣益,小組分別從生活服務設施方面、家鄉教育方面、家鄉醫療事業的發展等方面詳盡地介紹了家鄉的變化。
通過觀看《穿越舊時代》“老物件”的視頻,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通過同桌討論幫助他們發現家鄉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活動。通過微視頻啟發了同學自身的思考,他們根據生活實際,群策群力,通過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中知道:社會在進步,歷史在發展。而家鄉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巧用微視頻,活化教學內容
微視頻有其特有的優越性,就是能夠活化教學內容,能夠把書本上的教學內容立體化地、活生生地呈現給學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處理教材,運用微視頻適度的補充或重新組合教材,活化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生動、多視角的教學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教師、學生、教材、視頻資源“水乳交融”,從而讓師生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體現。微視頻教學為學生的學習交流及老師的教學點拔提供了適時的幫助。
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優秀家風代代傳》中,老師創設了以下的生活情境:優秀家風,就是一部無字的典籍,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內心,塑造我們的良好人格,請大家一起通過拍攝的微視頻分享自己的家風故事。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與家人一起拍攝的微視頻介紹了家里“愛學習”的家風故事;有的孩子拍攝了一家人都有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好家風。同學們把平時的家庭生活、優良的家風通過視頻生動地展示給同學們看,讓學生通過微視頻分享家風故事,在饒有趣味的交流分享中,知道并理解家風背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盡可能使現代化教育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開發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利用微視頻優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將會有助于小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學樂學,更好地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微視頻的有效運用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實驗稿)
[2]李娟,王春婷. 《基于微視頻案例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和反思》.《科技視界》,2015年10月
[3]王超. 《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山東師范大學.2018年6月
3786501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