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斌
摘 要: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深受教師青睞,并在教學中彰顯出顯著的應用價值。但針對高中歷史學科來說,在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微課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本文就以此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微課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隨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微課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微課;教學研究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將信息技術引進課堂教學已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常態。高中階段,歷史知識時間跨度大,內容多而雜亂,學生理解記憶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要求教師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創新。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有效開發微課程教學,成為歷史教學創新的重要手段。微課程教學具有精致、簡短等特征,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加深理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有效引入微課程教學,不僅可以減輕自己的教學負擔,還可以利用微課程新穎、有趣等特點,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微課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現狀分析
(一)微課價值不能發揮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雖然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不敢輕易嘗試。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有:高中歷史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以提升學生成績為首要目標,在有限的歷史課堂中,不敢輕易冒險嘗試微課教學,害怕浪費時間又沒有提升學生的成績。另外,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真正參與到微課與高中歷史教學研究中的人數非常少,對其認識不夠全面、深刻。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微課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二)微課設計難度大
基于微課的特點,其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針對某一個問題、某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而展開的。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必須要結合既定的教學目標,針對性地選擇微課內容。但是針對歷史這一學科來說,由于其知識具有極強的邏輯性、關聯性,學生針對歷史的學習就是從點逐漸形成一條線,最終形成一個知識面的過程。在這一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想不打破原有高中歷史關聯性、邏輯性基礎,精心設計歷史微課,存在較大的難度。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微課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微課的運用策略
(一)微課導入,創設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優良精彩的歷史課,課前的導入至關重要。精彩的課堂導入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進程。因此為了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興致盎然,樂在其中,設計微課作為課前導入,是歷史教師有效的教學策略。
例如,人教部編版高一上的《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這一課主要講述了秦朝是如何一步一步統一多國的歷史發展,教師如果就直接對著課本照本宣科,學生會覺得整個收復統一的過程十分復雜,對多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十分的清楚,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微視頻,比如通過《百家講壇》中關于秦如何統一六國的專家們的精彩講解分析的片段結合教本內容制作成一個微視頻,來作為一個課前導入,留下懸念,然后再帶領學生走進書本,一起探索學習秦最終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整個歷史發展的過程。
微課的課前導入是學生進入狀態的助推器,也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有效保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擅于創造條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保證課堂的有效性、持續性、發展性。
(二)微課點題,突破難點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整堂課的教學精華,是學生學習掌握的重點目標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一直都是教師授課的重點任務,而微課的輔助讓難點變得不再是難以掌握,重點的內容也更加的清晰明了,簡單具體化,通過其生動形象的教學展示,深入淺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充分掌握。
例如,人教部編版高二上冊《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課中,教師在授課時因內容知識點多而雜,講解的過程中很難透徹地分析說明,對于學生來說理解難度也是較大,很多學生無法將西方國家的古代制度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進行比較分析,理解,也無法建立起之間的關聯。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視頻的方式一步一步來進行演練疏導,制定教學計劃,如將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通過三方面來進行劃分,歷史背景,經濟發展,政治演變。且再將這三塊總的內容再進行細化分析,可以通過PPT用“樹狀圖”的形式展開,脈絡清晰,讓學生的理解更加直觀具體,從而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三)基于微課,組織探究
高中生已經具備較高的歷史素養,針對部分學生難以理解的歷史知識,教師可以在微課教學中融入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微課資源為基礎展開討論,以強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在組織合作探究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4~6人為一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在分組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合作探究任務,在播放微課素材之后,要求學生結合素材內容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鼓勵學生在合作討論中積極展示自我,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歷史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隋唐的科舉制度”相關知識時,在展示微課素材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隋唐的科舉制有哪些重大突破”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在互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結合世卿世祿制、察舉征辟制的弊端進行分析,思考科舉制對隋唐時期人才培養的積極意義,以及對當今社會的啟示。在互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強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鍛煉思維能力。
三、結語
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加強微課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已經成為一線歷史教師關注的重點。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受到學科特點和教師教學觀念的制約,致使歷史微課開展效果不佳,難以真正發揮微課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面對這一現狀,唯有結合歷史和微課特點,科學設計歷史微課,并將其科學、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充分發揮歷史微課的教育價值,不斷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義建.用微課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 2021.
[2]丁焱.高中歷史教學中微課應用例談[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21(10):0185-0185.
[3]劉志文.微課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J].科學咨詢, 2021(18):1.
24935017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