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 劉 璇 周伊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1版)》中寫道:“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可見,口語交際不僅需要培養“聽”“說”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日常口語交際中的應對本領。我校的口語交際校本課程《說說說》就在探索一種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口語交際課程設計方案,下面以部編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為例進行闡述與說明。
“1+X”是我校“口語交際”課程的設計框架,“1”指部編版教材“口語交際”板塊的內容,“X”指由此拓展的小主題與活動。
(一)立足教材“1”,落實課標。部編版二年級下冊教材在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單元分設了四大口語交際主題,分別是“有趣的動物”“做手工”“商量”和“看圖講故事”。“有趣的動物”是典型的“講述類”口語交際主題,側重“獨白”能力的訓練;“做手工”屬于“轉述類”兼“操作型”口語交際主題,需要學生在自己聽懂學會的基礎上進行轉述與表達;“商量”是典型的“應對類”交際主題,幫助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側重“對話”能力的培養;最后“看圖講故事”是前三個主題目標的集合與升華,既要求學生講清楚每幅漫畫,還要求能夠按順序講流暢,既需要想象漫畫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還需要為故事創造結局,需在一年級“講清楚”的基礎上“講精彩”。
(二)拓展活動“X”,發展能力。四大主題符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但要達成教學目標,依照《教師教學用書》要求每一主題設置一課時是不夠的。鑒于口語交際課程熱鬧有趣,需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特點,我們探索出了每周兩課時,每課時15分鐘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容需進行大量拓展填充,遂需將大主題細化為多維小主題,并設置趣味的活動,來進行成果展示與評價。
(一)交際情境“社會生活化”。口語交際訓練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預演手段之一,情境選擇不應局限于學校,也需更多關注家庭情景和社會情境。縱觀部編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的四個主題,不乏學校和家庭情境的口語交際主題,“有趣的動物”“做手工”要求學生進行師生、生生間的分享;“商量”主題中呈現的情境范例為學校情境的“和同學換值日”及家庭情境的“爭取電視節目”;“看圖講故事”給出的漫畫也是家庭主題漫畫《父與子》,缺少社會生活情境。雖說二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被學校、家庭高度保護的狀態,社會交際需求較少,但將情境拓展,適當教授一些社會情境中的交際策略對學生社會能力的發展有益無害。
(二)情境創設“真實可感化”。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能正確積極地與人交流,所有“說話”的場景都必須是真實發生的。因此,我們除了注重將情境拓展得更廣闊,還力求創設“真實可感”的情境。從空間入手,授課過程中努力消除師生之間的身份隔閡,為每一個情境創設更為平易近人的場景。如《商量》主題下,與同學商量的場景設置在班級圖書角,與大人商量的重心轉移到老師辦公區等。其次,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機等現代技術手段,模擬現實情境。第一,提前錄制情境導入視頻。第二,利用音頻資料鍛煉聽的能力。第三,利用手機錄像功能,提高整體交際氛圍。
(三)成果展示“趣味活動化”。在每個大主題的在機動周,都配備了一個讓學生可以展示交際成果的小活動,教師通過活動檢驗主題學習成果,對學生口語交際水平進行評價。學生能將主題的余溫帶入生活中,實現口語交際由課堂走向生活。
主題一的“猜猜我是誰”活動。學生輪番上臺講述動物的特征,提示從小主題“樣子”“習性”“故事”三個角度闡述,其他學生依據聽到的特征,運用“請問你說的是xxx嗎?”的句型進行猜測,在和諧友好的交際氛圍中檢驗“抓特點、善提問”的交際目標。
主題二的“手工節”活動。讓學生帶來自己“得意”的手工作品,向同學介紹制作的材料、步驟等,引導學生運用描述順序的詞匯,把作品介紹得清楚明白,鼓勵學生的新鮮表達,讓“做手工”話題在生活中延續。
主題三的“愛心幫幫團”活動。提前讓孩子們收集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同學化身“愛心幫幫團”建言獻策。讓學生的生活成為課堂的素材,體現口語交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特點。
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活動中展現口語表達的風采,為大主題的結束畫上完美的句號,將課程的波紋蕩漾到校園以外更廣闊的表達情境中。
(一)15分鐘小課時。每周兩課時,每課時15分鐘的教學模式同傳統40分鐘的課堂有很大不同。如何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如何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開口表達?我們探索出“個人表達與小組表達相結合,方法總結與實踐運用互助力”的課堂模式。
(二)多次演練小劇場。二年級學生口語交際的現狀是學生很想說,但表達得不夠規范,看到什么說什么,沒有方向,零零散散。而對于他人的發言,也缺少傾聽的習慣,課堂容易混亂。作為執教者,要珍惜每一次授課機會,教會學生“交際方法”,同時在課堂中通過大量演練來深化方法的理解,融會貫通成為學生自己的交際“元認知”。這些方法不僅是語言與文字,更多的是觀察與思考。
(三)教學流程六步走。交際方法的由扶到放,主要教學流程為情境創設——案例示范——總結方法——復習方法——情景演練——展示評價。值得一提的是,“出示范例”這一環節對低年段的孩子來說尤其必要,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口語交際有困難亟待突破的孩子,都能根據范例來進行模仿學習。而總結方法,則是讓他們可以舉一反三。
(四)三星標準促評價。口語交際的評價標準多種多樣,基于《課標》要求,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們設置了以下具體可感的三條標準,供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并為每條標準設定一個星級,達到“三星”即為優秀的口語表達。(聲音響亮,自信大方;說的清楚,表達流暢;“問好,謝謝”,禮貌發言)
口語交際能力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摒棄“敏于行,訥于言”的傳統思想,培養才思敏捷的優秀表達者?是新時代對語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校《說說說》校本課程嘗試運用“1+X”的模式,在部編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豐富,圍繞“交際情境‘社會生活化’”“情境創設‘真實可感化’”“成果展示‘趣味活動化’”三大理念設計出大主題下的小主題和趣味活動,探索“個人表達與小組表達相結合,方法總結與實踐運用互助力”的15分鐘“小課堂”模式,實現少量多練,創設豐富、真實而有趣的情境,探索實用型口語交際訓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