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區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黃桂勝
(一)“1+X”證書課程診改背景。當前,各職業學校開展的課程評價存在根本差異,將課程評價等同于教學評價,課程的評價方式著重在行政部門的外部專家評估,課程評價缺乏可供參照的標準。以“1+X”證書相關課程開展診改,在建設課程目標、標準鏈的基礎上,制定課程建設規劃等基礎之上,從課程內容、標準、教材及資源建設、師資隊伍、教學環境、教學評價等,從教師、教材、教法(統稱“三教”)方面入手,依據課程診改“8”字螺旋方法,實施課程建設的各環節的診改,在實施過程與結果數據分析,使“1+X”證書課程進行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二)基于“三教”改革,實施“1+X”證書課程診改意義。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表明,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成績證書相結合,研究實施“1+X”認證制度。“三教”改革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崗位專業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發展能力。課程診改是對課程結構水平、課程實施過程、學生學習效果等課程相關內容的綜合診斷和改進。
(一)明確“1+X”證書課程診改目標。課程建設將從教師、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確定課程診斷點和參考目標,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教學資源等內容,確定課程診改的方法和途徑,推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與行業對接,課程內容對接專業標準和企業需求。通過“1+X”證書課程的診改,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完善,教學組織方式更加多樣化,教學方式更加靈活,課堂吸引力顯著提升,教學質量得到改善。
(二)落實“1+X”證書課程診改內容。1.以“1+X”證書有關課程診斷為切入點,結合專業建設規劃和專業建設標準,按照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崗位和課程要求,從企業的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職業素養要求、人才發展要求等,采用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完成課程改革和建設任務。2.圍繞“1+X”證書相關課程進行診改,根據課程的基本內容結構,對整個教學工作影響,構建完整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以教材結構為基礎,強化本專業相關課程內容建設,不斷更新和完善課程內容。3.通過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數控車銑加工、網店運營推廣等3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圍繞證書等級標準,將“1+X”證書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等多方面結合。
(一)建立診改制度和運行機制。成立課程質量保證小組,在學校課程質量保證工作推進組的組織下,專業(學科)組課程團隊作為課程質量保證小組。制定“1+X”證書課程診改工作制度及運行機制。根據學校的診改實施方案及課程質量保證工作推進組制定的課程診改指導方案制定本課程的診改實施方案,明確診改職責及相關運行制度。
(二)構建課程診改的目標鏈和標準鏈。做好課程建設的最高層設計工作,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制定課程建設計劃,實施年度建設計劃,建立課程診斷和改進目標鏈,在各個主要環節勾勒課程建設總目標.組(學科)、各專業組 制定本專業的規劃和發展規劃,實施發展課程。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設置要求,結合現有課程基礎,按照一般課程、校級、市級、省級的課程標準進行課程建設。
(三)構建課程建設標準鏈,對接人才培養目標鏈。建立一系列課程教學實施標準,對課程教學實施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完善課程內容標準,形成人才培養目標鏈。課程質量保證小組在打造人才培養的目標鏈時,完善課程標準,構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邏輯相關、銜接貫通的人才培養目標鏈。
(四)課程診改持續進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成效。依照課程的建設方案,實施課程建設績效考核;基于利益相關方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課程體系,基于課程標準,實施課堂教學實時診改,基于校內教學督導質量監控機制,進行課程教學狀態的過程監控;基于課程教學實施過程的數據,課程質量保證工作小組每學期編制課程診改小結,每學年編制課程診改報告完成課程自我改進。
(一)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優化應用各項目平臺資源。在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課程診改過程中,該專業運用企業平臺,進行考證練習,開發與會計課程證書配套的在線練習課程,通過平板在線布置、批改學生假期作業;為專業課線上教學提供多元化資源。應用新道應用平臺,讓學生開展規范的財務操作訓練。應用“X證書”新道考核平臺,積累財務操作訓練的題庫,加強規范化財務知識應用訓練。
(二)參與試點“1+X”證書項目,考證通過率高,試點數增加。在課題指導下,各專業通過課程診改畢業生“雙證率”達到96%目標,3個“1+X”證書合格率96.67%,同時,在3個1+X證書試點帶動下,新增4項“1+X”證書試點項目,使全校6個專業都參與試點工作。
(三)加強師資培養,為學生考取證書,儲備師資力量。學校提供專項資金,為每個證書試點專業提供4位左右老師培訓經費,專業部與培訓處組織教師參加證書講師、考評員培訓,參加的教師取得相關證書,為后續進行更多學生培養,儲備充足師資力量。
(四)掌握最新的專業考證、考核要求及重點,對接高職院校。“1+X”證書,關系學生升學,設計與之匹配的中職階段教學、考核內容及其深度、廣度,組織學生參與各類考證、考試,幫助學生打通升學途徑。充分發揮廣東省職業能力評價認證考試站的職能作用,服務全校各專業學生,輻射南海區周邊學校學生和社會人員。專業部在模具、機器人專業的學生中,探討新增機械、電工課程證書考證項目,提高學生持證率,為有升學意向學生提供服務。
(五)發揮企業兼職教師的特長,提升學生實戰能力。發揮企業兼職教師的特點,分別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專題教育,邀請企業講師,對即將參與頂崗實習的同學,開展專業崗位認知教育的就業體驗教育,開展技術指導、技能培訓。
(六)探索出提高“1+X”考證過關率的有效措施。“提高學生考證過關率”作為教學改革項目中心工作去抓落實,指導專業教研組有效開展圍繞考證工作開展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考證過關率。專業教研組,建立考證輔導教師團隊和考證資源庫,制定學期實施性考證計劃與備考方案,集體備課,定期對考證教學進度檢查及反饋、研討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