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 劉慶兵
2021年,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開啟了第四個五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索構建以育人為本位的“三值”課程評價體系。“三值”即判斷價值、促成價值和創生價值。判斷價值,即以評價來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進行判斷,實現鑒別、診斷的作用;促成價值,是以評價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創生價值,因育人而評價,以評價明確新的發展方向。期待“三值”課程評價以育人為本位、智能為特征、服務為取向,讓學生、教師、家長共同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人,進而推動學校繼續高質量發展。
“三值”課程評價植根于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這片“生命的詩意棲息地”,以我校“全人課程”作為依托,以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為基礎,探索把人寫進教育評價的核心,關注人的需求和價值,強調評價過程即是通過協商、對話、相互理解及合作建構教育意義的過程。
2006年至2020年,創校校長劉建平帶領全體教師進行了課程結構、課程師資、課程教學三個五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索,構建了基于生命意蘊的“全人課程”體系,打造了深度學習“問題+”教學范式。同時,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將課程成果進行輻射推廣。從2018年的“松溪樣本”(松山湖中心小學托管寮步鎮西溪小學)到2021年“松江實踐”(托管企石鎮江南小學),再到現在的“松嶺范式”(托管大嶺山鎮實驗小學),積淀了大批的教育教學成果。
“新基礎教育”讓教育還原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實踐教育規律。讓教育成為接受者愉悅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學生健康發展為本。讓教育成為師生互動的教育,就是追求師生共同發展。
評價是指揮棒。評價改革是教育改革進入攻堅克難關鍵期的象征。兩年以來,我們系統思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今年又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2022年版)》進行適當調整。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提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任務——“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這“四個評價”也為評價改革確立了總基調。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2022年版)》中,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
我們根據以上時代要求和政策依據,提出“評價賦能”的探索課題。在學校第四個五年發展期,努力通過綜合評價校本化改革實踐,構建科學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品牌,為東莞品質教育提供可鑒范例。
“三值”課程評價實驗課題“基于生命意蘊的全人課程評價體系”2021年立項于廣東省教育學會,“三值”校本化實踐探索圍繞課程教學,從評價賦能教師、評價賦能學生、評價賦能家長三個維度展開案例研究,構建“三值”課程評價體系。
基于此,我們提出教師評價三維度:教書育人值、專業發展值、團隊協作值。
案例一:聽課革命,螞蟻之眼反觀教學
課堂觀察,即聽課革命。從傳統聽課中只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為觀察焦點學生、焦點問題,評判學生課堂學習是否“真正發生”,由此反觀教師的教學,從教書育人值的維度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課堂觀察改變了傳統教學評價方法,從關注“知識輸入”轉而關注“思維產出”,通過課堂診斷促進教師提升。
案例二:全人課程診斷,培育“全人”教師
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學校以生態學的視角,引領全體教師群體發展。學校在師資培訓上大膽嘗試,采用磨課俱樂部、招投標、自駕游、領頭雁、腳手架等方式給老師搭建平臺。以“磨課俱樂部”為例,老師參加磨課不是為了參賽,不是培養名師,而是成為優于昨天的自己。不是塑造誰,而是點燃我,采取教師生態發展策略是卓然有效的。學校先后有1名教師獲評特級教師,1人獲評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1人獲評省“百千萬”名班主任培養對象,先后有11人次被評為東莞市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2位學科帶頭人,37個市教學能手,帶動了一大批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成長。同時,學校還設有一整套全人課程勝任診斷,目的就是讓教師了解課程,了解自己,了解同伴,讓工作更加得心應手,輕松愉快。教師可通過自評和校評明確定位和差距,學校也能更有針對性地介入和幫助教師成長,促進教書育人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我們將“價值觀念值、關鍵能力值、必備品格值”作為評價學生的三個維度。
案例一:一、二年級“嘉年華”,從關注知識技能到關注關鍵能力
2016年開始,我校將一二年級的紙筆測試調整為“游考”,即通過創設游戲的情境,把所學的各科知識穿插在游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面對面測試。游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紙筆評價的局限性,更容易考察出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游考更多地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評價。于是,我們對“游考”升級改造為“嘉年華”,一、二年級四個學期,每個學期一個關注點,即嘉年華1.0,考試“變臉”,釋放兒童天性;嘉年華2.0,聚焦核心素養,喚醒內心的自信;嘉年華3.0,關注協作創新,發現團隊中的自我;嘉年華4.0,加強學科融通,培養立起來的兒童。
我們將“家教理念值、家校共育值、親子陪伴值”作為評價家長的三維度。學校通過開辦“父母學堂”,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不同階段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面臨的困難和苦惱,邀請名班主任、學校校長、優秀家長代表、行業精英等走進學校,為家長開講支招,讓家長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一些實用的家庭教育策略等。特別是針對一年級的新生家長,我們根據家長心理的三個階段:焦慮期、過渡期和穩定期,通過開展不同主題的講座及活動,如“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校園初相識”“靠近你,溫暖我,家校同行”“溝通從‘心’開始”等,從學生還未入學的七月份持續到一年級結束,為期一年的時間,讓家長學會家校溝通的技巧,并實現高質量陪伴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