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霞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訓練探析
楊海霞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紅星小學,甘肅慶陽745700)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感受和運用,注重語文基本技能的培養,為學生的語文課打好基礎。標準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閱讀課中的應用,就是將文章教材內容給出的字、詞、句、段、文章等語言表達原料轉化為綜合能力。利用聽、說、讀、寫,基于學生的專心閱讀強化基本功。教師要掌握教材內容的特點,把握教材內容的語言文字運用特點,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規范技能訓練,完成語文知識的轉換,進而顯著提高標準化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首先要了解小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課堂教學的必要性,還要設計更好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語言自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使用規范語言文字的能力。文章結合筆者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水準。
語文閱讀教學;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訓練探析
塑造小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課程目標之一,借助讀、寫、聽、說為中后期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了解語文課程的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更注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不太注重學生使用標準語文文字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標準文字應用水平上拔高,小學生以被動的形式開展學習,很少有自我反思。但事實上,學生必須與他人溝通和交流,語言表達和文字運用才是語文交流的關鍵工具。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規范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塑造,這一習慣的塑造將是小學生發展和培養的基礎。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小學環節以最基本的字詞信息為主,包括生字詞的識別和語文的簡單應用。這一時期的學生著重于語言文字的簡明識別及其語言表達,逐漸完成學習。但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教授專業知識。在這過程中,很多教師會選擇列舉一些相對簡潔的例子,幫助小學生加深記憶,而并不非常重視小學生應用標準詞匯的能力。此外,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自控能力都比較差,雖然他們已經學會了基本的語言文字知識,但他們不能很好地掌握,很難自主使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層面,應注重提高學生規范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是知識的最基礎表現方式,教師想要開展語文教育,就必須要先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語言文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在小學教育階段,語言文字知識的難度會融入各類知識的教學中,如閱讀、朗讀以及作文等,而且語言文字知識的難度也會隨著學生所在年級的提升而有所變化,這是符合學生求知水平的恰當設計。我國著名思想家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將其應用到語文教育中,語言文字就是“跬步”和“小流”,閱讀作文就是“千里”和“江?!?,想要讓學生成為懂語文、會語文的人,就必須要幫助他們構建起良好的語文素養,所以做好語言文字的教學是課堂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礎。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很多教師都存在心急的情況,他們急于讓學生學習,掌握很多并不符合認知水平的難度知識,如在低年級就進行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教學。然而,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知識還未完全掌握的狀態下是根本無法完成這些高難度知識學習的。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杜絕這種“揠苗助長”的錯誤行為出現在課堂上。
我國是以漢語為母語,漢字為通用文字的國家,語文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語言文字作為人們生活的主要符號,其能夠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便利,還有思維上的認知與智力方面的發育,所以語言文字也構成人們思維的要素,做好對其的有效教育是保證人思維水平、智力發育的關鍵所在。以語文教育中的閱讀為例,追求學生能夠做到通文達意,其中通文是基礎要求,表示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了解文本表達的內容,明白素材是講了一個故事還是傳遞了一個消息,或是描述了一個事件。而達意則是高級要求,表示學生能夠了解文本想要說明一個什么道理?抒發一個什么樣的情感?這就是學生產生思維活動的直接表現。然而,從閱讀行為的本質來看,其必須要先有通文,才能達意,而通文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予以認知的過程,達意則是以此為基礎的思維過程,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做好對學生的語言文字教育是幫助他們構成健全思維的必然選擇。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強調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對于語言文字的了解水平會直接決定他們的素質水平。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生在與同伴交流時,同伴說:“我有點難受,先不玩了”。在面對這樣一句話時,有的學生會選擇與其他同伴接著玩,有的學生則會找到班委、老師,甚至是直接陪同不舒服的同學去校醫務室。同樣是學生,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行為呢?就是因為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不同,進而上升到素質方面的表現,其中前者尚處初級理解,只明白“不想玩”,而后者會關心“不舒服”,這就是語言文字對學生素質的影響。所以,教師們想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就必須要先提升他們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
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我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文明的國家,很多傳統文化都得到了傳承,而語言、文字就是將其傳承下來的重要載體。雖然,幾千年的歷史讓語言、文字也經歷了許多次的演變,但其文化傳承功能從來都沒有發生變化。教育作為以文化為核心的工作,其不僅要讓學生有文化,還要讓他們具備文化傳承的能力,所以做好對他們的語言文字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關鍵,需要教師在工作中格外重視并做好精心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必須要保證課堂教學工作能夠符合學生的求知需求,這要求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設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
在小學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將語言文字表達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與日常生活事項緊密結合。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語言表達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單獨的項目,如果不創造與日常生活的接觸,學生可能會覺得與語言文字的學習有距離感,最終使他們無法掌握語言文字使用能力的本質。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將其與日常生活事項聯系起來。例如:在培養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講述今天上學路上遇到的事情和看到的風景。根據敘述,小學生將能夠更好地組織語言,由于學生還處于成長環節,在語言表達時可能會出現組織不正確或措辭錯誤等情況。對于這樣的情況,老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原因文字表達進行糾正,防止小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此外,小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合理地使用一些難詞或多義詞來進行課堂教學,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有助于學生鍛煉語文邏輯思維能力,促進了小學生的語言運用和知識識別能力更上一層樓。
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和運用中華民族的規范文字,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閱讀課作為一門課,常常使用綜合測試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媒介,在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關鍵作用。在閱讀文章的操作中,必須掌握規范文字的描述能力,提升文章內容的操作能力?!袄斫狻敝螅褪蔷渥拥摹胺e累”。最后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很多不太好理解的字詞學習中,小學生必須靠語言文字的拼音學習和閱讀語言文字,這也是小學生在認字時的基本要求,教師可以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復雜的語言文字整理成新的詞匯書,培養他們對聲調、序列、部首、結構的記憶,當生字詞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就可以要求學生用這個詞造句。仔細了解這類語言文字后,造句會比較容易。例如,在課堂上復習《坐井觀天》一文時,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井底之蛙的苦悶,這時,教師讓學生們先閱讀這篇文章,讓他們掌握井底之蛙的內涵和思維局限性。然后教師告訴學生,因為這只小青蛙坐在井里低處,它從來沒有見過溪流、綠樹和鮮花,它只能看到這么小的天空區域,它的認知能力非常狹窄。根據這個表格,學生可以理解井底之蛙的深刻實踐意義,下次他們應用這些語言文字時,學生就能夠更準確地應用它。
構建使用文本和語言的場景。例如,當學生理解了一些生字詞的用法后,教師讓一名學生站起來寫一段話,讓其他學生每次看到有什么不同,小學生會發現,這個學生在閱讀自己的論文時,模仿得更好、更流暢,連朗讀自己文章的聲音都更響亮、更自信。這一刻,小學生們可以把這個變化當成一份啟迪,并利用“越來越”“更多”……嘗試造句子。教師評價學生:“這位小朋友的閱讀越來越流暢,越來越自信,有誰愿意對他發起挑戰嗎?”教師在做練習提高標準化語言文字使用能力的同時,根據學生的日常任務設置。例如,在語言文字引用訓練課上,按照水平高低,分為低、中、高三個小組,低水平學生主要通過聽、寫、讀完成訓練;中階段學生跟隨教師總結好詞好句,進行課文運用練習;高級階段的學生在課文應用層面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所以高級階段的學生應該找出短文中優美的段落并跟隨教師解讀,提高課文中語言文字知識的運用能力,旨在提高學生在日常創作中活學活用的能力。
鼓勵獨立識字,精讀文章,掌握基礎知識,自主識字是小學生語文重點專業技能的總體目標。如果學生不習慣獨立識別字符,在閱讀中遇到復雜難懂的語言文字時就會采取回避的心態。再這樣下去,他們就會形成“學而不知之”的壞習慣,嚴重損害閱讀文章的質量,甚至導致錯別字泛濫的局面。學生認字能力強,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深入理解課文中的真正含義。因此,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一些復雜的字時,教師應鼓勵他們運用合理的識字方法,獨立認字,可以鼓勵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或者互相請教,或者去百度搜索……閱讀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就要支持。鼓勵小學生獨立閱讀和識別語言文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清除閱讀障礙、積累詞匯,還可以培養學生準確用詞、規范寫作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用心學習,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文章是掌握人生道路、獲得專業知識的主要途徑。不讀書,每個人都像一只垂下翅膀的鳥,飛不高。教師應塑造學生安全讀書的習慣,很多課外閱讀材料都會有很多優美的詞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取優美的詞句,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為語文詞匯打好基礎,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塑造小學生規范文字使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完成教學過程后,可制定多種語言表達場景,激勵學生做好語言表達訓練。比如,口語交流——電話交談,可以構建多種場景,讓小學生進行對話。這種社會實踐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塑造至關重要。教師應激發學生模仿句子。比如,“小兔子正在除草。”“小兔子正在山坡上除草?!薄靶⊥米釉谏狡律铣?,模仿它來塑造文中形象,小學生寫得生動細致。又如“荷葉圓圓,青翠欲滴。”大家發現這句話是抓住了荷葉的特點而寫的,葉子的形狀和色調很特別,具有個性,然后讓學生模仿其他事物的特點,提高他們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用經典的閱讀文章,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文言文是語言文字的精華,閱讀文言文也無疑是提高學生規范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語言表達要講究不要為了打動讀者而美麗,沒有詞句的積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教師要靈活運用經典美式散文,正確引導學生背誦和記憶,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優美。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時,應注意經典優美散文的選擇,并考慮所選文章內容的先導性(如設計構思、藝術技巧、寫作順序、語言表達能力、修辭方法、句型、模式等),教師有目的地幫助學生有準備地記憶、提取和積累語言表達。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和詞匯的多樣性,其語感會大大加強,很多生字詞會在腦海中逐漸積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積累,必要時會隨口說出,自如使用。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教師必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過程和訓練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專業上有所收獲,為學生的語文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小學生語言學習與訓練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本研究提出了若干對策,以達到提高學生語言文字使用功能的總體目標,使小學生語文課程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1] 葛慧琳.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語言文字運用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1(9):385.
[2] 黃秋鴻.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J].課外語文(上),2021(2):43-44.
[3] 周紅霞.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具體方法[J].新課程,2021(24):179.
[4] 韓芳.小學中高年段語文教學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53):25-26.
[5] 王秋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探究[J].科學咨詢,2021(21):272-273.
[6] 張秀清.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訓練[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3):26-27.
G622
A
1002-7661(2022)13-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