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晟
優化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康曉晟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一小學,甘肅景泰730400)
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運算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數學學科教學時,需要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而數學運算能力更是貫穿于數學學科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因此,教師應當優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模式優化
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點。而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教師通過不同課堂模式將計算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數學學習較淺顯,在學習時需要掌握較多的基礎知識點,對計算能力要求并不高。但是,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計算效率。在很多情況下,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實現的,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不是最有效率的。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特質將計算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各個環節之中,突出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新時期課堂教學,微課視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通過微課視頻,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對應的知識點練習,幫助他們快速鞏固所學,避免了學生在課下復習或者課前預習時效率較低情況的出現。在微課視頻運用時,很多教師自己將微課視頻的內容停留在對重難知識點的講解,沒有涉及計算能力的提升。在計算能力的培養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視頻。因為在計算過程中也會涉及不同的計算方式,而這些不同的計算方式將影響到學生的計算效果和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引入一些微課視頻,教授學生計算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效率。
例如,在學習“除法”這一部分內容時,其中有一個模塊是“小數除以整數”。教師在教授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以微課視頻的形式告知學生這一部分題目解答的方法。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時更加高效,教師可以提前將這一部分內容的重點難點以任務單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然后以微課視頻配備以任務單的模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觀看視頻完成任務單的內容。任務單的設置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時知道學習的重點,知道在某一部分微課視頻觀看以后應該達到何種能力和水平。在這一部分內容學習時,學生就應該知道小數除以整數的運算方法。如在小數除以整數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小數的小數點是不能夠忘記的。而有很多學生將小數看作整數,整數和整數相除,最后也忘記了小數點的存在。這就讓學生的錯誤率大大提升。而在微課視頻中將學生常出現的錯誤集中進行講解,能夠避免學生相關的問題出現。在計算能力培養過程中,學生也會涉及對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而這些概念與運算相結合時,運算的原則非常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困難。教師在教學時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那么學生就只能通過一字一句地記憶,死記硬背的模式完成對于基礎概念的理解和認知。但是對于這一個概念,每一個詞究竟代表著什么含義?學生自身其實是非常模糊的。在運用到實際運算過程中不知道靈活運用,就會讓計算的效率無法得到提升。計算有不同的模式,有些學生能夠快速發現計算過程的規律和技巧,但是有些學生卻因為技巧掌握不靈活,按部就班地計算,不僅錯誤量明顯提升,而且時間也耗費較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快速發現運算過程的簡易方法,提高學生運算效率。
學生在計算能力培養過程中會完成一定的練習題,而在傳統模式下這些練習題也只能夠以分數的形式展現出學生的計算成果。但是,從實際上看,學生的計算能力不能夠僅僅以學生的最終正確率作為評判標準,在很多情況下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計算時間和計算效率。而計算時間的考核,教師是很難完成的。在現在的教學課堂上,有很多教學工具可以使用,線上平臺可以讓學生能完成計算練習題,而且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學生做題正確率的匯總,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開展線上活動,讓學生在多媒體平臺上完成計算練習題,考查學生在計算時的準確率和速度。
例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知識內容時需要學生從應用題中提取有效信息,準確列出方程,然后完成計算。但是,在這一個過程中教師發現有很多學生存在無法準確列方程式的問題。針對學生這種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具體的生活問題抽象化,讓學生能夠找到這些數量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準確列出方程。而有些學生在解方程的過程中存在錯誤。教師就可以選擇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分析這一個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些學生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將6看成8,或者將6寫成0。有些學生是在解題過程中變符號出現錯誤,加法當作減法去做,或等式兩邊的數字交換位置時把符號寫錯。當學生能夠學著揪出他人的錯誤,自己在解題時自然也能夠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僅在課上需要著重練習,課后也需要重點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十分有限的,他們在學習時也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才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學生課下學習時卻因為家長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無法幫助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而線上平臺的運用就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游戲是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一種模式。因為相比于機械而又單一的運算過程,游戲不僅能夠調動課堂的氛圍,而且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在計算時經常會存在一種問題,即緊張過度反而使問題集中出現。因為在學生參與計算時,教師常常會給學生增加太多的壓力,嚴格規定學生的準確率或者是學生的計算時間,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為了完成教師的目標,反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而此時在游戲中給學生增加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競爭的勝負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且這種勝負欲更多的是源于內在的,學生會自主尋找更高效的解題規律,而不會因此厭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借助游戲的模式,以提高學生的運算的興趣,讓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在教學《小數乘整數》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設計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練習中。第一種模式可以是口算的方式,教師選擇采用接龍口算模式。在這種接龍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將全班的學生分為3~4組,每一個小組為6~8名學生。教師先任意給出一道題目,如0.05×0.8,然后隨機選擇學生進行作答,此時教師不需要對學生的作答結果給予判定,而是由該學生隨機指定另一名學生,該學生需要對上一位學生計算的結果進行評定。如果該同學計算正確,則由該同學繼續出題。以此類推,看哪一個小組接龍的隊伍最長。教師可以給這一小組以獎勵,激勵可以是口頭形式也可以給予一些小紅花、流動紅旗之類的獎勵,這能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更加認真,更加積極。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他們樂于參與的游戲模式,如PK游戲,也可以讓學生在線上平臺完成闖關或者是兩組對抗設置關卡,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體會計算的樂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會對與自己實際生活相關的知識點接受程度較高。因為在實際生活中數學其實無處不在,數學的計算也滲透在生活的各個環節。但是學生在學習時往往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分離,沒有在生活中切實做到計算能力提升。而且抽象的數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化的問題更容易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是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有表現的欲望,有完成某一項任務的興趣。
例如,在《近似值》這一部分內容學習時,為讓學生完成對小數的計算,這時候就要考查近似值的取舍問題。如在計算11.8×7.6、5.3×4.2、8.9×6.3等此類題目時教師就可以為這些抽象的算式配備比較生動的生活場景。如在商場買東西時媽媽想要買白菜,白菜的價格是一塊八一斤,媽媽買了一顆約3.2斤的白菜,那么媽媽要付多少錢呢?其實這種問題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學生往往沒有將這種問題與數學結合在一起。當這樣的生活場景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時,學生的解題能力會大大加強。在取近似值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掌握不了四舍五入這一種方法,或者是因為讀題錯誤不能夠完成近似值這一項學習任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學生可以任意向其他學生出題,然后學生進行解答,讓學生在這樣互動鍛煉的過程中計算能力逐步提升。為了能夠讓生活和數學聯系得更加緊密,讓學生能夠感知到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創設生活情境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借助自己的經驗達到相應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成就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更能夠將數學知識落到實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筆算是數學計算過程中最基礎的一環,學生在學習數學計算題目時經常會以筆算的形式展開,讓學生掌握計算的方式和方法。在筆算的過程中更能夠規范學生的計算模式和方法,避免學生出現少加少減、小數點后移等各類錯誤情況。因為在口算的過程中,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想法是很難展示出來的,而筆算就能夠更全面地展示出這一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于學生筆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計算結果正確與否,更要關注學生在出現錯誤時是哪里發生的問題,不要讓學生將錯誤養成習慣。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列豎式的形式完成這一部分練習題。有一些學生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完成題目的解答,但是教師仍然需要讓學生將結果落實于紙上,完成對計算過程的展示。如在計算2.5×2.4這一題目時有很多學生能夠找到這一題目的簡便計算方法,如2.5×4×0.6能夠快速得出答案是6。但是教師并不能夠讓學生以這樣的方式完成練習題,而是需要讓學生通過列豎式的方式完成。為了規范學生列豎式的模式,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展示列豎式的模式和方法,通過電子白板規范學生的筆算方法。然后讓學生自主完成一些題目的計算,由教師從中選出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算式向學生展示,仔細觀察并說出在筆算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是小數點移位,還是進位或借位符號出錯等。通過學生糾錯這樣一種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列豎式解決問題時更加細心,更加規范。
口算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計算方法,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而對于這類題目學生是不會筆算完成的,通常會采用口算的方式完成題目的解答。掌握口算的方式和方法,對提升學生的運算速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雖然口算因為形式較簡單,卻考驗學生臨時的反應能力,因此很多學生都出現了正確率不高的情況。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對于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豐富學生口算經驗,讓學生的計算能力能夠有效提高。
例如,在“計算圓的面積和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有很多練習題都是與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相關,而這些計算中有很多常見的數值,記下這些常見的數據,對于學生的口算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如圓周率為3.14,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有看到3.14×2,3.14×3,3.14×4等與3.14相乘的簡單乘法。教師就可以把這些常見的計算羅列在一起,讓學生快速記憶這些乘法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乘法,如11×11,11×12,11×13,11×14,12×12,13×13等。這一類比較常見,但是計算又存在一定難度的題目,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學習這一類計算的快速計算方法。尤其是對于這一類比較有規律的計算題目,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自主探究,通過筆算的方式算出這些題目的正確答案。最后讓學生探究這些題目的計算存在哪些規律?是否可以類比到其他同類型的計算題目上?當學生找到規律以后,口算能力自然會快速提升。
總之,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剛剛起步,而計算能力作為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基礎,更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差異關乎學生解題效率的差異,擁有較高的計算能力對于學生今后更高難度的題目的解決也非常有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充分重視對于學生這一項基礎能力的培養,將計算能力的提高融入各個環節之中,保證學生在完成題目的同時擁有更高的計算準確率。
[1] 謝晶晶.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8(34).
[2] 吳珠鳳.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體系下運算能力的提升[J].新課程(中),2017(11).
G622
A
1002-7661(2022)22-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