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暉
(江蘇省常熟市張橋中學 213000)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們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化,教師雖然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但是學習效果卻并未見提高.這主要是因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教師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存在著分組比較隨意的現象,常常會讓學生自愿分組,或者根據學生的座位進行就近分組.這種分組方式比較快捷方便,但是卻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忽略了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在思想意識上,并沒有足夠認識到,科學合理分組產生的教學效果會優于隨意分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對學生不夠了解.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在很多鄉鎮學校,一個教師要負責好幾個班級,教師沒有過多的精力對學生進行了解,在教學上更趨向于表面形式,并不真正追求教學效果的提升.由于分組的隨意性,致使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起到互補的作用,沒有凸顯出教學效果,還影響了課堂紀律,讓部分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卻呈現出形式主義.
部分教師在講課時依舊以傳統的教學為主,只有在公開課時才會采用這種形式,這種形式主義作風阻礙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師雖然也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也常常采用這種形式,但是主要是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追求表面的效果,缺乏實質性的內容.沒有精心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和問題上,呈現出隨意性,該展開小組討論的環節,進行了統一的教學,該統一講解的地方卻又展開了討論,沒有發揮出小組討論的作用,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流于表面的形式.
教師要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效果,提高自身運用科學行進教學方法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開放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環境比較自由活躍,這樣課堂的紀律相對松散很多,尤其是在實踐教學中,有時教師會布置了實驗任務,就讓學生們分組實驗不予理會了.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比較放松置身事外,在小組任務里濫竽充數,通常小組合作的任務都是由一些學習態度比較積極,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完成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根本不參與任務討論和實施;有些學生比較自卑,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發表了也可能因為不正確被否定;有些學生比較強勢,再加上學習能力比較強,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等.這些都就極大地影響了小組合作的效果,使小組合作成了部分學優生的專場,沒有發揮出合作的作用.
在實施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導致實施的過程不好把控.因為也不確定學生們需要多久才可以完成合作任務,如果留的時間短,討論不出結果出來;如果留的時間長,又有可能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如果教師在思路上指點,很容易讓學生們的自主探索失去意義;如果不指點,學生們可能久久討論不出結果來.此外還有可能發生學生們合作討論過程中,發生爭吵的現象,小組成員間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爭吵,小組與小組間也有可能,會因為爭搶實驗器材等問題而發生爭吵,總之也會有很多意外因素出現,教師們只有不斷的總結經驗,提高自身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的能力.
教學評價與教學考核是重要的教學管理環節,也是檢驗教師水平和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機制與考核機制,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但是真正教學質量如何,沒辦法有效的進行衡量.
比如學校會通過公開課的形式,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但這種時候會更多的關注教學的形式,關注教學的氣氛,而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效果、合作過程,無法有效的進行評價.教師在對小組進行評價時,也會更加關注小組的完成任務的準確度與速度,對于一些個人比較積極,但是小組效率慢的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其積極性.對于學生在個人基礎上的進步,較難顯現出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參與積極性、學習態度、創新意識方面的評價相對較少.
以上這些現象都是小組合作學習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針對以上這些問題,筆者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個性特征、興趣愛好都不同,無法把學生們具體的量化進行分組,但是在分組過程中,還是要盡量合理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讓人盡其才,提升小組的整體能力.
教師首先要端正教學的態度,要注重教學效果的提升,而并不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要從思想上意識到行進教學方法的作用,然后克服各種困難,充分發揮合作教學的優勢.其次教師要花精力對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解,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聽教師的話,喜歡參加教師的教學活動.
在掌握班級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對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理的分組.小組的人員控制在4到6人一組,小組成員的總體水平要相當,這樣可以通過小組間的競賽來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水平相當可以使競賽更加公平.每個小組要配置一個學優生,一個學困生,一個紀律員,一個小組長,一個資料員,一個活躍成員.學優生來引領合作思路,紀律員負責維持紀律,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資料員負責收集資料,活躍成員負責帶動氛圍,發散思維,讓每個成員都有任務在身,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增加他們的合作意識.
針對上面小組合作問題中,論述的幾種比較典型的小組成員,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嘗試.讓不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成員,來負責小組任務的分配;讓紀律不好的學生來管小組紀律;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短板理論,讓每個學困生成為小組的代表,在進行比賽或者代表小組回答問題時,都由學困生來代表小組,這樣會更大程度的發揮小組的作用,也避免學優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見得絕對有效,教師要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屬于自己的,適用于本班的教學經驗.
教師要提高自身使用小組合作教學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對這種方式進行充分的利用,在不斷的經驗總結中,提高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發揮小組合作的教學優勢,而不是只在公開課中用,只用小組合作來豐富教學的形式.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充分掌握教學的內容,提前備課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予以考慮,對小組合作的問題和合作時機進行合理設計,對小組合作的過程進行合理的把控.
在選擇小組合作問題時,選擇一些具有討論價值,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學習內容.當學生對問題有多種看法時,讓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思路對問題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當學生對知識產生疑問的時候,也適合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大膽質疑,深入探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體會;當學習中遇到開放性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問題進行發揮;當學習中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團隊的力量完成對知識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物質的狀態及其變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學習,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聯想一下:夏天高溫天氣,為什么有時向地下灑水,會覺得變涼爽了,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為后面的學習進行鋪墊.當學生了解了物質的不同狀態后,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生活中物質變化的現象進行列舉.
為了提高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對合作的過程進行合理的把控.教師在選擇討論問題時,要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可以通過短時間討論完成的問題,如果問題比較難,可以分成幾個問題,逐步的進行討論,讓討論的難度遞進式上升,避免把一個復雜的問題讓學生一次性討論,造成合作討論的時間不好把控.
教師在布置了討論任務后,要給學生留一些進行思考的時間,根據教學安排,合理設置小組合作討論的時間.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對小組討論的時間進行靈活掌控,如果時間充裕,就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如果時間實在不允許,就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要巡回觀察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討論積極性、個人的進步進行觀察,以便在以后的教學評論中,對學生的積極表現予以肯定,并且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最后,還要預留一定的時間,對小組討論進行評價和反思.
在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時,要更加注重小組合作的綜合效果,注重教學效果的提升,注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注重學生團隊精神的建設.教師在對小組進行評價時,不光要考慮小組完成任務的速度與準確度,還要對小組成員表現出來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進行肯定,對學生個人的努力與進步進行肯定.
而且,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給予簡單的評價,還要豐富評價的形式,比如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乃至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等,為此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之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來引導學生互評,以便學生能夠認真的聆聽他人的發言,并以手勢來表示出對與錯,同時采取流利、科學的語言加以評價,促使學生共同去探尋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由此積極的改正與完善,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運用,可以讓學生看到團體的力量,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通過親身參與討論與實踐,促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來延伸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不僅會幫助學生突破所學的物理重難點知識,還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會與記憶,以此來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與學習能力,最終在整體上實現初中物理教學質量與實效性的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