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貴
(江蘇省江都中學 225200)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一詞,并緊緊圍繞數學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等,不斷加深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深度以及寬度,以促使學生經過深層次學習,實現其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各項能力的提高,并促使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第一,對新課程、新教材理解片面.新課程改革給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目標,新教材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契合了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但是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由于對新課程、新教材理解不夠,依然以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將數學課堂演變為“教教材”的過程.另外,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中內容,照本宣科地開展教學.在這種機械性的學習模式下,學生逐漸喪失了數學學習熱情,難以滿足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
第二,片面化追求探究學習模式.面對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相關教學要求,指導學生實施科學探究,促進數學知識的有效構建,從而使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以及能力得到全面發展.但教師在具體開展探究式教學時,由于對探究內容、探究學習具備條件認識不夠,常常不管不顧學生的實際能力,一味地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如此,難以實現探究式教學的價值,無法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第三,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思維體驗.高中數學的實際組織和開展教學時,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探究,雖然開展了相應的探究學習,但缺乏思維活動的組織,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與啟發.這種狀況下,就會影響到數學課堂的具體教學效果,并影響到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的提高.
第四,過分關注課堂趣味性,忽視數學本質.許多的數學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常常將“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作為首要任務,一味地營造教學情境、對數學知識過分包裝等,致使數學課堂雖然趣味性極高,但忽視了數學學科的本質特點.如此一來,致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難以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既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開展的方向,也是教學活動開展與落實的歸宿,只有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面對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科學設計教學目標:首先,對數學核心素養內容、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等,展開全面、深刻的分析.結合六大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將“三維教學目標”實施整合.以此為基礎,立足于學生自身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狀況,構建與數學學科素養相符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結合明確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并站在宏觀的角度上進行分析,以微觀角度作為突破,最終促使學生在明確的學習目標指引下,加深數學知識的學習,達到更高層次的水平.
多數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厭煩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促進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鑒于此,依據高中數學的學科素養所提及的相關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和優化課堂教學,注重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與趣味性,從而使學生更主動的參與至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及探究中.一方面,教師可靈活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動態化,給學生的多重感官進行刺激,不斷喚醒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2.3.1 數學抽象素養培養路徑
抽象屬于數學知識具備的基本特點,也屬于學生進行知識體系構建的重要過程.鑒于此,立足于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所提及到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數學抽象素養具備的內涵,通過概念形成的具體過程,引導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當中,形成強烈的數學抽象素養.高中數學教師在落實數學抽象素養的過程中,可以數學概念作為切入點,結合一定的數學情境、生活案例等,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具體化,使得學生在生活案例和情境中,更加容易掌握數學概念的本質.同時,學生在掌握數學概念的過程中,也逐漸學會了抽象方法,實現了學生數學抽象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指數函數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抽象素養時,就結合這一概念,從學生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結合人口增長模型、碳14的衰減模型,創設出相應的學習情境.然后,數學教師可指導學生位于相應的情境中,借助小組合作、交流等途徑,從中將指數函數的一般模型歸納和概括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在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中,不僅僅獲得了指數概念,也發展了學生的抽象素養.
2.3.2 發展學生邏輯推理素養
邏輯推理素養貫穿于整合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指學生在已有的數學基礎知識上,以已知命題作為切入點,對其展開推理、演繹,最終得出新命題.要真正實現這一數學素養,教師必須要對數學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公式、定理、法則、性質的探索和推導當中,實現其邏輯推理的學科素養發展.例如,在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教學中,教師就以高斯算法作為切入點,引領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原則,逐漸完成前n項和公式推導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數學知識的“搬運工”,沒有直接將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最終促使學生邏輯推理素養的發展.
2.3.3 數學建模素養的培養
數學建模作為高中數學的學科素養之一,其主要是對學生自身的問題發現與解決的能力進行培養,以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落實.因此,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基于數學學科具備的特點,選擇和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以促使學生依據生活素材,逐漸強化自身的數學建模思想,并促進學生形成相應的建模能力.例如,在開展“隨機事件及概率”的教學當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素養時,可將生活中拋硬幣的案例融入其中,引領學生結合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實例,對概率知識展開講解、分析.接著,指導學生結合數學建模思想,對這一數學知識進行轉化,使其逐漸成為抽象的數學思維.
2.3.4 數學運算能力培養
立足于數學學科具備的特點,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關注學生運算能力素養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運算法則,結合不同的數學問題,選擇不同的數學運算方法等.基于此,教師應做到:首先,引領學生夯實數學運算基礎知識.具體來說,指導學生熟練掌握數學概念、數學法則、數學定理、數學公式等,為其更好地開展運算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引導學生學會問題轉化.問題轉化是培養學生運算素養的關鍵,主要是將復雜數學問題逐漸簡化,以此使學生位于代數問題的圖形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轉化中,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再次,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明確運算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算素養.最后,在做題訓練的過程中,還需與數學問題的相關狀況結合,選擇最佳且靈活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2.3.5 培養數據分析素養
數據分析素養是數學教學開展的核心目標,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通過數據進行問題解決意識的增強,逐漸養成借助數據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并靈活運用數據探索事物的本質、規律和聯系等.面對這一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數學教師需注重教學模式的轉變,指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收集數據,并對收集到的數據展開分析,最終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2.3.6 培養直觀想象的素養
直觀想象的素養主要是對學生應具備的直觀想象、空間想象能力進行培養,逐漸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事物的本質.面對這一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靈活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在視覺的刺激下,分析數學問題的本質,并發展自身直觀想象素養的能力.
高中數學的傳統化教學當中,教師更多的是通過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查.同時,以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數學成績的唯一標準.但是在新課改下,依據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相關要求,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因此,數學教師需立足于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促進教學評價的進一步優化與改進.首先,數學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的提高,以促使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更具客觀性與全面性;其次,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注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凸出,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評價中,積極開展生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等,不斷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高中數學的實際教學當中,需明確培養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并依據當前的教學問題,促進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內容及評價的優化,從而使高中數學的具體教學效率得到切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