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金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路實驗學校,江蘇 宿遷 223800)
要想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老師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利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新型的課堂教學,并且要在具體的時間過程當中。堅持對教育有效性的探索,做到既要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要時刻關注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生很難根據個人思想情感對語文教學內容加以解讀。從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來說,大多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都在盲目地進行模仿,不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和實質,從而無法體現出學生個人的真實感受。再加上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一些原因,大多數老師認為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提高教學水平,但是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反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過多的教學形式化阻礙了學生對于語言的學習能力和感悟能力。并且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會認為只需要完成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就可以掌握更清晰全面的知識,從而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但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入,在考試過程中只能夠生搬硬套地完成知識的解讀,很少學生能夠對知識靈活運用。
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和班級的情況不做詳細的了解,只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在教學的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方法也過于單一和陳舊,每節課的內容都大致相同,都是對生詞生字的認識、對課文的閱讀等,老師對課文的內容或者段落含義的講解大多數是走個過場,很多細節講得都不到位,沒有達到實質性的語言學習。雖然老師目前已經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不足,開始采用游戲化教學、分層化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在采取創新教學模式時仍然未脫離傳統教學思路,仍然讓學生以課本為依據展開學習,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注重外在,并未得到全方面地創新,導致教學創新僅僅停留于外在形式。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能力也有著差異,老師對于學生的階段性特點過于模糊,在學生學習的敏感期沒有做到對學生閱讀理解的培養。比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忽略了對詞語和課文的朗讀教學,高年級忽視了對學生語法的教學,只注重對于文章內容的分析。而新課程的標準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勢必要關注到每個學生,提高每個學生的文化素養,關注每個學生的語言能力,將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出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現實情況卻與之相反,老師只注重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同時即便同在一個屋檐下的班級同學,學生之間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也有著極大的差異。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探究會由于學生的成長經歷和知識結構水平存在極大的差異,所以老師必須要對學生展開分層化教學,才能夠在學生個人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但目前老師并未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按照統一的教學標準評價學生,要求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會認為教學難度過大,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而部分學生則會認為教學過于簡單,只需要簡單地理解即可,導致學生出現“后進生學不會,優等生學不夠”的情況發生。
小學語文能夠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課文文本,其本身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良好的吸引力。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能夠有較強的把控能力,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造就了他們活潑好動的特性,對新鮮事物都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因此一些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如果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就會造成教學氛圍的沉悶,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調動,造成學生學習特別枯燥的現象,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信心,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教學目標就無法高效地完成。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過于消極,言語上有過激之處。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老師進行激勵,積極的評價能夠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在小學期間,很多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鼓勵和引導,因此老師不應該只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還要提高自己的評價能力。采用溫和的語氣和態度對學生進行鼓勵,促使學生獲取成就感,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學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老師在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其實擁有非常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前準備工作的,老師只有在進行上課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設計好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活動,才能夠在真正的上課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很容易忽略對于課前準備工作的實施,忽略了課前準備的重要性,大多數情況下不做準備就開始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雖然這部分老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也有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缺少了對于學生學習的針對性,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強弱點來進行有效的分析,不能夠促進學生的查漏補缺。因此老師進行課程開始之前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和方式開展一個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老師務必不能忽略課前準備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要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弱項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老師只有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才能夠防止在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等,做到萬無一失才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有著莫大的幫助。
比如,在對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講解過程當中,老師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充分的準備和設計,制定教學步驟等。通過對于作者王維的介紹,什么朝代的人、出生年月等進行初步的了解,隨后在讓學生針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個題目進行分析,讓學生們具體分析一下為什么作者要用這個作為題目,這個題目好在哪里?在此之后,老師再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每一句詩詞進行詳細的剖析和講解。當老師在講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候,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句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可以得出這兩句體現了作者逢年過節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在自己的教學計劃當中設置一些教學活動,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更好地渲染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作者情緒的感染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老師利用課下時間對教學設計進行充分的準備,計劃好自己的教學步驟,對保障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的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對學習抱有高度的興趣,主動自覺地對學習任務進行不斷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那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越高。有相關專家通過實驗研究表明,通過興趣激發的學習,人們的積極性會增加3-4倍。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點燃學生渴望知識的“火藥”。老師們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在上課一開始引發學生的興趣就是其中的一種。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的引入,老師要將課堂教學轉變為一種對知識奧秘的探索活動,在教學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
比如,在進行課文《小馬過河》的教學時,老師在學生通讀課文之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小馬在過河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他們都是怎樣說的?小馬最終得出的結論又是什么呢?”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開始在課文當中找尋答案,這樣的教學活動就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老師采用開端設疑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節課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就要從重視教學開端的重要性開始。
除此之外,可以讓學生和實際生活產生聯系,從實際生活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老師在進行上課的時候,窗外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夾雜著電閃雷鳴,大雨點子噼里啪啦地落在窗戶的玻璃上,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著學生都往窗外看。這時學生們也都無心聽課了。老師就可以借此機會,組織學生都站到窗戶邊上看雨,隨后引發學生的思考:“同學們,你們看著窗外的大雨能想到多少描寫雨的詞語呢?”學生們通過老師的提問開始在腦子里瘋狂搜索關于描寫“雨”的詞語,然后開始爭相回答:大雨滂沱、暴風驟雨、大雨傾盆、滿城風雨……短短的時間內學生們就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口頭作文課。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激起了學生們的表達欲,也鍛煉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們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夠喜歡上學習,在課堂上積極地進行參與,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自覺地進行問題的提問,積極地參與小組討論,想盡辦法解決一些難題,這時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已經不是分數了,而是對知識的完全掌握和運用,由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達到了。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些依靠信息技術的先進教學方式逐漸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并且能夠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起到積極的作用。多媒體教學是信息化技術的產物,同時也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一部分的課堂教學實踐,從而有效提高上課的效率。除此之外,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能夠為學生們的學習帶來更多的趣味性,學生們也對這樣的現代化教學方式非常感興趣,因此在一些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能夠更加投入和積極主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還是有很大優勢的,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為學生展示一些教學圖片、視頻、音頻等。就比如老師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視頻時,學生就能夠通過教學視頻對所學的課本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學習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的時候,由于學生對于西方的歷史文化了解地比較少,所以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在開始上課之前通過觀看電影版《魯濱遜漂流記》的片段幫助學生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歷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好奇心。隨后老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這本書在西方文學上的地位以及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并且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時不時地穿插一些電影小視頻。比如在講到主人公在荒島上求生時,可以為學生播放我國解放軍是如何在荒島上進行求生的視頻。通過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在聽課的過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利用這樣的方式也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提高教學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開展課堂的互動,是進行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存在,利用良好的教學互動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促使學生更快地投入到教學當中,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習。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開展教學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論是哪一種教學互動,只要采取了有效的教學互動,就能夠對教學氛圍進行改善,將原有的緊張、乏味、枯燥的氛圍活躍起來,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愉悅。為了使互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開展,老師可以將課堂的互動環節和其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進行整合。
比如,將互動和提問進行整合,老師可以在提問的環節中實現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可以在提問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精衛填海》這篇課文時,老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精衛是一只怎么樣的鳥兒呢?”學生們對于這個神話故事在學習之前就會有一定的了解,通過老師的提問,學生之間結合課文和一些課外題材進行問題的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踴躍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很好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利用這樣互動的方式,不僅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老師不能故步自封不做教學方式的創新,也不能夠過度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而忽略了教學效果和目標的實現,所以老師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結合實際的教學材料,不斷地總結經驗,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不斷保持著探究的精神,對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使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