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鳳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幸福里實驗小學,江蘇 淮安 223400)
音樂課堂中的信息技術是通過計算機智能交互屏、網絡信息技術、應用軟件等手段把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展現和傳播出來的,比如歌譜、歌詞、音樂常識、樂理知識、音頻視頻、圖畫圖像等等。現在的學生都是伴隨著新技術、新產品成長起來的。計算機對于學生們來說并不陌生,各種音樂制作軟件、繪圖工具,他們也經常接觸和使用,教室中的交互式電子觸摸屏是他們習以為常的教學設備。因此教師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各種軟件中的特殊功能、音視頻、音效、智能交互屏軟件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滿足學生對音樂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氣氛,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本文從信息技術的特點、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性使用策略、如何提升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堂信息技術有效性運用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
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網絡給教育工作帶來許多便利,也給學生們獲取知識提供了重要平臺,使得許多資源可以在教師和學生間共享。以前的音樂課堂教學工具單一,使學生獲取音樂文化知識的途徑變得很少,而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逐步發展應用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越來越豐富的素材。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相互之間還可以更便捷地交流學習。
比如,在執教二年級上冊《小寶寶睡著了》一課時,教師精心制作了動圖,圖中夜晚蔚藍天空的月牙上坐著快要睡著的寶寶,月牙像小船載著寶寶隨著歌曲的韻律輕輕搖動著。學生們看著這幅動圖再聆聽這首歌曲,很自然地就跟著歌曲旋律輕輕唱起來了,身體也在隨著歌曲旋律擺動。美妙的圖片和音樂的融合使學生更有興趣學習,更能感受歌曲安靜、輕柔的特點。這樣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升了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以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只能夠用液晶屏中電腦的播放器給學生播放音頻,課堂上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歌譜聽音樂,使學生不能直觀具體地感受音樂,音樂課堂的索然無味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使用,一些比較難理解的音樂欣賞課可以變得生動有趣。作為一線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的便捷,在備課時到網絡上查看并下載需要的教學資源,課上供學生觀看、學習,甚至可以讓學生去寫、去畫出對音樂的感受。比如筆者在2020 年10 月縣教學研討活動上執教的蘇少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欣賞課《獅王進行曲》一課時,首先在網絡上下載了森林里的動物、獅子的圖片,然后制作成PPT,用希沃易課堂軟件播放。學生們聽著音樂,結合圖片就能深深感受到獅子大王的威武。在聆聽獅王吼叫的音樂片段時,筆者引導學生們用圖形邊聽邊在屏幕上表示出吼叫聲的高低、強弱。圖畫和音頻的結合,用自己的方式在觸摸屏上畫出音的高低、強弱,這些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使用讓學生更能體會到音樂中獅王的形象,也很大程度上幫助到了教師的教學,使得教學更有趣精彩。
例如在筆者任教的學校教學研討公開課活動中,學習了蔣疊鳳老師執教的蘇少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打掌掌》一課。蔣老師在正式上課前播放了一段同學們都喜歡的音樂游戲視頻“對拍手掌”,視頻中的小朋友隨著音樂邊唱邊做擊掌的游戲。欣賞視頻時蔣老師引導學生們邊聽著音樂邊觀察游戲的玩法。然后她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動畫播放可放慢速度的功能,將音樂游戲的玩法分解給學生模仿,然后引導學生隨著音樂體驗“拍手”游戲。學生們被畫面中有趣的游戲場景和音樂的律動感打動了,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律動了起來。那么這節課接下來的學習中就充滿了歡聲笑語,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顯著。這樣豐富多彩、饒有趣味的信息技術的使用,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歡樂。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是一門美育課程。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能夠使音樂課堂更有效,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感受美、體驗美。2021年4月15 日筆者在金湖縣舉行的網絡名師教學研究活動中有幸學習了金湖縣育才小學丁慧老師的《野蜂飛舞》一課。丁老師通過多媒體將主題一顯示在音頻軟件中,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加深了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學生充分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學習第二主題時丁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平板的畫圖功能,通過選擇不同顏色、線條、圖形等表達自己對主題二部分的不同感受。充分利用希沃易課堂,及時地呈現學生們的精彩創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加了學習興趣。在持續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慢慢感受到音樂的美,從而產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恰當地有效性地使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實施美育教育。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信息技術走進小學教學課堂,可以為學生多個感官帶去滿足。信息技術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視頻、有趣精彩的動畫、吸引眼球的圖像,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專注于音樂學習,使得課堂展現形式多種多樣。另外巧妙運用信息技術軟件,使樂理知識的講解不再枯燥難懂。教師運用軟件將節拍、節奏制作成圖像再與音頻結合,這樣更形象、直觀。學生學會后,可以自己在屏幕上畫出節拍的強弱規律、設計節奏型等。這樣有效的信息化教學運用到課堂上更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筆者在一次縣中心學校音樂骨干教師培訓活動中聽過《牧童短笛》一課,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邊聽樂曲邊畫出旋律走向,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聽,能夠感受到他們在積極主動地畫出旋律線。2016 年筆者曾在市中小學音樂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執教《游子吟》一課。課的開頭筆者制作了一組可以循環播放的圖片,圖片的內容是體現母親對孩子那種無私、偉大的愛,有汶川地震中用身體擋住倒塌下來的房屋守護孩子生命,并在手機屏幕上打下:“希望你長大了知道媽媽永遠愛你”的媽媽和孩子的圖片;有清潔工媽媽背著孩子在打掃街道衛生的圖片;有風雪中抱著殘疾兒子的媽媽的圖片。在這些感人的圖片里筆者插入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小提琴版純音樂,學生們聽著感人肺腑的音樂,看著令人動容的畫面,一個個眼含淚水。看到他們很快進入了音樂的意境中,筆者提出請他們說說“為什么流淚了?你能說一個和媽媽之間的故事嗎?”他們在這種溫暖的氛圍中積極地說出了和媽媽的故事。“我半夜里發燒,媽媽背著我去醫院”“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下雨了,我沒帶雨具,媽媽脫下自己的衣服披在我的身上”“我生病咳嗽,媽媽一夜不睡守護我”等等。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制作的課件,讓學生去聆聽、去直觀地感受音樂,在音樂的學習中意識到母愛是多么無私,多么偉大,從而激發他們學會感恩。
信息科學技術的有效性使用不僅給小學音樂教學課堂帶來精彩紛呈的課堂體驗,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幫助。筆者以前上課沒有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上課只是用電子屏幕播放一下音樂,課堂上學生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長期下來,筆者發現他們不太喜愛音樂課堂了。而有效的信息技術會給音樂課堂上帶來各種豐富的音視頻、圖像影音,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比如筆者在執教《小星星變奏曲》一課時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在曲譜中用圖形表示出音的強弱、邊聽音樂邊隨著音樂畫出旋律走向等,促使學生容易吸收和理解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教師還可以利用方便的互聯網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同時可以節省備課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堂教學上。信息技術的更新發展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也使教師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給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嶄新的面貌。
音樂學習不僅是小學課程要求的基礎學科,也是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過程。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使用,讓學習音樂的課堂成為享受音樂的課堂,讓學生漸漸有了審美能力,音樂鑒賞能力逐步提高。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之前先讓學生了解樂曲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作樂曲的背景,這樣學生便能夠更好地學習音樂的相關知識。例如《共產兒童團歌》這一課,教師可以通過媒體播放這首歌曲的背景,讓學生了解這首曲目創作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歌曲由喬宇作詞,也激發了戰爭時期一代年輕孩子的成長。每個段落都以”嘀嗒,嘀嗒,嘀嗒,嘀嗒”結尾,就像號召年輕人不要忘記他們的使命,1957 年,這首歌也被選為電影《紅孩子》的主題曲。這首歌曲由于離現在的生活較遠,教師可以多多運用信息技術播放帶有畫面的與《共產兒童團歌》同時期的歌曲,比如欣賞并演唱《映山紅》《爺爺為我打月餅》等革命歌曲。再運用軟件制作《放牛娃王二小》和《小兵張嘎》等故事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慢慢熟知本課的背景鋪墊。這樣學生便能更好、更快地準確把握歌曲表現的情緒,真正理解、感悟革命的精神和英雄氣概。在學唱歌曲時,通過播放不同音樂節奏的歌曲讓學生體會本課歌曲節奏、力度,并引導學生自主畫出節奏的強弱,更好地歌唱出歌曲的情緒。課的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等相關影片,通過豐富的資源整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體會歌曲精神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從而激發學生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愛國之情。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使用激勵了學生的昂昂斗志,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使用帶給小學音樂課堂的不僅是科技資源,更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上的音樂資源也隨之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多彩,音樂課堂上需要的大部分教學資料都可以從網絡上查找到,然后下載下來。好的信息技術、有效的信息技術才能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比如教師用希沃易課堂軟件的拖拽功能將下載好的視頻拖拽到課前制作好的PPT 中,再播放與之相符合的音頻,音畫結合表現歌曲,還有相應的歌詞出現在屏幕上,課堂就能呈現出非常生動活潑的場面。這對學生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題思想有很大幫助。如希沃易課堂軟件中的“隨聲樂隊”“畫圖”“鋼琴鍵盤”“模擬人物”等大量功能都深受學生喜愛,提高了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所以作為一名長期處于一線狀態的教師應該了解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課余時間大量收集好的教學資源,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利用好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思路,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可以不斷嘗試創新。有效、有趣味的課堂才能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透徹。探索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為學生開辟新的學習之門,是每個教師都應實踐的。
教育部和省、市、縣各級教育部門每年都有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和競賽。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培訓和比賽,積累和提高自己在音樂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作為教師應積極參加縣、市、省級在信息技術運用這一類的比賽。在去年的春節期間和今年的7月,受新冠疫情影響,筆者通過學習和專研在家為學生們錄制了《小傘花》《快樂的音樂娃》和《兩只小象》三節微課。在準備素材錄制微課的過程中,筆者上網收集教學中需要用到的資料,觀看音樂優質課案例,從中學習了音樂課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包括如何操作、如何制作,也通過學習掌握了優秀的音樂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方法。筆者在實踐中感受到,只有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才能將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合理、靈巧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才能讓音樂信息技術具有有效性。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性使用是通過豐富的音視頻、動畫動漫、圖譜圖像、觸摸屏操作等多種表現形式,讓學生暢游在影音交融的學習氛圍中,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走出了單一無味的課堂,營造了一個嶄新的音樂殿堂。同時也促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師們的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使教學不僅限制在課本中的知識,更為學生拓展了很多與課本相關的課外知識。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實際出發,根據音樂課堂的需要有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有趣的教學設計。在這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音樂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有效地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