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社花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江北小學,甘肅 隴南 746005)
主題語境是指圍繞中心話題創設的與語言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真實場景緊密相連的語言學習環境。基于主題語境的小學英語教學面向語言知識的系統性與二語習得規律,以主題為引領串聯起英語詞匯、發音、句式、語法等多維度知識,并倡導以多元化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特定的主題語境下汲取語言知識、了解語言背景資料與文化環境、習得語言運用方法與技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幫助學生凝練使其終身受益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主題語境是指圍繞某一中心話題、以生活內實際語言交流場景為支撐、可連接生活與英語知識的語言學習環境。語言學家弗斯指出主題語境包括兩種類型,其一為以語言知識關系為核心的主題語言環境,即詞匯、短語、句式、段落、語篇及語法之間相互組合、關聯形成的語言知識體系;其二為主題語言外部環境,即由時間、空間、參與者、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等構成的語言使用依托的環境。從素質教育視角來看,小學英語教學不再以英語知識及技能傳授為單一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英語教學綜合培養學生語言知識與技能、語言理解與使用、思維品質與文化品格。因此,筆者認為適用于小學英語教學的主題語境是對語言內部知識架構與語言外部環境的有機整合。在教學中應用主題語境,首先需遵循中國學習者二語習得基本規律,不宜將詞匯、短語等語言知識視作獨立單元,而是要從整體設計層面出發,形成完整、系統的主題知識結構。其次要以主題為引領,以真實的語用場景為支撐,以多樣化學習方式為核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汲取語言信息、文化背景信息,進而對主題形成多角度、深層面的理解。最后要以生活為主陣地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實踐能力,真正以主題連接生活與英語學科,從而使學生獲得核心素養的凝練。
主題語境關注主題引領、真實語用場景及語用實踐,是對傳統知識本位論的顛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傳統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下,因課堂缺乏真實可感的語言環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薄弱并存在畏難心理,經常出現不敢說、不能寫、不會讀、無法用的學習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將詞匯、句式等語言知識視作獨立單元,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機械性記憶、背誦詞匯或語篇。學生不了解語言使用的意圖、難以體會語言產生的文化背景,便不能將所有語言知識構建聯系并存儲在長期記憶內。主題語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按照主題語言場景整理、連接新舊語言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在生活實際語言使用場景的帶領下逐步掌握英語語言規律與原則,并以此為依據串聯起所有分散的語言知識,形成有序、相對完整的語言知識結構后存儲在長期記憶內,可以有效拓展學生語言知識面。
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經常以“中式”思維理解語篇內容與含義,導致其在語言表達、寫作時語言邏輯混亂并難以發現自身問題。主題語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通過主題導入、問題引導、語境探索、拓展學習等逐步培育學生英語語言思維,使其了解英語語言線性特點,掌握語言表達與行文布局的技巧,能夠顯著提升學生語用能力及語用思維水平。不僅如此,主題語境的設置還有助于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價值觀教育及道德教育,通過創設語言環境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及行為,使其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堅毅品格,對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良好素養大有裨益。
主題語境雖然以主題引領、整體設計為核心,但其作用并非局限在語境創設、生活化資源引入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沉浸在主題語境中,感受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趣味性,并通過主題知識的自主建構、語用實踐等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成功感、滿足感與幸福感。相對于傳統小學英語教學方式而言,基于主題語境的英語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加開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合作探究與交流討論中自然而然地學習知識、習得技巧,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基于對主題語境概念內涵、主題語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價值的分析,筆者建議小學英語教師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將主題語境滲透至英語教學全過程中。
主題語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前提條件在于結合具體內容把握主題語境、選擇適宜的主題語境導入方式。“Read and Write”板塊為四篇短小精煉、具有時間關系的觀察日記,記錄小貓出生后的神奇變化。筆者結合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教學基本要求,確定本節課主題語境為“Life is a miracle”。基于主題語境面向語言知識整體性的特征,考慮到小學五年級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對生命的感悟程度較淺薄,語言知識及技能較薄弱,很難使學生對Kittens 的成長過程、生命力量產生整體性與深層次的理解與體驗。為此,筆者以“Life is a miracle”微課視頻為主題導入,學生觀看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色、聆聽充滿生命力量的音樂,在視聽一體化的學習環境內放飛想象與聯想的翅膀。在學生沉浸于主題場景、熱情高漲之時,筆者順勢開展師生對話:
師:What words do you think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life of all things in nature?
生1:beautiful.
生2:powerful.
……
師:“Miracle”means “奇跡”,為何說生命是一個奇跡呢?我們來看看Sara 的觀察日記,感受Kittens的出生、成長與奇妙變化,一起感受生命的力量與魅力吧!
微課視頻及師生對話將學生代入到主題語境中,使其對本節課知識產生強烈好奇心與求知欲。
小學生思維發展遵循由表象到本質、由具象到抽象的規律。主題語境具有整體性與系統性特點,對于小學生而言自主建構主題知識結構、領會語言邏輯關系與規律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搭建思維支架。
在以主題為引領指導學生閱讀“Two new kittens”時,筆者首先以問題支架:(1)What do they have?(2)What can/can’t they do?(3)What are they like?指導學生閱讀第一篇觀察日記。其次,運用表格支架幫助學生梳理Kittens 出生第一天時的形態、特點等。最后,請學生按照第一篇觀察日記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其余三篇日記并在表格內記錄關鍵的語言信息。
上述教學環節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在主題引領下教師教授學生提煉、整理語言信息的基本方法,由學生自主閱讀并建構主題語言知識,既可以使學生將零散的語言信息連接成Kittens 的“生命生長樹”,又能提高學生總結歸納、分析對比的語言思維品質。
“生命”是一個宏大的主題,若想使學生在主題語境的帶領下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有所觸動,形成以英語語言歌頌生命奇跡、表達生命情感的內在動因,便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與補充。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語言知識面、初步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使其感受到自然界多種生物的生命成長規律與價值,切實體驗到生命的多樣性,從而形成正確生命價值觀念。
結合小學生英語語言基礎水平、學習興趣特點、語言學習需求及認知規律,筆者選擇引入繪本閱讀拓展資料:Little Tad Grows up。該繪本畫面精美、色彩豐富、形象生動活潑,契合小學生注意力發展水平及興趣特點。同時,繪本內的語言趣味性十足并隱含著比喻等修辭方法,如在描繪卵的形態時:“They look like a bunch of grapes”等。雖然包含陌生詞匯,但學生通過圖片、聯系上下文也能夠推測詞匯與句子的意義。在以PPT 呈現繪本內容后,筆者請學生按照課文語篇閱讀方法,將小蝌蚪的形態、能力與特征等信息填入表格內,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主題的認知,豐富學生關于“Life is a miracle”主題語境的語言知識儲備。
主題語境是對語言內部知識結構及外部語言環境的有機整合。學生經歷主題導入、知識建構與拓展閱讀后,對主題語境已經形成了較深層次的理解。因此,在實踐應用環節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視野引出課堂與校園,引入廣袤自然與真實生活之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生命體驗的聯想,調動學生頭腦內儲備的所有與生命奇跡相關的英語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的過程,實現用英語歌頌生命,真正以主題語境連接生活與英語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先以多媒體呈現Kittens 與Tad的“生命奇跡”表格、相關圖片等,以提示學生對主題語言知識進行結構化應用。接下來開展師生對話,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觀點、看法與感受。
師:大家覺得蝴蝶美麗嗎?(Do you think butterflies are beautiful?)
生:Yes!
師:蝴蝶是由毛毛蟲蛻變而來的。(Butterflies are transformed from Caterpillars.)大家仔細觀察圖片上的日期,第一階段毛毛蟲的形態、特點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生1:It is fat.
生2:It is white.
……
師:Excellent.Everyone observed very carefully.So can you write a butterfly observation diary like Sara?
通過師生對話、知識提示,學生語言表達興趣顯著提升,寫作內容也清晰有條理,成功以主題語境為引領實現聽、說、讀、寫、生活與英語的結合。
主題語境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學課堂評價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中,用以評價學生主題知識建構、主題語境探索及理解、主題知識應用成效。在前述教學流程中,課堂評價主要體現在師生對話之中,以鼓勵性話語、啟發性問題等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認可、贊賞與支持。因本節課教學涉及寫作,對于學生的作文評價應當改變傳統寫評語的評價方式,而是通過生生互評、“作文檔案”等激發學生反思重構意識,促成學生對本節課主題知識的內化吸收。
當學生寫作完成后,請同桌交換閱讀批改,修改觀察日記內的拼寫錯誤、句式錯誤等,并重新梳理語言組織方式,使日記內容盡可能完整、通順。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將“蝴蝶蛻變第一階段觀察日記”存放在作文檔案袋內,標注寫作日期、寫作主題(Life is a miracle)、寫作內容“The Growth of Butterfly”、寫作時的感受等信息,以此幫助學生積累關于“Life is a miracle”這一主題的語言素材并為后續的自我提升與完善奠定基礎。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學生在主題語境的引領下掌握了主題知識、觀察日記的寫作方法。課外則是學生語用實踐的主陣地。為此,教師需要布置開放性學習任務,將主題語境課堂教學效果延伸至課下及學生生活實際中,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生命情感、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
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僅記錄下蝴蝶蛻變第一階段的觀察日記。于是筆者布置“記錄蝴蝶生命奇跡”的觀察日記寫作任務,將蝴蝶蛻變相關視頻、繪本閱讀資料等發送給學生,學生既可以觀察與瀏覽筆者發送的資料,又可以在生活實際中真實觀察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過程。不僅如此,學生可以在文字記錄的基礎上增加繪畫、貼紙等,通過將英語學科與美術、信息等學科相融合,開闊學生視野。且此任務課下探究活動周期較長,契合英語語言持續性與漸進性的特點,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加深入地感悟與體驗主題語境。當學生探究并完成觀察日記后,請學生將其與作文檔案袋內的第一階段觀察日記作對比,將自己最滿意的觀察日記存放在檔案袋內,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且能使學生常思考、常探究、常提升。
主題語境是語言內部知識結構與外部環境的有機整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主題語境,需要教師深入研讀文本、把握主題語境,圍繞小學生注意力傾向、學習特點及興趣特征等選擇適宜、恰當的主題導入方法,為學生思維發展搭建支架,補充拓展性資源,幫助學生深入認知主題語境,并高度重視知識應用、課堂評價與課后延伸,以此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綜合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