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茜
(江蘇南京市浦口區實驗學校,江蘇 南京 211800)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知識的積累,寫作的經驗很少。那么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讀寫繪”模式引導學生將讀、講、畫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讀、寫、繪畫的有機融合,不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同時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被激發,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鍛煉,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思維活躍、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有插圖的內容更有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情進行閱讀素材的有效整合,為學生進行閱讀排序。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通常適合選取圖畫精美、文字簡潔的繪本。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通過組合不同種類的繪本,這樣更能吸引學生。有些詩詞、兒歌朗朗上口,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例如《春姑娘》《小星星睡覺》《牽牛花》《十二生肖歌》等等,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詩意美。當學生閱讀繪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時,教師可以把上面的圖畫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然后引導學生看圖,對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等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我們一起猜一下,甘伯伯和小動物們在說什么呢?大家一起想一下。”當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時,就可以說:“同學們,我們看到書中說從毛毛蟲變為蝴蝶要吃大量的食物為自己積累能量。那么大家想不想要變得更美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就會七嘴八舌地回答:多讀書、多識字……。這樣繪本就會與學生的生活之間發生緊密的聯系,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當閱讀繪本《奇妙的平安夜》時,這個故事由于趣味性較強,對于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里面有兩個主人公——迪迪、米迪,書中有關于他們外貌的描寫,教師就可以提議:“同學們,我現在為大家描述迪迪、米迪的外貌,大家開動自己想象,把他們畫下來吧。”里面還有關圣誕節的描述,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圣誕節有哪些場景。綜上,低年級學生閱讀素材的選取需要按照“圖片+文字”的形式,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會更加濃厚。又如《我爸爸》這個繪本的封面上就有一個身穿睡衣的男人,這樣學生很快就能聯想到自己爸爸。還有的繪本屬于故事性繪本,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雞蛋哥哥》《螞蟻和西瓜》等等,這些繪本閱讀后教師可以相應地引導學生來講故事。再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里面有一段描述:這塊布料還夠做……,這時教師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學們,大家思考下這個部分省略的內容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被有效激發。
“讀寫繪”模式下,有效地融合了閱讀、寫話,學生不但能夠通過閱讀、繪畫體驗到快樂,同時對于語言的魅力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教師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故事朗讀,方式可以是輪流誦讀,選取的繪本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內容,或者是家長提前準備好的。通過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夠被提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繪本中的圖畫進行仔細觀察,然后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畫中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把繪本中的精美句子、詞匯、段落指出來,然后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繪本中設置得非常巧妙,會有不少的“留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留白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思路展開想象,這樣學生的讀寫體驗會更好。有些故事的結尾讓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么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作品的續寫,寫出自己想要的結局,這樣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就能夠大大提升。教師在運用“讀寫繪”進行閱讀內容講解時,還可以把寫話的技巧講給學生,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就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果讀、寫、繪能夠有效地融合,那么學生的學習空間就能夠被有效拓展,學習的維度也會更多,有助于學生寫話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師可以把圖畫作為契合點,給學生構建寫話的空間。當學生看到圖畫時,由于圖畫能夠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覺體驗,學生從中能夠觀察到內容,找到寫話的主題。以《再游一次》繪本為例,其主要的內容是熊寶寶跟隨媽媽到冰雪世界游玩時發生的奇異故事。教師就可以以“冰雪世界”為主題,讓學生嘗試畫出自己夢想中的冰雪王國。其次,教師也可以從文字出發,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如《母雞蘿絲去散步》雖然數字較少,但是卻能夠把母雞遇到的“劫難”生動地描述出來。教師可以從繪本內容出發,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詳細地寫出母雞經歷的幾次劫難。最后,把寫作手法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繪本內容進行借鑒、仿寫。低年級的讀物常用的修辭手法較多,例如比喻、擬人、夸張等等,這些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夠使作品更加生動,也為學生的仿寫提供了可能。繪本《我爸爸》有這樣的描寫:“我爸爸像……一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該句式進行練習。
現在的繪本不但語言優美,而且故事內容豐富,其中也蘊藏了作者的真實情感。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在讓學生進行作品閱讀的時候,可以好好挖掘其中的內涵。借助繪本中的圖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故事情節的猜想,讓學生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意境。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寫下自己心中的想法,或者自己對于作品的看法等等。這樣閱讀、寫作、圖畫三者就能夠完美地結合起來,通過相互促進,學習就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以繪本《小蝌蚪找媽媽》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把其中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師:同學們,大家一起想一下,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見了鯉魚、烏龜,他們之間有對話嗎?在這樣的過程中,小蝌蚪的樣子有改變嗎?
生:當小蝌蚪慢慢長出腿時,就問鯉魚和烏龜: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接著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當小蝌蚪、青蛙見面時,教師接著引導。
師:同學們,在繪本中關于青蛙媽媽的模樣是怎樣描述的呢?
生: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師:同學們,大家通過描繪感覺青蛙媽媽漂亮嗎?
生:漂亮。
師:同學們,大家再回想下小蝌蚪剛出場的形象,大家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下它們前后的變化。
學生對圖片進行仔細地觀察,借助之前學習的詞匯進行描述:小蝌料的兩條腿長長的,在水中慢慢劃動,激起水中的層層鏈漪。從學生的描述中不難發現,學生已經具備感知美、描述美的能力。學生通過對圖畫進行觀察,然后進行故事情節聯想、猜想、描述,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鑒賞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大家看到的不少繪本都是具有極強的故事性,刻畫的人物形象也是非常鮮明。教師讓學生在進行繪本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該特點。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對繪本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感受,同時學生還要進行相關內容的閱讀,接著還要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自己是怎么看待塑造的人物?大家還可以用畫圖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借助圖畫展現出人物的代表動作,最終達到讀寫繪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以《小猴子下山》的繪本內容為例,這則故事盡管短小、精悍,但是傳達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繪本的閱讀,然后先讓學生體會小猴子的性格有怎樣的特點,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別說說自己對于小猴子的看法。最后,教師讓學生對作品進行編寫,也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傳達出自己的觀點。學生還可以借助畫畫的形式進行看法的表達,教師就可以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想一下小猴子下山后經歷了哪些事情,小猴子一路之上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是它失去的?請大家仔細回憶,并配上插圖、文字,最后再寫下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經過認真地回憶,畫出了小猴子兩只手什么也沒拿,背后有桃子、玉米、西瓜等等,學生在后面也寫下自己的感受:小猴子耐心缺乏,做事情總是三心二意,最終失去了一切。當學生畫出來作品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作品展覽。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這樣畫出來的作品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那么品讀活動主要是畫畫、表演等多種形式。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學生對于作品的體會也會更深,通過進行作品的描寫,學生的綜合素養、寫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某些方面會存在欠缺,但是這樣的年齡階段也有一定的優勢: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等等。低年級學生還主要是形象思維,那么教師在進行讀寫繪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凸顯“繪”,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同時,還要把讀寫繪進行有效地融合,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當學生進行作品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劃分,哪一部分講解的內容是什么,學生都要了解。接著,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圖畫的形式進行作品的展示。最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拓展寫話,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作品的拓展。經過這樣的形式,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均能夠提高。
以繪本《雪孩子》的學習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自主進行文章的閱讀,接著對文章進行層次劃分,然后鼓勵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配圖。根據劃分的層次進行配圖,學生都畫了三幅圖。內容分別是小兔子、雪孩子在一起快樂地玩耍;小兔子玩累了想要去睡覺,屋子著火了也不知道;雪孩子發現后把小兔子成功地救了出來。當學生畫圖完成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嘗試自己敘述文章。教師還可以在文章的結尾處埋下伏筆:同學們,大家猜一下明年小兔子、雪孩子還有一起玩耍的機會嗎?當明年再見面的時候,又會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發生呢?大家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話試著說一下。有的同學就此進行聯想,畫了一幅圖畫,畫中雪孩子和許多小動物一起玩耍,并且他介紹到:“老師,當明年再見面時,小兔子就把自己的好朋友雪孩子介紹給森林里的更多小動物,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并一起快樂地玩了起來。”教師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如果能夠更生動、形象點就更好了。”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其他同學進行猜想,展開想象,為作品展現更多的結尾。這樣寫話形式主要以文章文本內容為主,同時還鼓勵學生進行配圖、創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課堂的參與度更好。
教師在進行“讀寫繪”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自身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當學生處于低年級段時,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繪本。由于繪本故事圖文并茂,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所以,教師就要選好繪本,使學生想要表達,想要進行創作。當學生能夠把閱讀、繪畫、寫作進行有效地融合,那么學生進行創作也是有極大的可能的。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學會如何上傳自己的作品,同時開放評論功能,引導其他人對作品進行點評。
以《蜘蛛開店》繪本為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文中描述的是作者與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可以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收獲,例如繪畫、寫作,也可以借助APP 進行視頻錄制、上傳,或者采用講故事、自編小報等豐富多樣的形式進行內心感受的表達。由于學生不同,那么其能力也會有差異,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方式就行。如,有的學生看了《烏鴉面包店》后,感覺這樣的故事真有趣,自己就可以展開想象,進行自主創作,創作了姊妹篇《烏鴉洗衣店》,主要講述的是小烏鴉家里開了一間洗衣店,有一天父母有事出去了,小烏鴉負責看店。但是洗衣服時卻不小心自己掉了進去,結果出來后自己的羽毛卻變成了白色。由此,不難發現其實學生的創新思維無處不在,借助“讀寫繪”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
綜上所述,“讀寫繪”這種全新的寫作模式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挑選適合學生的繪本,還要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借助“讀寫繪”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寫話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