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雄
(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竹坑小學,廣東 廣州 511300)
新課程改革在我國中小學的貫徹實施,使學校的教育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廣大師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學校對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及方法都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有些學校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發展并不平衡,有些學校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新課程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還面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1]。為此,本文選擇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新變化及其策略為研究課題,以求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
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內涵,必須首先了解什么是德育,所謂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就是指在新課程改革前提下開展的德育工作。它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教育目標;二是教育內容。德育的教育目標有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之分:總體目標的基本內容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愛人民,具有良好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法制意識和行為習慣的一代新人。學段目標有小學低年級目標、小學中高年級目標、初中學段目標和高中學段目標四個檔次目標。德育的主要內容有: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個方面。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特別是2017年8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來,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與《指南》規定的目標還相差甚遠,甚至老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在產生[2]。主要表現在
長期以來,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把追求升學率,最終能考取大學,作為他們的成績來進行標榜,而且可以說這一思想觀念在他們的腦海里根深蒂固。雖然,他們也認同德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從他們所說所做的行為來看,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有的教師只是把德育停留在口頭上,向學生傳授德育觀念只是一種應付差事,不去認真備課;甚至還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升學率,將本來屬于德育的課堂時間,挪為數學或語文課堂時間,給學生潛意識地造成一種德育課是可有可無、可學可不學的印象。而對數學、語文課的學習,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家長卻是另外一種的重視程度:有的教師置國家一再強調的要為學生減負的重要指示于不顧,不僅家庭作業的任務繁重,而且還擅自延長上學時間,延緩放學時間用于補習數學、語文;有的學生家長甚至在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之后,還要另外給學生添加課外作業,連星期天的時間都要占用。教師和家長的這些認知和行為,給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因此,本文認為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關鍵是要轉變教師和家長的思想觀念[3]。
現實的德育內容只給了一個大的教育框架,缺乏教育具體內容,缺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支撐點,缺乏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德育制定的目標也比較單一,德育的內容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缺乏社會生活的實際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不緊密,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顯得有些不協調,不合拍[4]。
現在學校德育的目標有些過于理想化,缺乏實際生活的支撐。中小學特別是小學德育目標的制定,不能光是口號性的,要聯系現實生活的實際,具體制定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目標。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記憶深刻,努力去做[5]。
從學校方面來講,沒有結合家長的愿望、社會多元化對學生的影響編寫既符合黨和國家對德育的總體要求,又針對學校、家長、社會三方的實際情況的,具有實用性的校本德育教材;從家長方面來講,不顧學校對德育的要求和社會現實方面的影響,只從自身的利益來要求孩子;從社會的利益各方來講,在考慮自身發展的時候,沒有考慮自身的發展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什么影響。最終,有可能造成學校、家長、社會的三方努力,互為抵消,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小學生對高、大、深的德育理論既不懂,也理解不了,如何才能使他們對德育課程既要聽得懂,還要感興趣,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德育的切入口,從學校、家庭、社會,小學生看得見,聽得懂的故事開始講起,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地進行啟發式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就知道要尊敬師長,講文明,懂禮貌,愛祖國,將來要報效國家的道理[6]。
小學生的德育,教師講得如何,做得如何非常關鍵。要切實扭轉教師口頭講一套,實際做法又是另一套的不良作風;要切實扭轉過去那種評價老師業績的傳統考核辦法,要把學生的德育成績與語數成績作為同等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學生的德育成績不合格同樣不能升級。對教師的年終業績考評,無論是政治教師,還是語數教師,都要講德育的開展情況,效果情況列入其中一并進行考評,并將考評結果作為將來晉級、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德育的實踐證明,加強學校、家長、和社會的三方聯系和互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極為關鍵。學校的德育要緊密聯系兩頭的實際:一是學生家庭實際。就是要爭取家長的配合,通過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家庭的環境,家庭的教育方式等等;二是社會實際。就是學校要適時與政府部門、學生居住社區取得聯系,爭取得到支持和配合,及時了解社會動態,緊跟時代脈搏,調整德育的內容,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創設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
實踐證明,講授小學生的德育課程,聯系學生周圍的人和事,聯系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具體實際進行德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看得直觀,想得明白,真正搞清楚其道理,記在心里。比如,學??梢月撓当拘?、家庭、社會以及自然界等各層面的具體實際,設計德育的具體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德育的內容,體悟其中的道理。
小學的德育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德育的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和學習素材相結合,分成若干個不同類型,設計成小學生喜歡看的多媒體課件;還可以結合學校娛樂活動的開展,比如開展知識競賽活動、討論學校校風建設活動、文體娛樂活動等等,將德育的內容滲透其中,從中接受教育。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黨和國家對學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的自身職責所在。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當中,難度和問題卻不少,往往在“智”和“德”“智”和“體”這三者之間出現問題,或左或右,很難平衡的擺正位置,需要不斷地進行總結,找出經驗和不足,以推動面上工作的開展。因此,學校每學期或每學年開展一次總結評比,對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很有必要,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德育工作新情況、新問題不容忽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將會影響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诖?,本研究對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進行了剖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六條對策,這就是:結合實際編寫校本德育教材;建立健全教師考評機制;加強學校、家長、社會的聯系和互動;貼近生活實際開展德育工作;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學校定期開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總結表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