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懿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興網絡媒介競相在網絡虛擬空間涌現。新媒體平臺就逐漸成為各國思想文化交融和多樣意識形態傳播的全新場域,同時在新媒體場域下信息技術的更迭也讓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斗爭日益激烈,逐步演變出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途徑多向度、傳播形式碎片化等全新形態。面對時代特征的新變化,需要加深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平臺的有機融合,創新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宣傳方式、增強新媒體平臺輿情管理力度,以達到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新媒體場域下的有效實現,從而提升我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關鍵詞:新媒體 主流意識形態 話語權
一、新媒體場域下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現狀
進入新媒體時代,充斥在網絡平臺的各類海量和龐雜的網絡信息沖擊和擠壓著傳統官方話語權力及其傳播效力,從而導致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被削弱,并且在新媒體平臺的發展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1.傳播主體多元化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逐漸呈現出低準入門檻及低成本的新特性,人們僅僅憑借著簡單的通訊設備就可以在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的生產、發布與傳播,人人都能夠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平等地交流、探討各種類別的話題,同時也能夠自由地選擇接收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如今,傳統的官方媒體宣傳人員不再是新媒體場域的網絡傳播主體,網絡意見領袖、網絡大V、草根階層等新興傳播主體也開始登上網絡話語傳播的舞臺,話語傳播主體的變化使得以往意識形態話語權呈現的一元主導逐漸變為多元參與的話語傳播格局。多元傳播主體通過新媒體平臺產生了“去中心化”的傾向,部分傳播主體由于受到歷史虛無主義這些社會思潮的影響,導致話語表達與主流意識形態相背離。新興的網絡傳播主體的傳播影響力對于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極易被錯誤思想和言論所誤導。因此,這些群體的話語表達在整體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建設過程中需要給予高度重視。
2.傳播途徑多樣化
以往意識形態理論以傳統主流媒體為傳播載體,以單向垂直的傳播形式為主要特征,忽視了廣大群眾個體差異性的特征,造成民眾陷入難以表達自身權益和訴求的窘境。信息傳播模式在信息技術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應用下不斷發生變化,從傳統的單向垂直傳播向雙向互動傳播、多途徑傳播轉變,任何信息都能在極短時間內傳送到各地。多元網絡媒體平臺的出現為民眾自由、自主獲取和傳播信息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信息傳播的吸引力和信息控制的難度。新媒體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負面信息滋生的溫床,但隨著網絡媒介規范制度的成熟、傳播途徑有序引導,這個新型網絡平臺最終也會成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陣地。
3.傳播形式碎片化
新媒體平臺在網絡技術支撐下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為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提供了有利機會。以往西方意識形態的傳播形式已經不能完全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攻擊和破壞,加之網絡媒介技術的更迭更是對傳統宣傳方式產生沖擊,因此西方宣傳資本主義思想改變了以往的直面攻擊模式,轉而憑借著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隱匿特性,將西方資本視角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根植在廣大民眾的生活和思想中,逐步對大眾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盧卡奇認為,“科學也同樣卷入了這種直接性當中……因為它把現實世界撕成了碎片。”[ 1 ]正是由于社會階層分化現象日趨顯著,多元的思想觀念與不同階層群體逐漸充斥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除此之外,人們的閱讀習慣與方式在快節奏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下都發生變化,碎片式的信息內容成為人們主要的接收形式。兩個“碎片化”轉變的出現,說明傳統的意識形態宣傳工作形式已經無法與現實發展狀況相適應,以往生硬晦澀的傳統話語模式需要發生轉變,生動形象的話語傳播形式與碎片式的敘事方式開始成為主要傳播形態。
二、新媒體場域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價值意蘊
公眾的思想認知與生存方式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下產生了新變化,如何培育大眾正確、理性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如何提升大眾對意識形態的認同感,成為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發展問題。
1.培育大眾理性價值觀
在新媒體這個發展趨勢下,“從眾心理”現象層出不窮,擾亂社會秩序的程度不斷加劇。非理性的從眾心理一般會使人們產生盲目并且失去理性的思維和行為,導致群體極端化,危害社會穩定。網絡媒介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的社會思潮進行隱匿傳播的新平臺,逐漸侵蝕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人們對于虛假信息、網絡謠言的鑒別力不斷下降,同時消極盲目的“從眾心理”現象會造成網絡極端群體性現象不斷出現,最終沖擊和破壞現實與虛擬社會的正常秩序和發展狀態[ 2 ]。
因此,培育科學公共理性、引導民眾理性情緒和思想的培養是建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意義所在。科學的公共理性在柔性狀態下引導社會大眾自覺接受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價值觀和思想理念,培養大眾理性、友善地看待社會矛盾和沖突,引導大眾正確表達思想觀點。
2.提升大眾認同感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改變了傳統單向垂直的傳播方式,擴大了大眾的自主選擇空間,網絡語言生態和話語表達方式呈現出隨意性、娛樂化的特征,大眾追求個體的意愿表達和情緒宣泄,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傳統官方話語與平民話語之間的差異、隔閡,民眾更加無法理解和接受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理念,最終提升民眾對意識形態的認同也無法實現。
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能夠幫助大眾提升對社會和國家的認同感,促進“公民認同”氛圍的實現。意識形態反映一定社會階級的利益,建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目的就在于實現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意識形態代表了廣大民眾的利益和訴求,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作為重要出發點。因此,在新媒體場域下建構意識形態話語權,有助于實現黨和國家以人為本的價值指向,讓廣大人民群眾從中切身感受到關懷和重視,從而提升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新媒體場域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提升路徑
當前,意識形態話語權遭遇多方沖擊,面臨著提升解釋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發展困境,應從傳播媒體平臺的融合發展、創新話語宣傳方式以及增強新媒體平臺輿情管理力度三方面提升意識形態話語權。
1.著力推進新媒體與傳統主流媒體深度融合
如今,大眾對于社會信息內容的需求程度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而不斷提升,以往傳統的主流媒體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民眾獲取信息資訊的需求。因此,推進新媒體與傳統主流媒體的深度融合,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效力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全方位、綜合性話語平臺載體的建設是傳播意識形態理論的重要一環[ 3 ]。要將傳統意識形態話語載體與新興媒體網站緊密融合,報刊、網站與社交軟件相互支撐、深度合作,動態更新、宣傳意識形態理論內容,同時還要推進建設意識形態的官方宣傳網站,構筑與時俱進、上下聯動的話語平臺。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媒介的表達和傳播形式,將主流意識形態通過大眾、通俗、形象、貼近實際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大力提升意識形態話語的魅力和影響力。
2.加快創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宣傳方式
新媒體以迅速、便捷、交互性強等特點為優勢博得了人們的喜愛,并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往、交流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因此,創新具有時代性、大眾性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宣傳方式需要依托新媒體平臺將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出去。首先,營造傳播主體與受眾群體的“雙向對話式”互動格局。受眾群體來自不同階層,受教育背景和接受程度都不盡相同,并且在新媒體迅速充斥民眾日常生活的狀態下,受眾群體對于網絡信息的喜好和需求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要以充分尊重傳播受眾群體的個體性和差異性作為傳播意識形態理論內容的基礎和前提,要在雙向互動、平等對話的氛圍中有效宣傳意識形態。其次,發揮網絡意見領袖在媒體平臺的積極引領作用。拉扎斯菲爾德認為意見領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信息的性質和發展趨勢,因此需要將網絡意見領袖的治理工作作為創新宣傳方式的重要方面。要精準鑒別身份,堅決打擊和取締反意識形態、反社會的網絡群體,同時也要注重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正確價值觀的民間意見領袖隊伍,積極廣泛地傳播意識形態內容,強化、鞏固意識形態話語權在網絡宣傳陣地的領導地位[ 4 ]。
3.有效增強新媒體平臺輿情管理力度
為了有效抑制網絡負面信息的泛濫和反意識形態社會思潮的滋生,需要加強網絡空間的信息治理以及網絡話語的引導,通過對信息內容及話語的綜合治理,有利于形成健康、有序、積極、理性的社會氛圍,鞏固意識形態的合法地位。
首先,要健全網絡輿情監管制度,對新媒體平臺中網民的思想言論的新動態加以研判和反饋,迅速甄別網絡虛假新聞和社會謠言,及時發現和抑制錯誤思潮的滋生和泛濫,運用科學的理論回應錯誤思想和觀念,發揮敢于“亮劍”的精神,制定化解民眾困惑、誤讀、質疑的有效策略,以此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解釋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加快完善網絡法律法規制度,動態掌握新媒體場域中的網絡輿論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網絡信息治理體制和網絡治理工作責任制度,對觸及社會道德底線、違反法律法規制度的言論及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和制止,在凈化網絡空間,營造健康有序的話語傳播氛圍中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
【參 考 文 獻】
[1]陳學明,孫云龍.渴望總體性[J].哲學研究,2005(10):26-30.
[2]陳娜.論提升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四重維度[J].思想理論教育,2017(6):75-81.
[3]俞婷,丁俊萍.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析論[J].理論導刊,2019(4):49-52.
[4]蔡泉水,胡伯項.新媒體環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建構[J].江西社會科學,2016(2):234-239.
(責任編輯:劉占行)
313750190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