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姚竹
摘要:高校圖書館是廣大高校師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場所,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正在向著智慧化的方向轉型,本文從智慧圖書館的基本概述著手,分析傳統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型,包括轉型方向以及相關技術支持,然后闡述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理念、原則,最后提出發展高效智慧圖書館的有效途徑,以期對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高校 智慧圖書館 智慧化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也越來越智能化,在服務功能上也越來越完善,為高校師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及個性化服務。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以便為高校師生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因此,相關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及用戶需求,實現技術與服務的創新,促進智慧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一、智慧圖書館概述
1.智慧圖書館的含義
智慧圖書館也可以稱為“圖書館智慧化”,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圖書館與物聯網和云計算有機結合在一起,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核心,根據用戶特點提供人性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的個性化服務。我國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是近十幾年開始的,它是在數字圖書館的基礎上拓展開來的,因此,不但具有數字化圖書館的特點,而且能夠讓用戶體驗到更加精準、更加貼心的智慧服務[ 1 ]。不同于傳統圖書館,智慧圖書館不再受到空間的束縛,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得智慧圖書館服務,提高圖書館的使用效率,促進圖書館的健康、長遠發展。
2.智慧圖書館的功能
智慧圖書館融合了大數據技術、云計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它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傳統圖書館的搜集、收藏圖書資料、為用戶提供借閱書籍、為用戶提供閱覽場所等簡單的功能,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智慧化服務,比如:第一,進入圖書館或借閱圖書可以不再使用借書證,直接通過刷臉或手機二維碼就可以完成;第二,自助辦理借書證、查詢書籍信息、費用扣繳以及借還書,而且可以實現多本書同時借還,利用RFID技術,可以同時識別八到十本書,大大降低了人工的投入成本;第三,二十四小時自助服務,用戶還書不再局限于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實現全天候自助還書功能,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第四,實現圖書盤點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利用盤點車可以對圖書館內藏書進行定位、順架、上架以及盤點功能,即大大減少了由于人工操作產生的錯誤,也減少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第五,實現對圖書館內用電、用水的實時監測。第六,配備圖書館相關APP,方便用戶隨時查詢圖書館信息,并且可以實現網上圖書借閱。當然,這些功能只是智慧圖書館的部分功能,它所能提供的服務還不僅這些。通過先進技術的大量運用,智慧圖書館實現了更多的自動化服務和自助服務,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圖書館的使用率,而且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的貼心服務。
二、傳統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型
1.高校智慧圖書館轉型方向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圖書館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高校圖書館也面臨著轉型,包括對發展方向的調整,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創新以及運行模式的改變。科學技術是推動高校圖書館順利轉型的主要動力,給圖書館的轉型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圖書館的每一次轉型都依托于科技的支撐,經歷了傳統圖書館、自動化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轉型之后,高校圖書館正逐步向著智慧圖書館轉變。當前,5G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圖書館也不例外,借助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高校圖書館正在發生快速的轉變,而且呈現出實踐發展迅速與理論研究的趨勢[ 2 ]。
2.高校智慧圖書館轉型的技術支持
(1)云計算
云計算是一種分布式計算方式,也可以被稱為“超級計算”或“網格計算”,通過云計算,可以在幾秒鐘之內處理數以萬計的數據,從而提供強大的網絡服務。云計算一般具有安全化、虛擬化和整合化的特點,它將大量的計算資源整合在“云”上,以互聯網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數據存儲和云計算服務。高校智慧圖書館需要存儲大量的數據,借助云計算可以實現數據的大量存儲,并且不受存儲空間限制,保證各項服務的順利開展,從而使用戶在訪問智慧圖書館時更加快速。
(2)RFID技術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也可以稱為“射頻識別技術”,在智慧圖書館內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技術,它通過電磁波頻譜來識別信息,具有很強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安全性,而且不同于以往在圖書上粘貼的磁條,它是不可見的,同時,可以存儲多種數據,并且還可以對其進行加密,保證信息的安全性[ 3 ]。RFID還有很多優勢,如使用壽命長、防磁,在各種環境下都可以正常使用,即便是高溫或水下。RFID給智慧圖書館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圖書館使用的效率。
(3)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又可以被稱為“巨量數據”,大數據技術是指大數據的應用技術,它與云計算相互依托、相輔相成。大數據技術具有以下特點,如具有海量的技術、價值密度低以及數據流轉速度極快等。借助大數據技術,智慧圖書館擁有了海量的閱讀資源,并且可以根據用戶的行為建立一定的模型,向用戶準確推送資源,從而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智慧服務職能。
三、圖書館的智慧服務
1.圖書館智慧服務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用戶對圖書館要求的越來越高,智慧圖書館應運而生,它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借助各種先進科技將資源進行收集和整合,從而形成有效的知識化資料,方便用戶的使用,從而有效提升用戶的文化內涵,另外,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此外,為了保證智慧圖書館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及時的更新自身知識儲備,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從而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促進智慧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2.圖書館智慧服務原則
(1)提供個性化服務
智慧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更加貼合用戶的需求和特點,建立高效的服務機制。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根據讀者曾經檢索的內容,分析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喜好,從而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而且可以為用戶閱讀行為進行引導。
(2)提供海量資料
大數據技術為智慧圖書館提供了海量的數據資料,實現各種信息的資源共享,基本上來說,用戶通過智慧圖書館可以查閱到任何想要查閱的資料,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3)堅持以用戶為主體
智慧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較傳統圖書館來說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不再以書籍為本了,而是以用戶為本,將用戶需求作為主體,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借助智慧服務功能,為用戶提供所需服務。
四、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智慧化發展途徑
1.提高智慧館員水平,培養智慧化團隊
智慧圖書館的不斷發展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館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直接影響著相關服務的品質和效果,是圖書館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因此,必須要加強智慧館員的專業培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應用于圖書館工作的開展之中,因此,為了保障智慧館員順利開展工作,不但要具備專業的圖書館知識,還要熟練掌握智能化設備,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社交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作為高校智慧館員,要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有明確的認識,幫助用戶發現知識、搜集資料、生成數據報告,幫助用戶實現知識的升級。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智慧化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館員能力欠缺,不能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智慧化服務,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針對工作內容提供定期的培訓,豐富館員的知識儲備。同時,在招聘館員時,提高招聘標準,優先聘用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專業水平較高的人才。另外,要建立科學的獎懲制度,激勵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確保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全面提升智慧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2.融合智慧校園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
高校圖書館是廣大師生進行資料查閱、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場所,為了更好地服務與廣大師生,可以將智慧圖書館與本校智慧校園平臺集成在一起,做高信息的有效共享。一方面,高校師生登錄校園平臺就可以直接查詢圖書館內資料,平臺通過身份驗證后,也可以直接查詢圖書狀態;另一方面,圖書館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整理師生信息,從而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
3.開展智慧化服務,提升服務水平
我國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開展的,但是發展目標是確定的,那就是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務。廣大師生作為高校圖書館的主要用戶,各項服務工作都是針對他們開展的。對于學生來說,圖書館擁有大量的資源,但是很多學生根本不知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因此,學校要開展一些圖書館相關的活動,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圖書館,從而合理利用圖書館資源。對于教師來說,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各種信息和引導。此外,還可以通過下載高校智慧圖書館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的查閱相關資料或自助借書,使高校師生更加方便地使用圖書館資源。同時,高校智慧圖書館還提供了自助打印服務,借助手機客戶端,傳輸文件至圖書館系統即可完成打印。
五、結語
高校圖書館正在向智慧圖書館轉型,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用戶,智慧圖書館將以數據為基礎,為廣大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全面推進圖書館智慧化的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劉趙為.基于MOA視角與TAM模型的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探索,2021(04):112-117.
[2]婁冰.“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02):106-112.
[3]和旭,邱煜炎.“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與路徑研究[J].黑河學刊,2021(01):98-102.
(責任編輯:姜秀靚)
30835019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