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慶
摘要:高校大學生即將走入社會,學生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當今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看,兩者之間長期處于割裂狀態,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本文針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進行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政教育 融合
引言
進入新時期以來,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和思想隨著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交流,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探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可行性。本文首先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進行了探索。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相關教育主體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通過心理輔導咨詢等方式轉變大學生的認知方式、反應特點,并且預防大學生的相關心理疾病,不斷提高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增強心理防范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全新的體驗[ 1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自覺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責任和使命。采取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素養,使學生能夠在教育中發展,在發展中成長。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區別,但兩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通過兩者之間的優勢結合,密切兩者間的聯系,借助課堂教學活動以及講座活動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二者之間的這種區別與聯系為實現兩者之間的融合提供了條件。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對的對象是全體青年大學生,教育效果受學生的個體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學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健康的心理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只有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社會發展力,能夠接納他人,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不僅如此,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夠擁有美好的心靈,進而借助思想政治課程陶冶高尚的情操,學會熱愛生活,進而在社會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2.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途徑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品質,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 ]。思想政治教育則從學生的精神出發,關注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將兩者之間結合起來,能夠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學習心態和良好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另一方面,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擴充教學內容的同時更好的提升對學生的全面教育。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由內而外的情感和體驗,強調尊重學生、接納學生、了解學生,因此在教學方式和途徑上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更為多樣。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徑選擇
1.加強教育觀念,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相互影響
首先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與教育教學管理者應當在觀念上具備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和整合的思想,這樣才能夠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合二者之間的優勢。具體來說,教師以及學生管理者都要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并且深入了解其發展現狀,認識到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基礎,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學生養成健全人格的前提[ 4 ]。基于這樣的認知,在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才能夠發揮兩者共同教育作用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其次,加強兩者之間融合的過程中,要突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積極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促進兩者之間的協調,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寶貴經驗,不斷優化兩者之間的融合模式及教育模式,這樣才能夠提高兩者之間融合的效果。
2.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一,才能在共同的帶動機制下分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在兩者融合的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體來說,以理想信念作為教育的核心,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同時,以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品質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過程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這樣才能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發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現狀及其問題,同時,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轉變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看法,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以這樣的方式發揮兩者之間的共同教育作用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融合。除此之外,在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之間也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共同分享經驗和教學優勢,用這樣的方法彌補各自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這樣的方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整合更多的優勢資源,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一步提高兩者融合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質量。
3.整合教育方法,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互補
從上文分析來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內而外進行感受。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不僅有課堂教學這種形式,更有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咨詢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視角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樣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例如,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在國慶節來臨前夕,組織學生參與相關主題的講座活動,讓學生通過參加講座了解新中國的發展與變化,在這樣的講座活動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導向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實現愛國主義教育。
4.拓展教育渠道,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用
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互為載體。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學校的報刊廣播、校園網絡平臺、校園電視臺、文化長廊等多種教育載體,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心理知識競賽活動、心理健康沙龍、心理主題教育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豐富學生的管理主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學院的統一領導下,通過相關部門的調控,發揮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學校衛生部門、學生干部等多方主體的管理力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使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由以往的被動教育轉變為主動成長,同時,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除此之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在實踐教育活動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為指導,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為核心,讓學生在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從而使學生在主觀意識上能夠培養健全的人格擁有健康的心理。
四、結語
高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只有不斷轉換思維,加強二者之間的融合,才能夠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幫助學生解決成長困惑,從而提高學生的環境適應力,使之更好地適應今后的社會生產發展,同時加強兩者之間的融合,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幫助青年大學生塑造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社會生涯發展中,能夠自覺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使命,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文系廣東海洋大學2020年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青年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廣東海洋大學文件 校教務【2020】63號))
【參 考 文 獻】
[1]李誠誠.淺談高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發展[J].學周刊.2017(31):5-6.
[2]趙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0(03):65-67
[3]武奇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強心理教育[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04):77-79
[4]黃曉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3):29-31
(責任編輯:姜秀靚)
3795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