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江
(泗陽縣第二實驗小學,江蘇 泗陽 223700)
小學階段學生們處在對任何事都有些懵懂的狀態下,這就使得在基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們也需要穿插一定的道德教育,從而保證學生們的全方位發展。這一階段的學生們,他們有強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時對于知識以及是非對錯,他們沒有清晰的界定以及清楚的認知。因此,在這一階段若是不能夠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很難保證學生長大之后會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而自從孩子成為學生開始上學后,他們每日大部分的時間都留在了校園,這就使得道德教育這一任務不僅僅是家長的,更是教師們的。因此,教師們在完成課程標準中要求的教學任務之后,也應當結合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樹立學生們的優良品質,最終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本文筆者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對于在數學課堂中融合德育內容的可行性以及教學策略進行了論述。
不同于知識點的灌輸,道德教學的教學形式大多在于對學生們思維上的滲透。因此,在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們需要嘗試將道德教學融入學科本身,使得知識與道德的培養能夠做到齊頭并進。數學是一門思維邏輯性極強的學科,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比起知識點的教學來說,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上的培養,這就與道德教育的要求不謀而合。同時,數學是一門追求精確的學科,而小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低下導致他們尚不能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做事也往往丟三落四,顧頭不顧腚。因此教師們要通過數學教育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和照顧他人的品德。而道德教育也正是如此。由此可見,數學的教學與道德教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適配性,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可以達到更好的實際效果。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立德樹人”教學理念已成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教學改革措施。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在展開“立德樹人”教學時,教學活動的設計仍然無法突破傳輸式教學模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落實不夠準確和全面,導致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無法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主要問題發生于以下幾方面:
首先,數學本身在小學教學階段屬于一門相對抽象、邏輯性更強的學科,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想要全方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有一定的難度。
其次,數學知識本身相對抽象,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想要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立德樹人”,需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獨特的德育教育。但是數學教學內容枯燥,難度較高,因此學生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喪失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失去學習興趣,那么主觀學習思維將會很難再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則德育教學部分也將很難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
再次,在當前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然采用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對教師產生極其強烈的學習依賴感。教師未直接點透說明的教學內容,不會對學生造成任何學習情感方面的影響。因此也將導致德育教育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全面滲透。
最后,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并未注重個人道德素養。小學教學階段學生會將教師作為主要學習和模仿對象,所以教師的道德情感表現如何將會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感,但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卻關注如何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很少注重個人道德素養的體現,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由于學生學習出錯而批評學生。這些問題學生雖然不敢向教師進行主動說明,但是都會記在心中,將會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負面影響。綜上所述,在當前“立德樹人”教育體系下,小學數學教師雖然開始將該教學理念運用于教學活動中,但是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大部分“立德樹人”教育措施難以有效完善,“立德樹人”教育落實相對較差。
小學生的閱歷以及判斷力低下,他們會在潛意識中對周邊的人或事進行模仿。小學生擁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甚至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將會超越教師傳輸的知識對于學生的影響。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可以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需要注重自己在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這些動作和語言都會對學生的情感道德造成巨大的影響。良好的教師情感道德體現,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質量,同時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模仿教師,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所以教師需要利用榜樣的作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注意個人言行舉止是否得當,注重展現自我個人魅力,讓學生可以在教師身上尋找到獨特的模仿和學習之處,這樣才能夠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凸顯榜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師注重課堂教學方法和情感態度。教師需要采用大方得體的語言和動作,在對待學生和其他教師以及學生家長時,需要彬彬有禮,從而體現出良好的素養。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當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形象出現在講臺上,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端正個人學習態度,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水平。
與之同時,在數學教材中還存在大量數學家的名人事跡,這些數學家優秀的品格也可以作為榜樣讓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對學生們講述一些數學名人的事跡,灌輸優秀的個人品格,使得學生們的心靈受到觸動后,能夠向他們看齊,激發學生們追求真理、百折不撓、勇于求知的堅毅品質,同時也讓學生們樹立起遠大的理想。
例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他雖然僅有初中文憑,并且因病左腿殘疾,但是卻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數學家。他曾經受邀到東京大學做學術報告,由于他用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最初的諾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師為學生講解華羅庚等一系列數學家的事件,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不是順利完成的。學生擁有了榜樣的力量,將會快速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用數學家華羅庚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精神鼓勵自己戰勝困難,學好數學。
現代社會經濟與技術的發展給予了課堂更多的教學形式與教學資源,也讓課堂變得更多姿多彩。比之單純的教師口述來說,多樣的教學模式更能夠讓學生們對于課堂的興趣受到激發,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之同時,教學模式多樣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新鮮感,讓學生可以在多元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主動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
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法改變數學知識相對抽象的教學現狀。在進行加減法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動畫演示數字的加減,在視頻中,物品數量的增減能夠更直觀地展示數字的加減,使呆板的概念變得生動。同時,視頻的播放還能夠通過聲音等多方面刺激學生們的感官,讓學生們能夠培養出更敏銳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們自身的能力以及學習的水平。學生學習到的數學加減法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讓學生以具體的畫面進行感知與理解,學生在完成與之相同類型的算法時就會想到這些具體的畫面,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記憶壓力,提高學習水平。
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從生活經驗入手,降低知識的解讀難度。以“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相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情境,如:“同學們,當前學校要對操場進行整改,在操場中建設一個噴水池,水池中可以養魚。為了讓小魚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如果讓你來設計噴水池的形狀,你會將噴水池設計成為什么形狀?”隨后學生通過自主實驗,很快就會發現圓形可以為小魚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規范噴水池的設計面積,讓學生利用尺子、繩子測量出最佳的大小,隨后讓學生自主討論如何建設這樣的噴水池。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自主探究,將會理解數學知識如何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解讀與認識。教師可讓學生嘗試使用客觀的思維看待日常生活事物,從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理性。同時教師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進步對國家科學進步的影響與內在聯系,讓學生可以刻苦鉆研數學知識,努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一份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再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堂實踐活動,以此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強學生實際使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統計”相關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場“小小統計員”的教學活動。以抽簽的形式讓學生自主統計在教室中常見的事物,如鉛筆、橡皮、板凳、桌子等。每一名學生都需要根據抽簽內容實踐統計,讓學生擁有自主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感受數學知識的運用方法。
有道是:“言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的存在不僅僅是對于知識的傳授,更是對于學生們的個人品格的培養。教師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若是教師自身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進行道德教學時,教師說的話也難以讓學生們信服,最終甚至會成為刻意地強調而沒有效果,“德位相配”才是教師需要追求的目標。因此,在進行道德教學之前,教師就需要保證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學生們有更強的影響力以及更高的引導效果,促使學生們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以及生活中有更好的個人品質與修養。
因此教師需要高度重視提高個人修養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以下幾點活動提升教師自身道德品質。首先可以在學校內展開教師道德修養培訓。邀請老教師將一些師德師風傳授給年輕教師,引導教師注重個人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品質。與之同時,教師需要不斷加強教學討論,讓教師與教師之間加強討論互動,探索在教學活動中應當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學生,才能夠取得更加積極的教學效果。最后從教學管理方面,為了增強教師的道德品質,學校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表現和道德體現進行匿名評價,以此約束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從而讓教師更加注重于個人情感道德的修養。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個人的能力水平,而是更加重視人才擁有的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時,教師應該積極采用團隊合作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團隊合作的思想。教師在組織團隊合作方式時應該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自身存在的團隊合作意識;第二則是教材中的內容是否可以滿足合作的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合作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條形統計圖》時,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為小組的形式,讓學生搜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點,然后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準備一套合理的課程教案,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夠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團結起來。
又如,在《100 以內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靈活輕松的教學氛圍,以此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興趣。隨后為了調動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項目組,讓項目組之間進行游戲比賽,利用緊張的競賽刺激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計算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和準確度。教師可以在比賽開始之前隨機在黑板上寫下多道100 以內的加減數學題,隨后再讓學生進行統一的計算,比一比哪一個學習小組算得又快又準確。學生為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就會將這些數學計算題分成多個任務環節,分配給小組的每個人,然后學生之間通力合作完成數學運算。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運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學習開展過程中,雖然需要注重為學生預留學習空間,但是小學生學習能力不強,教師仍然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特別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處理人際關系,與他人進行溝通互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的快速提升。而當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矛盾時,教師則可以與學生共同分析矛盾點,讓學生從問題源頭感知個人學習情感和道德思維的不足,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素質教育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對于教師、對于課堂、對于學校的具體要求。“教書育人”這個詞語恰恰道出了教師們的雙重職責,不僅僅是對于知識點的教授講解,更在于對學生們進行人格上的培養與塑造。在小學,學生們能夠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然而他們日后養成的道德修養對生活的影響卻是無限的。在這個一切都處在萌芽階段的年齡段中,作為與學生們的相處極多的教師們,就需要和家長一同擔起教育學生們道德修養的責任,以更多樣的課堂促進學生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