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佩
(泗陽經濟開發區學校,江蘇 泗陽 223700)
英語是一門語言,但本質上反映的是使用該語言國家的人文思想和思維方式,國內莘莘學子在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期間,不只是對這門語言進行簡單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語言背后國家的文化、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日常行為。語言、思維方式和文化是英語學科重要的組成方式。英語教學課堂是加快這些素養形成的關鍵方式。教師需要更加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此為基礎制定出更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而促進英語課堂效率的提升。目前,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已被我國大范圍納入小學基礎課程之中。小學英語教學不單是讓小學生對英語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人生態度以及學習興趣,為小學生未來邁進社會,走入職場打下夯實的根基。但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核心素養的培育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目前國內有關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仍舊在初期階段,再加上我國長期使用應試教學方式,許多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取得更優異的成績,考進更好的學校。小學英語教學也是采用這種方式,太過重視分數的高低反而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起到副作用。
我國長期施行應試教育,導致眾多家長和教師十分看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具體體現在家長和教師過于重視學生成績的高低,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不關注。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期,預先制定好的教學目標和計劃都是以書本內容中具體的知識點為基礎的。比如英語教學中教師總是強調學生的讀與寫,目的是能夠讓班級的小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教師采用讓學生反復默寫與死記硬背的方法,這對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十分不利,而且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次數,也不能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成果。雖然有不少小學生在每次考試中都有著不錯的表現與較高的分數,不過他們仍然十分缺乏有效學習英語的能力,也更不具備相應的英語創造力和理解力。重視小學生的學習、創新以及交流能力,這對小學生學習英語有很大益處。但是在英語教學課堂期間,教師采用的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模式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眾多小學生逐漸成為我國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出現這種情況是我國教育者最不愿看到的事,教育的本質是為了鍛煉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技能,提高小學生養成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不只是讓小學生獲得更多的理論知識,也要讓學生擁有更加完善的人格和道德情懷。
小學生父母學歷的高低與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有很大關系,相較來說,如若一位學生父母有不錯的學歷背景,那么這位小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好。根據學生每次課后作業匯報能夠得知,一些家長并不能對學生做好相應的監督。小學生的成長不單與校內的教師密切相關,更與家中的父母緊密相關。教師在學生上學期間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播、價值觀的引導以及情感的培育,這幾點也需要學生家長對學生進行強化和監督。畢竟學生與家長的相處時間更久,所以父母對學生的監督十分有必要。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講,很多父母是忽視這一點的。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培育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
英語屬于一門語言學科,學習它最關鍵的一點是利用英語進行溝通與交流。基于國內應試教育的前提,大多數教師總是將心血花費在怎樣進一步提高學生成績上,僅有少數教師注意到學生學習興趣點培育。而且大部分教師在上課期間,總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總體是講單詞,讓學生背誦課文,并采用隨機抽背為考查方法。教師未能深刻理解教材與編者的目的,也不曾嘗試采用更靈活科學的教學方式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師給人總體的感覺比較刻板。在英語教學中間,教師總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此種模式下的知識傳輸。英語教師應該跟上教育改革的發展,學習更加先進的教學方式,參考他人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
提高將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要多與課堂中的學生進行互動。可是很多學校在進行英語教學期間總是陷進這一情景之中——學生學習的是“啞巴英語”,學生們比較擅長英語的書寫,但學生對讀與說并不熟練。這種情況和目前我國教育倡導的英語核心素養理念相悖。基于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觀念和實踐操作狀況來講,想要實現學生英語教育核心素養觀念的培育仍需要多方努力和長期發展。
王薔老師提出的有關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創建,重點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期間應該發展怎樣的核心素養。在以往的教學改革中,其對英語學科提出了綜合語言運用水平的英語課程宗旨,將傳統的重視語言理論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目標轉變為多元化發展的綜合目標,促進了以學生發展為本質的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以往的看重對學生知識轉變為重視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既重視發展學生語言能力,也重視培育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以及文化意識,這些都是核心素養下英語學科需要完成的任務。遺憾的是現在的英語教學與這個目標相距甚遠。尤其是目前英語課程不能對學生思維水平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不能將良好的情感與價值觀得以正確引導。另外,目前的英語教學也不能很好地指引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實踐交流和溝通。
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來講,施行引導性教學比“灌輸式”教學的教學效果更好。這是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好奇心較重,且發育不完整,需要教師們認真呵護。教師可以借助對具體教學內容與目標,增強對小學英語課程核心素養的培育,對小學生施行全方面地教學。特別是當小學生碰到一些自身不能解決的難題時,喪失對英語的學習動力,此時教師需要及時進行開導,幫助小學生解開難題,并根據具體的事例進行講解,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循循善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這對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比如在學習五年級“Where is my car?”這一課時,需要學生了解課桌和地圖之類的詞語,所以,教師施行教學期間可以制定詳細的內容劃分,深入分析小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增加小學生間的溝通,創建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了小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期間必須要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讓每位小學生都能做到德才兼備。在進行小學英語學習期間,學生需要仔細理解教材內容,課后認真復習,提升自己的詞匯數量和句式應用能力。但這只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知識內容。小學英語還具有培育學生道德品質的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把傳授英語知識與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結合起來,在課程教育中融合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小學五年級一課My family 內容時,教師需要有效引導學生理解家庭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把自己當成家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這有很重要的意義,凸顯出了“家和萬事興”的觀念,借助這類學習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也讓小學生理解了關于家的觀念,對小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大益處。
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影響重大且深遠。所以,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同時要將更優秀的一面展示給學生,借助自身的形象和素質給學生帶來正面影響。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從教師的發音及對課文的理解形成屬于自己的創新力;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期間,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將自己當作一個正面例子,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榜樣示范,通過示范性教學方式或者較靈活多變的肢體語言進行展現,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記憶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需要重視所要學習的范圍以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要將核心素養當成關鍵的培育方法,系統梳理教學內容,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時,也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外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教師可先讓小學生了解外國的基礎禮儀,在深入學習之后再加以鞏固,隨后借助角色飾演等活動,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僅需要自身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學校、教師和父母的支持,把在上課期間學到的英語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生活中,這可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
語境環境是良好課堂氛圍的開端。以往的英語教學基本都是對典型詞組進行梳理和單詞造句,此種教學模式較單調,導致許多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沒有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定的語境,創建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不僅讓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期間感到開心,也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詞組造句游戲法,將詞組或者句子或者單詞寫在卡片上,通過音樂的伴奏,然后讓學生一對一地做游戲,拿到卡片說中文意思,看卡片內容說英文。這種形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詞匯和句子的印象,也更加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借助這種教學方式,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
在進行英語教學中增強情與景的融合十分有必要,特別是在上課期間,學生能夠借助此種形式增強對教材內詞匯的理解。情與景結合的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設施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并在課堂期間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會產生一種新奇的學習感受,進而激發出自己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習英語效率。這不僅僅是通過教材,也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在中國語境下,輸入框架對英語教學有重要意義。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解決,即如何提高輸入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小學生具有想象力強、意義優先、邊做邊學、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特點。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能夠自然地學習語言,而不是被明確地教授語言。英語教師應該為他們創造必要的環境,使他們掌握一門外語,并確保他們所能理解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在語言學家克拉申看來,可理解性可以通過間接的線索或先前的主題知識實現。通過讓學生理解輸入,教師可以創造與目標內容相關的情境。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兒提供不同類型的輸入。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教師可以使用肢體語言、教材和環境設置使教師的話語易于理解。教師應向小學生提供各種輸入,包括視覺、聽覺和觸覺輸入。英語教師應減少理解的難度和模糊性,創設輕松自然的情境。
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期間,必須要將學生在學習期間發生的情況如實反映,并盡快提出解決的方案,學生在學習期間,由于各人存在的不同,會出現一些差距,這時候教師需要對此進行一些評價與激勵,借助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可以將師生間的距離縮短,可以高效地增強學生和教師二者的交流。學生同時也能夠借助日常的英語學習行為對身邊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也能夠借助此種方式對自身存有的問題進行總結與糾正,有助于自身整體能力的提升。
小學英語這門學科目前已被民眾廣泛接受,在當今社會學習英語十分關鍵,但是目前英語學科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這需要教師加快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比如通過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創建更完善的課堂教學方法,這對增強小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以及未來生活和學習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