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琴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助力核心素養有效提升
葉琴
(江蘇省泰興市濱江實驗學校,江蘇泰興225442)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而且傳統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弊大于利。教育在不斷地進行改革,新型的教育理念也逐漸被大眾認可。教師應該根據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進行不斷創新,改革自己的教學方式。這個革新尤其體現在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方面,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來提高核心素養。閱讀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整個教育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核心素養
在近些年,教育界對于“核心素養”這個詞非常關注。“核心素養”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學生品格、能力等綜合素質,學生在各個學科中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是得到全面的發展提升。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閱讀方面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應該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堂上閱讀而有的一個概念,也就是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的閱讀活動。在課堂上的閱讀材料主要是教材,而課外閱讀的材料和內容則可以非常廣泛,可以是小說,也可以是科普讀物等等,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因此課外閱讀相對于課內閱讀來說,具有較高的自由性,學生在閱讀上的獨立自主性也非常強。但是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每個人在個性特點上有所不同,喜歡的內容也不同,因此在選擇課外閱讀內容的時候良莠不齊,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起到引導作用,可以推薦一些優質讀物供學生選擇,也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核心素養簡單來講就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適應社會發展,豐富學生的品格。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只是引導者。如果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不明確,很容易影響培養效果,造成培養目標的錯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明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且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創新,嘗試新型教學方法,有效地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堂上閱讀而有的一種閱讀形式。課外閱讀不同于課內閱讀,課內閱讀僅限于語文教材或課文內容,而課外閱讀有更廣泛的內容,可以閱讀教材之外的讀物,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想要獲取的知識和信息。課外閱讀是在課堂之外發生的行為,可以在課間、放學后、在家里進行閱讀,是要學生自主選擇發生的閱讀行為,可以是從興趣或者實用等目的作為出發點,并且閱讀目的是獲取內容,學生是不會太過于在乎閱讀形式的。因此,課外閱讀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課外閱讀的開放性非常強,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時間上來講,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沒有45分鐘課堂時間的限制,可以選擇自己閑暇的時間開始閱讀;從空間上來講,學生也不受限于學校教室,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閱讀的地點,可以在家里、圖書館,甚至操場、公園等,沒有任何拘束;從內容上來講,學生可以閱讀教材以外的內容,自由性和開放性更高,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
課外閱讀的自主性非常強,因為它不像課內閱讀有教師和教材的規劃限制。課外閱讀是從學生自身的興趣出發的,學生可以自己決定閱讀內容和方式。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選擇自己感覺舒適的閱讀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段進行課外閱讀。
近年來,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國家也出臺了許多讀書政策,鼓勵公眾讀書、宣傳課外閱讀,例如建造更多的圖書館,還在地鐵、公交站點設置流動圖書館等,全面營造城市讀書氛圍。這也給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學生可以在社會的全面渲染下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提升讀書興趣,開闊眼界。
目前部分家庭在對于孩子的教育觀念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認為只要上課時學好課內知識就好了,忽略了孩子的課外閱讀,認為課外閱讀對孩子的知識學習沒什么幫助。殊不知,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地補充語文知識,能夠有效地促進語文的學習效果。
大部分學校在進行語文學習效果評價時,都是以課堂教學內容為重點,并沒有將學生課外閱讀重視起來,有的學校甚至不做任何課外閱讀的要求。長期下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文學素質難以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很難提升。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因此從小學開始孩子就要面臨升學壓力,因此學校和家庭都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一切都以提升學習成績為主,買的很多課外資料也都是教材學習的輔助資料,比如優秀作文選、題海試卷等。這樣其實并沒有實現課外閱讀的真正目的,學生沒有自主選擇課外讀物的權利,無法真正獲得文學知識,很難達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為了響應國家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促進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學生在課堂內進行閱讀時,教師就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提升閱讀效率。
其次,學校也應當配合教師教學,重視課外閱讀活動,適當減輕作業壓力,增加一些課外閱讀任務。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覺性還是較差的,因此當課外閱讀成為強制性任務時,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課外閱讀的習慣。
最后,小學生選擇課外閱讀的讀物時具有盲目性,自己選擇的一些讀物可能對于文學素養的培育作用不大。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文學性強的課外讀物供他們挑選,促進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材是閱讀能力教學的主要材料,一般教師會將課外閱讀文章作為輔助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材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教材。在課堂中使用語文課本作為主要學習材料是正確的,但是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只關注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沒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時產生厭煩心理。沒有興趣的學習過程是非常機械的,不利于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在學習中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全面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內和課外教學的有效結合,課內教學為主、課外教學為輔,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理解。這種課內外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全方位地促進學生文學知識的豐富度,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例如,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很難體會到失明的人的心境,在閱讀的過程中做不到感同身受,對于內容也就難以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結合課外閱讀素材,給學生提前打下情感基礎,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非常明顯,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有趣的事物,因此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具有盲目性,他們選擇書籍完全是依照自己的興趣,并且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會堅持讀完,不感興趣的讀一半就放棄閱讀。大部分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建立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時只是進行了故事情節和文字內容的瀏覽,沒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并且大部分書籍是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有些內容不利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內學習的知識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同時為小學生挑選一些適合的讀本供學生選擇閱讀。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運用課內學習的知識,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技巧,有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當然,教師挑選的這些書籍,都是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例如,在學習《少年中國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拓展,對《少年中國說》進行全文閱讀。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古文素養,而且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再進行教材中節選內容的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節選內容的理解。相反,在課堂上學習節選內容之后,也能夠引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促進學生在進行全文閱讀時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學生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時需要掌握不同的閱讀方式,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所有的文學體裁。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不同文學體裁的閱讀技巧要進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在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時效率會更高,對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表達的情感也能更容易地理解。而且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積累閱讀技巧,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閱讀能力可以得到質的提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都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例如,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學生會接觸到非常多的閱讀題材,如散文、文言文、古詩詞等。不同的閱讀題材需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感到越來越容易,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信心以及興趣。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只進行課內閱讀教學是不夠的,要結合課外閱讀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并且引導學生讀好書。課堂內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并且語文教材的閱讀內容也非常有限,教師應該在課內閱讀時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還要做一些課外閱讀知識的拓展,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知識。
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后做到落筆于紙上,通過讀與寫的結合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材(部編版)中,第三單元《讓生活更美好》這部分內容是話題作文訓練。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寫作之前,可以提供一些話題供學生參考,如家庭的親情、學校的師生情、社會的誠信愛心等等,讓學生積極地展開想象,抒發自己的感情。
學生只有在日常學習中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中積累大量的知識,才能夠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對于話題類作文可以做到信手拈來。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也已經非常發達,小學生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并且他們也能夠熟練地操作使用。這些電子設備的出現立刻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紙張書本就會顯得非常無趣,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所下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時,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創新,也要轉變學生的閱讀形式,將他們從枯燥的文字閱讀中脫離出來,可以組織討論以及辯論,或者說是讓學生閱讀之后理解角色,進行角色扮演、情節演繹,利用一些新穎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可以讓學生在親身演繹體驗的過程中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讀后感”的寫作任務,在自己有了親身體驗和經歷過后,寫讀后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利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將閱讀變得更加有趣,更能夠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容,要給學生拓展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外閱讀積累中提升文學素養。并且教師應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為學生挑選優秀的文學作品,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1] 李明超,孫開東,張俊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應助力核心素養提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4):16-19.
[2] 馬希秀.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J].天津教育,2019(05):127-128.
[3] 莊玲.立足核心素養,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J].魅力中國,2019(07).
[4] 李潁.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J].家長,2019(04).
[5] 劉芹.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03).
[6] 陳育娟.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初探[J].學苑教育,2019(04):28-29.
G622
A
1002-7661(2022)10-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