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蘭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楊惠蘭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博雅小學,甘肅蘭州730000)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尤其是小學生這一群體,他們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年紀,很多時候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如果班主任不對其進行管理,可能會造成班級秩序混亂的情況出現。所以班級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但筆者經過觀察發現,在現階段的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所選擇的管理模式非常單一且固定,最終的管理效果也不夠理想。因此,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針對班級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有效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基于此,本文就著重探討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新與實踐
班主任主要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主體,班主任的言行舉止以及管理模式將會直接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對于班主任而言,他們必須要深入地進行思考,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人性化,讓學生能夠在健康且舒適的環境中得到成長。但就目前的班級管理現狀而言,與理想中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需要不斷反思,找到管理缺陷,營造優質育人環境。
經過實地的考察和分析,筆者發現目前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仍然遺留了一些問題,取得的班級管理效果不夠理想。第一點就是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時的方式太過于嚴苛。例如班主任認為自己在學生群體中占據了絕對權威的地位,所以他們會直接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命令做事。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口吻過于嚴厲,他們習慣站在制高點對學生提出要求。在這一管理模式下,班主任直接罔顧了學生的想法和感受。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感受到壓迫感會更為強烈,他們不愿意主動地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進而導致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難度變大。第二點是在目前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于很多班主任而言,他們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所以在管理學生時可能很多班主任都會堅持“成績為先”的理念。正是由于班主任這種心理,所以他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很少會跟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知識,也沒有針對目前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充分的思考,對于班級管理的理解非常淺薄化。在這種情形下,就導致目前的班級管理現狀不夠理想。第三點是在班主任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這一主體。其實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并不意味著班主任一人承擔所有管理工作,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翁地位,他們是有一定的能力和資格進行自我管理的。但是目前的小學班級中大多數班主任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他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管理自己,因此對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發展,也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正是因為目前的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創新是很有必要的。經過具體的實踐論證,創新班級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首先在創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進一步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綜合分析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采用對癥下藥的方式,提升目前的班級管理效果,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舒適的班級環境里愉快學習,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其次,通過進行班級管理創新,能夠讓學生和班主任之間構建更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在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學生對于班主任是存在非常明顯的畏懼感的,但是在創新管理模式的過程中,班主任會考慮到這一內容,關注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此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搭建了一個橋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再者,通過對班級管理的創新,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因為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他們自身是不具備良好的管理意識的。如果沒有針對班級管理進行創新,那么很多學生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都會出現不遵守秩序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容易滋生班級不良風氣。但是在進行管理創新的過程中,班主任會明確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在日常過程中能夠遵循管理制度,明白制度的重要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也會引導學生,讓其能夠具備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相信廣大班主任已經意識到了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漏洞,這些漏洞的出現會進一步影響班級管理質量。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班主任必須要針對目前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選擇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文將著重探討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創新和實踐方法。
在之前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認為自己需要對學生發布不同的命令,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不同的事情。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本身就處于一個逆反期的年齡段。在這一階段,如果班主任永遠只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對他們提出要求,其實學生內心是會產生明顯不服心理的,他們不愿意服從班主任的管教。因此,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班主任可以采用恩威并施的模式,除了制定一些管理制度之外,其實班主任還可以體現管理的人性化特點。例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級制度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規章制度,那么學生的行為無法得到約束。但在之前的管理過程中,一般是由班主任確定規章制度,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經常會出現違反規定的現象。因此,在目前的班級管理階段,班主任可以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制定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制定班級制度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制定基礎的制度,然后邀請班級同學一起針對這些班級制度進行討論。在討論完成之后,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制定相應的班級管理制度,并且在制定制度之后,班主任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如果有人出現了觸犯規則的情況,應該受到什么樣的懲罰?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都是一種參與者的角色進行班級管理,在共同配合的情況下,班級管理的效果會更加理想。并且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除了對于那些表現不好的同學進行懲罰之外,也需要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比如針對那些表現較優異的同學,班主任可以設定不同的獎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向班主任提出要求,班主任可以在能力范圍之內給予學生需要的獎勵。借助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目前的班級管理模式更合理化,有效增強學生對班主任工作的配合度。
之前班主任“以成績為先”的理念是完全落后的,在現代社會快速進步的背景下,需要培養的不僅是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具備綜合素質的學生。因此,這也就意味著,學生的道德思想以及學習成績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目前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構建一種更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習成績是班主任需要關注的一部分內容。但除了學習成績之外,班主任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一些日常表現以及學生學習的一些思想是否正確,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核和管理。并且在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采用分層管理的模式。因為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接受能力及性格會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針對這些存在差異的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針對那些性格比較怯懦膽小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采用更溫和的管理模式與他們多加進行溝通,還可以與其家長進行交流,更主動地傾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愿意去傾訴自己的煩惱,然后對學生進行有序引導。除了分層之外,前面已經提到了班主任在管理時需要關注幾點不同的內容,那么在具體的管理階段,班主任需要根據這幾點內容設置基礎的標準以及幾個特定的管理要求,然后通過分層次的方式來目前的管理體系變得更完善,讓管理成效得到更明顯的提升。
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人,在管理的過程中,學生也是管理角色。但是在之前的管理過程中,可能班主任自身并未充分地意識到這一問題,他們大多是以發號施令者的角色管理、引導學生。在這種情形下,未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在現代化的背景下,其實班主任可以針對目前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例如,之前班主任發現自己一個人完成管理工作會承擔較大的壓力,且自己無法全方位關注到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因此,在目前的班級管理階段,班主任可以挑選輔助自己進行管理的學生助手。比如在前面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會針對學生的一些行為舉止、學習成績等多種內容進行考核和管理,在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后,班主任可以針對那些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一個集中評比,挑選適合擔當助手的學生。在挑選完成之后,班主任可以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分組,兩位助手為一組,承擔5~10人的管理工作。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他們需要針對自己負責小組的成員的每日表現等內容進行全方位且完整地記錄,然后向班主任進行匯報。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把目前的管理模式變得更分散化,無形之間緩解了班主任的管理壓力。同時,因為這些學生之間在日常接觸中較頻繁,所以他們之間對彼此的了解是最深刻的。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班主任了解到更多關于學生的事情,然后根據學生的這些表現來針對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更新,以此對于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能夠起到明顯的幫助。除此挑選了班級管理助手之外,班主任可以采用輪換制的模式,如到了一個周期之后,班主任需要另外挑選其他的同學承擔管理助手的角色。借助這樣的方式,讓班級每位學生都有參與到班級管理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除了通過制度約束學生,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更多的是班主任需要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為只有當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成為真正的朋友,那么學生才愿意主動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因此,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了解學生想法之后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比如,在對于剛剛接手班級管理的班主任而言,他們不要急于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學生。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學生的家長以及自己對學生的一些日常的觀察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家庭情況等,然后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放低姿態,選擇以朋友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并且在日常的管理階段,班主任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成長。比如當發現某些學生不自信時,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階段就可以多多鼓勵、多肯定該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有優點的。同時,對于某些學生的進步,班主任需要不吝稱贊,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慢慢地建立自信,在班主任的幫助下能夠變得更加活躍。同時,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班主任也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些獎勵,比如對于那些學習表現優秀的學生,班主任可以頒發一些獎品,對那些不斷進步的學生,也可以提供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且班主任通過這些精神以及物質方面的不同獎勵以及日常的肯定,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能夠改變對班主任的畏懼心理,與班主任更加和諧地進行相處。在這種情形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班級管理的配合度。
沒有任何一位學生是希望自己每天是不斷被管教和約束的,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更加希望的是一種平等自由的管理模式。因此,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不能總是站在上帝視角對學生進行評判,更多的是班主任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和學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保證目前的管理質量。比如,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經常會發現學生之間往往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爭執。在學生出現矛盾和爭執的過程中,班主任在管理時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批評,也不能夠偏袒某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遇到這類的問題時,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的心聲,比如班主任需要分別與兩位發生矛盾的學生進行交談,了解他們的實際想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需要耐心地引導學生,不能大聲地對學生進行訓斥。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達到教育喚醒的目的,讓學生在班主任溫暖耐心的行為之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做法對于班級管理是不利的,也為其他同學做了一個錯誤的示范。借助這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班主任管理的必要性,理解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提升目前的班級管理實效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班級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是在之前的管理階段,可能一些班主任只是注重學生的能力學習成績提升,忽視了管理這一環節,導致班級管理效果不夠理想,并且某些班主任選擇的一些管理模式過于陳舊。因此,在全新的改革背景下,班主任需要進行由淺入深的思考,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更科學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1] 探究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策略[J].國際教育論壇,2020,2(5):182.
[2] 王忠平,趙金貴.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6(001).
[3] 袁久忠.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小作家選刊,2016(035):227.
[4] 王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5(07X):63.
[5] 陳育忠.分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都市家教月刊,2014(006):190-190.
G628
A
1002-7661(2022)10-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