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長安鎮中心學校 徐 丹
社會環境的飛速發展,讓人們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學習、閱讀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對新時代的青少年而言,多讀好書,可以增長學識,豐富自身的文化儲備和精神世界。所以在教育深化改革的歷程中,學校和教師方面都對閱讀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通過引導小學生在人生的初期階段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行為,對其今后的發展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在對農村地區的小學而言,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和滯后性,讓當前很大一部分農村學校的語文閱讀教學都存在不同程度問題,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亟須教師優化辦法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提供更多的閱讀渠道開闊學生的視野,并貼合部分農村地區小學生發展成長特性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改善、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
現階段部分農村地區的教學還存在一定滯后性,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學校的軟硬件設施,都與高水平經濟區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從實際的教學狀況來看,很多農村小學時的課外閱讀狀況都讓教育工作者擔憂,因為從家長或學生本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對課外閱讀的價值都缺少深刻的認知。而且小學生本身的自律性較差,缺少閱讀的興趣,同時在沒有良好的指導情況下,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這些問題都極大影響了當前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和質量。而在新時期的語文課程教學標準要求下,需要減少課業負擔壓力,引導中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所以無論是從教育政策要求,還是從教書育人的角度來看,正確引導小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都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問題。
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經歷為依據,通過與學生在日常中的交流接觸發現,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對課外閱讀缺少興趣。相比于閱讀,小學生更喜歡一起玩游戲,談論一些動畫片。所以呈現了一種現象,即喜歡閱讀的小學生本身就充滿好奇心,對新穎的知識都是求知若渴,而缺少興趣的學生,即使在課后布置了閱讀任務,很多也都會偷懶,強行帶領他們閱讀,學生也會帶有抵觸情緒,都是在懶散和被動的情況下完成課外閱讀,而這樣的閱讀方式,最終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閱讀興致不高,不能主動讀書,所以在閱讀習慣上也較為隨意,基本上就是屬于放羊式、休閑式的閱讀,所以讀完一本書后,往往都是一問三不知,并沒有從書中收獲到有用的內容。
讀書可以引領人的成長,但是首要條件是讀好書,讀適合的書。有益的、適合的書對學生來說就是營養品,可以促進他們健康成長,而不當的書則會阻礙學生發展。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生閱讀書目的選擇就是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辨識能力不足,主觀上往往無法分辨書的好壞,很可能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下意識地去學、去模仿。所以,在書籍的挑選閱讀中就需要教師指導,幫助學生把關,教會他們正確地辨別書籍中的有用知識,否則可能會對學生的身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農村地區由于基礎教學設施條件不如城市學校,所以學生的閱讀環境也較為匱乏,甚至可以說是缺失。一些一、二線城市的學校往往都會單獨建設圖書閱覽室,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可以自由到預覽室選擇書籍觀看,而且圖書閱覽室的環境也較好,可以讓學生耐下心觀看書籍。即使學校沒有提供太多的閱讀區域,城市中還有很多圖書館,學生也可以查找書籍。但是在農村地區顯然沒有這些良好的閱讀環境提供給學生閱讀學習,這也是硬件方面的缺失。而在軟性條件方面,就是教學和閱讀意識方面。由于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和教師還是受到了學業成績的影響,課外閱讀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理念方面還是更關注未來學生的升學。這樣的教學閱讀雖然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但是顯然這樣的方式并沒有尊重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和教師過于重視和局限于課本教材中的內容,忽視了課外閱讀對開闊學生思維眼界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自主進行閱讀。這些軟性和硬性閱讀環境的缺失,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成長。
1.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和行為特點等都與成長有著很大差別,小學生好奇心強,可塑性強,所以這個時候應該重點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選擇好學生喜歡看的第一批書,讓學生可以對書籍產生好感。小時候學生喜不喜歡看書,與教師、家長的培養技巧有關系。在學生閱讀學習的初期階段,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書刊,可以選擇一些印刷漂亮、有趣的圖書,情節和畫面需要符合學生當前的想象和思維特點。
2.不宜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管理太嚴。缺少耐心、好奇、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特點,這個階段中小學生的閱讀行為可能是左右翻閱,沒有根據順序進行閱讀。課后服務過程中,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用過多的干涉,這個階段中只要學生肯自主度拿起課外書閱讀就可以了,因為這樣的表現也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孩子的閱讀心理。不過在高年級階段后,管理中就可以適當地加以引導了,幫助學生更加有耐性地閱讀。
3.將閱讀選擇權交由學生,給予學生一些自由的閱讀空間。閱讀既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心理上的享受。所以在課后的時間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只需控制學生閱讀對學生其產生有害影響的書籍即可,其他方面盡量不要過多地干涉,如所閱讀書籍內容、類型、范圍等。通常來講,這個階段學生觀看的書籍范圍越寬越好,這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樂趣愛好。
4.適當地開展共同閱讀。在課后服務過程中,可以開展“共讀”活動,就是可以讓學生一起閱讀、聽、說故事、書籍內容等,這些都可以提升學生興趣。課后服務中,教師可以抽空與學生共同閱讀,做好榜樣,為學生講述一些讀書閱讀的良好心得體會。教師也應該鼓勵和告知家長和學生共同讀書,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也能促進家庭親情更加和諧。
筆者在實際的開展課后服務的過程中,與低年級小學生交流學習中發現,通過將一些與課文、故事書籍有關的實物、畫冊、視頻等作為獎勵,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在課后服務中適當地開展游戲活動,可以放松學生心理,減輕他們的壓力,這樣反而會提升學習閱讀效率。課后服務應該本著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所以開展課后服務游戲活動的方式應該要靈活??梢蚤_展藝術、體育、科普類活動,或通過游戲活動拓展訓練。放學后學生剛從課堂中解放出來,所以需要放松,緩解疲勞,為閱讀創造條件。教師可以開展“老鷹捉小雞”“擊鼓傳花”“猜字謎”“成語接龍”等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精神放松,并調動思維,再開展閱讀教學和作業指導,會更加有效率。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閱讀書籍,觀察自然現象,筆者在活動中展示了一些精美的小動物、動畫卡片,然后對學生說,誰能觀察發現一些有趣的天氣現象,就可以自己挑選一張喜歡的卡片。學生在聽到這個獎勵后,都紛紛打起了精神,一些學生回去詢問高年級的學生,一些回去詢問家長,一些自己翻看書籍中的內容。經過幾天的調查了解,參與活動的學生紛紛展示和講述了自己的收獲和看法,在閱讀時也能更積極、更深入。
此外,課后服務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學生讀一些有趣的課外書籍,學生對講故事的方式顯得非常有興趣,紛紛都集中精力聽故事,甚至講慢了還會催促教師快點講。在利用學生這種好奇心的特點下,教師有時候可以特意在一些故事的結尾前停止,讓學生感興趣的話就自己閱讀,在這種合理的誘導下,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閱讀,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找尋結局,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喜歡上其他故事書。
因為農村地區本身的教學資源有限,加之小學生滅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面狹窄,主觀上缺少自主辨別好壞書的能力,所以教師對課后服務中所提供的書籍一定要做好篩選,防止不良書籍進入小學的閱讀范圍中。所挑選的書籍只要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類型也應該盡量寬泛一點。針對不同階段層次、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教師應給予不同指導和定位教學,挑選的例子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也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需要。
比如,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可以多推薦和提供一些配有有趣圖畫的繪本書籍,如安徒生、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書籍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觀看;而對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推薦一些帶有故事性和寓意的文章,如楊紅櫻的書籍,還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各類寓言、成語故事等;而對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思維上也逐漸穩定,閱讀的層次可以更深入一點,所以就可以提供一些名著作品,如《魯濱孫漂流記》《愛麗絲夢游仙境》等,這些書籍的閱讀更加有利于他們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構建,有利于培養讀書寫作的良好習慣。不同學生之間的愛好差異也會有所不同,如男生和女生之間的閱讀就會有明顯的差異,男生可能對一些運動類、科幻類的課外書籍更感興趣,女生可能會對一些故事性題材的書籍感興趣,這些方面應該按照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教師在這方面無須過多要求。
在課后服務活動中,讓學生實際參與活動,比口頭指導教育更加有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開展故事閱讀交流會,讓學生自由組成交流小團隊,分享自己看過的故事和有趣讀物,通過共同分享好書,加強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和互動,在這樣寬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生的興致也會得到較大的提升。課后服務還可以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如組織演講活動,或直接讓學生模擬故事場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情境扮演下,可以促進學生記住和理解故事內容,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信心,從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可以切實地體會到閱讀書籍的成就感和樂趣。此外,課后服務活動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故事手繪本,然后自己寫故事、畫畫,發揮自主的想象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可以優化讀書氛圍,進而培養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間接地提升學生對書籍的良好興趣。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課后服務活動應該重點考慮的,對此,教師要在課后服務活動中為學生培養讀書習慣創建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要想學生讀課外書,必須先有一定量的書籍。學校、教師有沒有書,學生能不能經常接觸課外書,都會影響到學生日后會不會對書籍產生興趣,能不能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課后服務所使用的活動地點應該搭建一個圖書角,擺放各種買來的課外書籍,在課后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長期接觸這些書籍,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主動接觸書籍的興趣,在慢慢接觸中可能就會漸漸增加對閱讀的好感,養成每天翻翻書的習慣。
教師也要言傳身教,主動成為學生的讀書伙伴。熱愛讀書的教師大概率也會培養一些熱愛讀書的學生。因此,教師首先要熱愛閱讀,懂得一些閱讀的良好方法,了解一些書籍的內容,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參考,用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初期,教師可以利用朗誦書籍、講故事的方式給學生閱讀,這樣既可以有效吸引、延長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激活學生想象力。長期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從“讓老師讀給我聽”慢慢轉變為“自己讀”或“讀給老師聽、同學聽”的情況,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
對教師而言,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是應盡的職責。小學生有著良好的可塑性,所以在這個階段可以更好地培養他們良好的課外閱讀能力,而讓他們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和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尤其對農村地區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所接觸的書籍資源相對較少,沒有更多的時間閱讀,所以更加應該抓緊點滴時間培養他們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當然,為了更切實際地做好課外閱讀指導,教師也要多多閱讀課外書籍,首先讓自己成為閱讀者,才能成為更好的指導者,為學生的閱讀把好關口,明確書籍的好壞和重點,鼓勵學生多多讀書,以此富自己的生活。為促進農村校內課后服務更好地開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本文提出了在游戲中閱讀學習;課后服務分層級開展階梯式閱讀;豐富課后服務閱讀活動,優化讀書氛圍;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等策略,希望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以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成效得到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