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廣播電視大學西青分校 李順田 馬 佳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盧 明
立足京津冀三地自然、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相對優勢,以區域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原則,以資源要素空間的有效統籌與優化為主線,以協同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為保障,以京津冀老年教育特色課程的本土化與區域化發展為抓手,推進京津冀老年教育協同發展,是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土化的特色老年教育資源主要是指老年教育的影響效益、傳播程度及社會影響力等要素。京津冀三地的老年教育各自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認可度高、品牌性強、參與性廣的老年教育課程。北京、天津、河北的老年教育特色課程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其本土文化特色。
案例:天津市西青區老年大學與西青區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及時制定《2021 年老年人智能手機課程培訓方案》,組建專業課程教學團隊,并聯合天津廣播電視大學西青分校招生辦公室及黨員志愿者,在西青區老年大學本部及各街鎮教學點開設老年手機課堂活動。自2021 年3 月9 日起,西青區老年大學本部及10 個街鎮教學點陸續開展線下課程。課程圍繞老年人目前面臨的智慧出行、智享生活、掌上金融、手機購物、智慧醫療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耐心的講解與指導,內容包括滴滴出行、支付寶、淘寶、Q 醫等手機App 的使用,并自編教材《智能手機智慧生活——中老年人手機課堂》免費發放給社區老年人。同時充分借助“西青老年教育”小程序,助推智能手機課堂惠及全區老年朋友,讓更多老年人玩轉智能手機,樂享智慧生活。
案例:北京開放大學于2016 年組建了數獨培訓團隊,建設專業數獨師資隊伍,大力推廣數獨課程。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北京開放大學舉辦數獨線下培訓班30 余期,受眾市民9000 余人次,主要服務對象包括國有企業離退休干部、養老院老人等;推出網絡課程“快樂數獨”。同時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完成教改課題2 項,進一步聚焦在線教育和學歷非學歷課程融通等,持續探索和打造數獨“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模式。
案例:據調查了解,河北老年大學設置了太極文化、紅樓夢主題音樂、毛澤東詩詞鑒賞等多種多樣富有濃郁本土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老年教育課程,同時開設了文學鑒賞紅樓夢特色班、太行山水美術特色班等。河北老年大學的辦學經驗概括起來就是:以科學、合理的辦學理念為基礎,以特色、優質的課程資源體系為優勢,以發展、創新的辦學思路和網格化辦學模式為軟實力支撐。通過多元化的辦學途徑惠及更多老年人,以此作為共享性發展之本及可持續發展之源。
從京津冀終身教育區域化大局的視角考量,京津冀老年教育課程在特色資源的挖掘與建立、共性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協同與發展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根據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價值理念對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起著決定性作用。在京津冀老年教育研究領域,首要解決的就是價值理念問題。目前三?。ㄊ校├夏杲逃厣Y源突出表現為自建自用、區域課程資源開放合作意識不強、開展合作動力不足。北京高水平的地區效應及教育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打破區域聯合壁壘、建立協同共享理念仍有很大空間。
京津冀老年教育課程資源共享不應是部分開放大學校際間的隨機合作。從服務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角度來看,沒有成立專門的機構,當前三省(市)老年教育發展的協同合作活動多數為部分市、區或校之間以協議形式運作。京津冀老年教育的課程資源協同共享應由專門的機構進行規劃、協調、管控、監督。此外,就當前三?。ㄊ校├夏杲逃献黜椖縼砜?,集中表現出缺少長期規劃設計,對于協同共享的愿景及具體目標、階段性及長期性目標均缺乏頂層系統設計。
由于京津冀分處不同行政區劃,三?。ㄊ校┯嘘P老年教育協同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在資金、師資、政策、制度、技術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壁壘。各地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在協同多元化主體利益方面尚未實現制度性統一。
互聯互通程度低是影響京津冀三?。ㄊ校底只Y源聯盟建設的重要因素。目前,雖然三?。ㄊ校┒加凶约邯毩⒌纳鐓^教育數字化資源平臺,但是各個平臺基本處于自成一體的局面,缺少資源共享服務、用戶統一認證服務、集成檢索服務等主要功能,造成了京津冀三?。ㄊ校底只Y源互聯互通程度低。數字化資源聯盟建設要求信息技術與學習資源高度融合,如果三省(市)資源平臺實現不了互聯互通,將會導致優質資源缺乏有效的載體和環境。
京津冀三?。ㄊ校├夏杲逃n程資源建設不均衡,普遍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北京地區的老年教育課程資源在質與量上都優于津冀兩地。從區域教學資源建設與有效配置角度來看,存在一定課程資源建設浪費問題。
京津冀老年教育課程資源區域化協同發展是將互相毗鄰的三?。ㄊ校┑睦夏杲逃暈橐粋€整體,以地域生態文化為積淀,以教育課程資源為導向,以統籌規劃為指導,進行特色課程的本土化與區域化研究。因此,如何構建京津冀老年教育區域化的特色課程資源,加強其區域品牌效應,就成為京津冀老年教育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的一個研究課題。
在立足區域本土化資源的基礎上,京津冀三?。ㄊ校┦紫纫鞔_各自在京津冀社區教育協同發展戰略中的功能定位。北京地區應積極發揮首都地域發展優勢,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在老年教育領域積極拓展新模式、新路徑。北京地區老年教育的數獨課程資源可以積極與津冀兩地結對單位進行交流與分享;河北省在制度建設、老年教育課程資源等方面相對成熟的經驗、做法可以與京津兩地結對單位進行交流;天津可以就數字化建設方面與京冀兩地加強協作共建。依托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京津冀三省(市)在老年教育領域應積極開展多領域、深層次的探索及發展,發掘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優化頂層設計。
京津冀區域雖然擁有豐富的終身教育資源,但是目前的老年教育結構中優質教育資源相對集中,難以輻射整個京津冀區域,這勢必會影響區域內的教育協同發展。因此,應著力創建有利于教育要素尤其是老年教育領域特色課程資源流動的合作平臺,構建從課程資源共享到教師隊伍聯動培訓的機制,為京津冀老年教育協同發展墊好地基、拓寬道路。
京津冀三?。ㄊ校├夏杲逃n程可以充分挖掘各地特色自然、人文、歷史等資源,打造京津冀老年教育精品課程,培育特色品牌。建立三地區域特色老年教育體驗基地(中心),探索研學游協同機制,整合統籌三地區域優質老年教育資源,形成品牌,凸顯特色,創新京津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新途徑、新模式。
京津冀地理區位一體,文化傳承一脈,屬于一個地域文化生態范疇,在老年教育資源建設領域具有協同發展的現實基礎。因此,要突破行政體制限制,依托數字化云平臺進行特色資源的互通交流,統籌規劃建立京津冀老年教育特色品牌實踐基地。如,依托京津冀的地域生態文化,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燕趙教育文化圈”等老年教育區域化課程資源,最終形成凸顯地域文化教育的區域品牌課程,在三?。ㄊ校┍就粱厣幕A上形成具有京津冀區域標識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之下,老年教育課程資源的互通共享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必然趨勢。伴隨著人們的品牌意識日漸強烈,要使老年教育得到持續發展,京津冀三地應各展優勢,從走本土化特色發展之路邁向區域化協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