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實驗小學 段坤麗
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進。通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能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積極轉換角色和身份,并通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實現師生角色轉換,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開展主體。而作為組織者,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適時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如今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英語教師教的班級比較多,課堂上無法檢查所有學生的單詞默寫和課文背誦;課堂上有些學生自控力差,上課易走神,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做題速度慢;有些學困生僅靠自己學習,學不好,又不好意思請教教師和同學;有些同學太內向,不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基于此背景,教師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小組活動能減輕學習者在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被廣泛地運用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意義重大。
為了改善以往英語教學中學習氛圍沉悶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況,教師應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不斷創新和改進,其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及討論方法能使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使學習氛圍更活躍、更愉快,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小組合作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培訓,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了解和認清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然后為學生傳遞合作學習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作用,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并且強化小組合作的認知,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積極作用。例如,在進行“This is …… ”“That is……”以及“It is……”等句型教學時,教師可采用分組形式,為每組學生指派相應的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任務。教師讓學生適應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進而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合作學習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了運用,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成績。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固守心理,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對學生放手,沒有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探究,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在課堂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并不是很高。而且存在一部分的英語教師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意識有待更新,教學的主要內容仍然以教學大綱為主,教學內容刻板化,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一些英語語法和英語單詞不能自主理解,學習的熱情會比較低,這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來說十分不利。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思想跑題的現象。英語是語言類型學科,學生需要長期積累,但由于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缺少英語語言運用的機會,導致很多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沒有過多的用處,合作學習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更是無形體現。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性并不是很高,也進而導致教師無法開展正常的教學過程,合作意識的培養更是無從下手。
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理論知識的講解比較重要,而英語語言的運用并不是十分重要。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僅僅背誦和記憶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英語單詞,對具體英語句子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常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對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具體發展和應用十分不利。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就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模式,認為單詞是英語學習的重點,這種“慣性思維”將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為了使分組學習方法的應用成效充分發揮,應確保小組構建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這也是保障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前提條件。教師需要對學生分組加強重視和研究,通常采用一組4~6人的規模,同時還要對成員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性別以及興趣愛好等進行充分考慮,確保小組任務能合理、科學分配,并使學生能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使學習效果有效提高。分組應重點考慮的要素包括:通過男女生混合的方式,能使團隊的思維結構更豐富,有利于從多角度、多層面開展問題討論;各組中應包括英語水平各個級別的學生,能實現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學習目標;各組中都應包含不同性格的學生,同時也代表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具有差異性,在合作學習中,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最后小組中各成員有不同的個人特色和能力,比如,有的擅長收集整理、有的觀察能力強、有的口語表達水平高,以及有待思維活躍等,通常小組成員各自不同優勢的充分發揮,能使小組學習成效切實提高。
在合作小組中,首先需要對成員以及相應責任予以明確,從而提高小組各成員責任感。在學生完成小組分組后,教師應提出小組應完成的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對小組成員責任予以進一步明確,確保責任分工到人,從而使學生對個人責任以及小組責任的關聯性加強認識,使學生對自身表現直接影響小組成績有更深入的感受。
在實際課堂教學時,為了使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教師應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和探究,并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指導,既要保證能給學生學習提供指導幫助,又要避免對學生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造成限制。另外,針對學生小組學習中容易出現意見分歧和矛盾等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協助和引導,充分發揮小組長調節和管理的職責,促進學生學習的有序進行。
在課堂教學分組學習時,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對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其在小組問題解決中不斷提高自信心,促進小組學習任務順利完成。同時教師要積極評價其他不理想的小組及學生,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建議,使學生能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可運用學生互評的方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使學生的課堂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增強。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中發揮了主體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在合作式的英語課堂中,更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課堂的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合作學習進行整體設計。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規劃做好記錄,其次,教師要設計合作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習方法的運用、內容的選擇、時間的把握等。最后,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備課,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合作的必要性,引導學生提前思考相關問題,準備學習材料。教師是合作學習藍圖的總設計師,教師設計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基本保證,教師要對學生的整體學習計劃以及學習方向進行規劃,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究,共同參與課堂。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應該被排斥在課程外,而應該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只按照書本內容進行講解,他們的作用不是機械地傳授知識,應發揮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的作用,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教給學生的內容,選擇合作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內容和特點設計和實施課程,創新英語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度。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需要應用的,借助提問、回答的方式讓學生對英語語言進行學習和掌握,則能幫助學生對英語語言予以充分理解。讓學生借助問題進行英語練習,不僅讓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得以提升,而且能讓學生的頭腦轉動起來,讓學生的思考力得以加強,并在彼此提問、思考回答的過程中強化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在進行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利用課本內容,充分利用英語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找到英語閱讀的相關技巧。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提問,先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學習“Did they buy ice creams”時,教師可以先運用一些生活場景如天氣較為炎熱時買冰激凌,向學生進行提問,引入課程內容。然后對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英語文章,并在小組中進行探討,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對文章內容進行解析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結構,幫助學生分析如何進行閱讀,使學生對掌握英語閱讀方法有更多的感悟。
語言的學習必須要有一定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可以練習自己的口語能力,提高水平。要創設英語口語環節,離不開英語課堂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在上課前五分鐘或者是在早讀時進行半小時的小組分角色式的英語文章朗讀,讓學生朗讀一些課本的文章或是一些經典文章。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每個學生要對不認識的生詞進行標注,并主動查找答案,標記出相關的知識,自己摸索音標的讀法,之后教師再對一些錯誤的音標讀法及時地糾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每天都朗讀一篇英語文章,在英語課前十分鐘進行,或找兩個學生進行對話式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音以及出錯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要對學生多加鼓勵,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來,以此培養英語表達的自信。小組合作式的英語文章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英語文章中的情感,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朗讀技巧,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英語素養。
教師在教學時要摒棄以往的教學理念,將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探究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定出合適的探究題目,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探討問題。每個人在探究過程中都要積極主動地參加,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在一旁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探究,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三年級下 冊 Unit 6 What time is it?教學過程中,便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多問多答”,一名學生可以繪畫鐘表,結合鐘表上的時間向另一名同學提問,另一名同學則可以結合鐘表上的時間進行回答,然后輪流通過這樣的“對子問答”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時間的表述方式 ,“What time is it?”“It is 7 o'clock.Iusually get up at six o'clock and havebreakfast at half past six.”“It is 9o'clock.I am going to bed.”問答讓學生對很多語句予以思考,也讓很多所學內容重現到學生的表達中,所達到的教學效果很好。有問有答、一來一往,能幫助學生解開心中的疑惑,能讓學生彼此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在提問中思考答案,在答案中回溯問題,這樣語言應用才會更具價值,也才會讓學生彼此之間形成親密關系,讓學生在語言應用中實現解疑釋惑的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方法,能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豐富,還能使課堂教學氛圍得以有效改善,使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增強,也能使學生學習能力和運用技巧提高。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新教學方法應用必要性,如符合新課標教育理念、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討了小學英語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小組合作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策略,教師要積極設計英語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相關的問題進行課前導入,進行小組探討;在課堂中進行小組英語朗讀,提高學生的水平等,希望能給小學英語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