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學 李冬梅 劉興成
立德樹人倡導以人為本,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立德樹人,并將其根本任務有效落實。對正處于萌芽階段的初中生,需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德育課程的學習,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立德樹人是運用德育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對立德樹人,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讓學生在學習上具有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也需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法律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領。和初中其他課程相比,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和德育工作和行為習慣養成有著更緊密的聯系。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滲透,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繼續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設計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教學內容,選擇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多樣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需要不斷地加強立德樹人的思想教學,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以分數和升學為目的的教學觀念在部分教師中還存在,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知識傳授和解題能力的培養為主要目的,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以講授式為主,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以學生聽講和做習題為主,在學生學習評價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評價方式。這些教育教學觀念忽略了道德與法治課首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種情況下學生雖然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并不能充分吸收教學內容,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所學內容進行現實問題的解決,也打擊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一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覺得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死記硬背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道德與法治教學這門課程有豐富的內涵,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所蘊涵的精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僅僅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傳授。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將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引入課堂中,對教材內容沒有進行有效補充,導致教學缺乏趣味性和深度,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學習方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不能將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對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內容涉及很少,單向的知識傳授,以及要求學生背誦知識點的現象還大量存在。教學方式單一難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難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以教學內容為中心,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使知識的傳播可以達到教學目的。對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來說,需要教師明確其根本教學任務,并且對教材進行全面系統性的分析,并且將這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中,也需要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更多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的教學環節,從而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因此,引導式德育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內容的領悟。教師也需要擁有充足的教學理論知識,更好地將立德樹人和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相融合,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比如,在“認識自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采取相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并改善缺點,更好地進行日后的發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國情與政策、道德法治和社會關系。教師可以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向學生介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而對學生產生持久的影響。比如,教師在講解“中國國情和政策”時,要從當前的時代特征出發,向學生講解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和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講解中融入符合學生道德發展規律的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向文明、道德的方向發展。教師在講授新課時,首先要針對教材內容創設適當的情境,以生活實踐的相關部分作為新課內容的導入點,講解課程的主題,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獨立思考,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對一些貼近生活的課程,如法治案例,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析課程內容,以探究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法治觀念。綜合教學法避免了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從多個維度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
立德樹人的理念教學需要在課堂上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給中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我們的人身權利”的教學過程中,在讓初中生了解自身權利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提問:“人格尊嚴權的維護對個人來說具有什么意義?”因為尊重是相互的,從而引起學生對尊嚴的深思和探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中學生對維護自身權利的認識,這不僅激發了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構建高效課堂所需的,不僅如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場景的模擬教學,融入生活中的內容,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立德樹人的理念,并將其運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教師應該樹立尊重差異、發揮各自能力的學生觀,在全面開發學生智能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情況下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傳統教育注重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和邏輯數理智能。由于課程設置單一,這種一元化課程模式培養的學生片面發展,缺乏個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多元智能的個性化教育,建立多元化的課程內容體系。即結合學生優勢智能領域,通過增設選修模塊,形成多樣化的課程觀。與此同時,教師要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道德和法治,貫徹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充分動員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資源,盡可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的過程。例如,在進行“我與社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情景創設,設置一些社會生活中的情節,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進行教材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握知識的要點,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完成思想的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優化。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當今世界全面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多媒體內容在課堂知識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中學政治教師滲透思想時,也應該合理運用知識教學的多媒體內容,以便更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課前教學中,可以進行預習課的視頻制作,投放在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進行預習,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在課程教學中,合理運用短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相關的案例并進行分析,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下還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布置作業,學生可以和教師及時溝通處理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培養,打破傳統教學中理念性的束縛。因此也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在不斷地進行知識教學完善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例如,在進行“奉獻精神”的相關內容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養老院參與義工的活動,幫助學生深切感悟奉獻精神,更好地促進學生日后的發展。還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紅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解當地的紅色基因、紅色血脈,學習先進人物的光榮事跡,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社會價值感,明確相關奉獻精神、個人理想等。學生在完成這些內容的學習后,也需要進行相關手抄報以及文章的撰寫,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進行描述,真正讓學生將樂于奉獻、個人理想等相關內容銘記于心,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如果想在道德與法治中融入立德樹人的理念,可以通過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其與生活真正聯系起來。教師可以結合道德與法治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生活材料,將其合理融入道德與法治的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例如,在講解“法律護我成長”這一知識時,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違法犯罪案件引入政治教育,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應的視頻和照片,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違法犯罪對他人以及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學習利用法律保護自己。
根據實際調查研究,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為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羅列了大量教學內容,并且很多內容都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會將一些非重點考試內容刻意忽略,而這些內容中包含大量德育元素,使許多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在思想層面輕視德育知識,導致初中生的德育素養難以提升。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將傳統落后的教學思想徹底轉變,在備課過程中,利用充足的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深入解讀,無論是否與考試內容有關,只要能對初中生提高道德思想品質有所助益的內容,都要進行客觀評價和正確判斷,使初中生在掌握多元化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自身的道德品質素養得到同步提升。一部分初中政治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缺乏與時俱進的特征,很難與當今社會熱點以及學生實際生活建立密切聯系,導致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無法建立積極的學習興趣,制約學生道德品質素養的提升。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興趣特征、生活背景的全面掌握,結合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確保相關內容具有較高針對性和合理性,能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內容的興趣。
初中生處于人生的重要成長階段,因此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以及法治精神,這些都離不開課程的正確引導。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確保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更好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