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新華學校 楊桂蘭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作業的優化與布置成了教師要共同面對、積極探究的問題。本文從作業設計的研究背景,理論依據,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減量增質的策略以及作業的反饋與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力求構建一個科學的作業設計體系,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獲得身心能力的健康發展。
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芬笄袑嵦嵘龑W校育人水平,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針對學校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這一現象,提出了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的要求。因此,作業減量增質是國家政策的要求,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
1.教師因素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能動性;過于重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過于重視語文基本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動手能力的訓練;還有的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形式也比較單調,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致不高,失去了作業布置的意義。
2.家長因素
我校是一所隨遷子女入學定點學校。廣大務工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對學生的作業不夠重視,輔導學生作業具有一定的困難,大多數家長每天忙于生計,給學生作業輔導的時間非常有限,學生作業完成質量不高,如何基于務工家長實際,精心設計作業,做到少而精,真正落實作業減量增質是作為教師要考慮的問題。
以立德樹人、以德為先、以生為本為基本理念,依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積極探索作業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是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
在當今的教學中,有些語文教師作業設計還做不到精而優,數量偏多,犧牲了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還不能做到多學科的融合,比較偏重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作業布置多指向于課本知識,形式比較單一,缺乏作業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對學生完成作業要求也比較統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年齡差異。統一化的作業讓學困生吃不了,讓優等生吃不飽,沒有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業的評價反饋不夠及時有效,不能做到因人而異,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辭?!分嘘P于作業是這樣定義的,作業是為完成生產、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有力體現,同時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作業減量增質就是要盡量減少一些沒有必要的作業,縮減學生作業的總時間,作業總量,提升作業的質量,使學生在身心健康,動手能力,探索能力,實踐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結合自己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對作業增量減質的具體策略總結如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影響到教師對作業的布置。教師上課前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分析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每節課的重難點,努力創設有趣而有活力的課堂,把學生的思維、課堂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采取前置性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及時鞏固評價等方式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獲。小學語文課教師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抽出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字詞聽寫訓練,聽寫完立即評價反饋,讓學生在每天幾分鐘的強化練習中獲得牢固印象。不要把這一內容留到課下,增加學生作業的負擔。背誦的課文課堂上也要落實完成,可采取同桌檢查,小組長檢查等方式當堂達標。小練筆在學習完課文后,課堂上留出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當堂寫出自己的感受,針對學生的寫作情況,課上適時點撥,寫完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讓學生真正有所學、有所悟。有的教師習慣于把小練筆留到課下當作業來寫,其效果遠遠不如課堂上練習收效大。課堂上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精講多練,會只有堂堂清、日日清,學生才會把所學知識牢固掌握,課下就不會用更多的作業來補充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學生作業負擔就會大大減輕。
作業的設計要科學,作業中語言要精練、要求要明確、內容可操作,作業設計的目標要有導向性,它是減少無效作業、真正落實作業“減量增質”的有效手段。作業的布置并不是越多越好,根據“五項管理規定”小學生3~5年級每天作業不超過一小時,也就是語文作業不能超過半小時。如何在這最短的時間,設計出最能體現課堂教學重難點的作業是教師要仔細斟酌、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雙減”形勢下對教師的考驗。如學習了《在牛肚子里旅行》后,筆者設計的作業是“紅頭的旅行真驚險。畫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再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這個作業要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把握住文章的線索,還要學生組織好語言,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講清楚。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口語表達?!顿u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然后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教師布置作業可以參照語文課本的課后題,這些課后題是專家精心提煉而成,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經驗積累,學生寫起來也不會感到壓力太大。
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多樣化、差異化的作業設計,這“雙減”政策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而解決的策略之一就是教師設計可供選擇的作業,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自覺地完成作業,使學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三年級學生學完了《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三首詩,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作業超市讓學生選擇:1.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2.任選一首,用筆畫一畫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3.結合注釋,說一說古詩中每句話的意思。4.搜集描寫秋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5.創編一首關于秋天的小詩歌。超市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是因為它給了顧客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喜歡什么商品就拿什么商品。作業超市將作業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既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還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深受學生的歡迎。
一個班級中,學困生越多,教師的教學進度就會放慢,作業的布置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作業本來就具備查缺補漏的功能,所以許多教師的作業布置就會傾向于學困生。這樣就會導致優等生吃不飽,無事可做,而學困生則吃不了,消化不了,完成起來有難度。為了解決這一現象,設計作業階梯是教師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作業階梯有高有低,有難有易,學困生可以先攀登第一階梯,學習優秀的攀登上面的階梯,這樣能滿足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在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猜猜他是誰》的習作,要求學生寫出“他”特別的地方。筆者是這樣布置作業的:1.可以畫一畫你的好朋友,把他的特點畫出來,寫上幾句話,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他是誰。2.用文字寫出你的好朋友的特點,要是能寫出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都能猜到,就更好了。這兩種作業讓學生任選一種,第一種難度低一些,比較適合學習成績有困難的學生。因為成篇的文字對他們來說寫起來會很困難,繪畫能表現出學困生的內心世界,也能畫出好朋友的特點,不會增加學困生的負擔。第二種作業則比第一種難度提升了一些,體現出了分層的教學原則。練習冊的作業布置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只做基礎知識部分,不能全班學生一刀切。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對學困生最重要的辦法是讓他們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在閱讀中學會思考、發展智力。所以教師給學困生多布置一些閱讀的作業,寫起來困難的作業則不做過多的要求。
搭建作業階梯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增強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但同時也要防止對學困生的自尊心的傷害,教師不要過分強調分層,讓學困生感到自卑,可以強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做。在評價作業時,也要更注意評價標準的使用,不同的學生要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要注意激發不同學生的最大學習潛力,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發揮。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這就要教師根據學生這一特點精心設計一些動手實踐類、有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在快樂中習得技能,獲得知識。
為了防止學生寫錯別字,周末,教師可以布置“啄木鳥在行動”實踐活動。到街頭找一找錯別字,把正確的漢字寫下來,向人們宣傳寫好漢字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家學會一種技能,進行勞動技能大比拼,并把勞動的過程和感受寫下來。冬天來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畫九九消寒圖,既了解了節氣的知識,還對天氣的變化進行了關注,邊畫邊朗誦童謠,更是了解了民風民俗。春節讓學生搜集喜愛的春聯,摘抄下來背一背,還可以給自己家寫春聯、剪窗花,開開心心過大年。回老家過年的學生寫一寫或拍一拍當地的過年習俗,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于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參觀紅色革命基地,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愛國之情,激發民族自豪感。假期組織尋訪老黨員,聽紅色故事,體會幸福生活不易。這些趣味性,探究性和動手能力相結合的實踐作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避免了單一作業所帶來的枯燥感,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深受學生的歡迎。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小學語文作業要注重各學科的融合。學生學習完童話和四大名著可以給學生布置表演課本劇的作業,表演課本劇的之前,學生首先要熟讀文章內容,仔細揣摩各種角色的內心感情。在課本劇表演中要學生自己設計制作服裝道具,培養了繪畫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編排課本劇過程中學生自己找背景音樂,編排舞蹈動作,進行舞美設計體現了和音樂課的結合。多學科的融合,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有了創新的空間,也有了完成作業的動力,作業的效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業批改和評價是作業布置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是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狀況,調節自己學習行為的基礎,也是教師把握學生學習狀況、分析問題產生原因、改進教學措施的前提。激勵性的評價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快樂健康地發展。在教學中,面批作業能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業存在的不足,并能及時做到改進,是非常有效的評價作業方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批改作業,但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適時地指導幫助,互批作業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培養對作業的責任心。還可以讓學生先自我評價自己的作業,教師、學生再加以點撥,對學生來說也是能力的鍛煉。
在教學中教師使用的評價方式有很多:可以使用激勵性的話語,如“書寫工整,獎勵一朵小紅花?!薄斑@篇日記寫出了你精彩的周末生活,很棒”。還可以使用激勵卡: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作業完成比較優秀的,教師可以向學生發放精美的小卡片,可以給學生蓋小印章。小卡片、小印章集多了可以到教師那里換學習用品,還可以免一次作業,或者讓教師滿足一個其他的小愿望。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采用小組捆綁評價的方式,小組成員作業完成得好,可以選擇給小組加分,每周一評價,得分高的小組可以自由先選擇座位,或者優先選擇教師組織的砸金蛋抽獎活動。這種獎勵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班集體出現了努力向上,奮勇爭先的局面。
綜上所述,語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在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作業的布置,注重在作業過程中的指導與評價。同時也要防止作業過多、時間過長給學生增加心理負擔,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也要防止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給家長帶來代批代改作業的麻煩。應該優化作業,精簡作業,采取作業超市、搭建作業階梯、多學科融合等多樣化、趣味化的方式,讓學生在作業中得到知識的鞏固、能力的發展,真正做到減量增質,讓“雙減”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