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第六中學 孫延軍
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獲得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之后,學生就能在對知識進行抽絲剝繭的過程中快速發現更多解決方案,創新性地解決問題,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學生能通過創新思維來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鉆研和探索。而對教師來說,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層次,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在創新思維的幫助下,他們會培養出自身良好的數學意識,以及相關的思維邏輯能力,更好地夯實自己的數學基礎,從而助力于將來的學習成長。
思維比獲取知識更重要。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思維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思維是無限的。”創新思維是創造的前奏,是智慧的翅膀,是開啟思維的鑰匙。教育本身的目的并不是培養模仿者,而是培養創新者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從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巧妙地利用教學情境,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切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思維發展的基礎上實現高效學習。
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是通過對數學的空間形態,數學創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其中就包括以下教學內容:第一,教師要學會利用邏輯思維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其次還需要運用類比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理性的推理,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第二,學會觀察,敢于對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進一步通過教學探究來進行自己猜想的認證和驗證。第三,教師在進行自己觀念的表達時,需要更有理性,這樣就可以不斷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更符合邏輯規范。第四,學生可以通過數學訓練,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創新思維,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第五,對數學的學習方法需要不斷進行總結,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來不斷擴展自己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第六,需要形成發散性思維,對問題可以自主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解剖,從而讓學生可以形成自己的數學創新思維。如果初中數學教師能把創新思維融入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方式中,那么,初中生在剛開始學習數學的階段,就能利用創新思維更便捷、更熟練地學習數學。以學生為主體,保證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向全面化發展,對初中數學教師來說,他們對學生的數學教學,主要就是以創新思維的培養為主,開始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已顯露其弊端。因為教師長期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一味地跟隨著教師的思路學習,這將使學生在被動學習的狀態下難以實現自主思考,進而將導致其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思維的限制導致學生不能拓展和發散思維,從而缺乏創新性思維的支撐,進而導致初中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生搬硬套公式和題型的現象,缺乏思考和思維的創造過程,這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課堂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角色控制教學節奏,應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創造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基于多元化的教具、信息技術等實現對教學方式的革新,以此使初中生能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但如今,許多數學課堂依然存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從課堂形式來看,缺乏有效的創新,學生長期處于一種上課方式,難免會覺得枯燥和無聊,所以學生會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不自主地離開課堂。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適當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如增設課堂小游戲,適當地進行數學競賽等,抓住學生的心理,才能使初中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有些教師往往只采用自己主講為主,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進行數學學習時,缺少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模式,往往忽略了合作學習模式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而且對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是非常不利的。合作學習是讓學生的思維在提高一個臺階的過程,學生之間在討論、探究、思考的過程中能獲得遠大于問題本身的收獲和體會,這是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才可以不斷提升學生數學創新思維。
關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如果沒有使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初中生的教育成果是非常有限的。而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都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思考與準備。首先,教師要能正確理解在新課改中關于創新思維的定義和要求。例如,教師在進行方程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先在黑板或者多媒體上列出幾組方程式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共同思考。這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結果的分享,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當然在進行數學結果分享時,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相同的答案,這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大膽地進行表達,對一些不同的算法,教師首先需要基于鼓勵,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擴展自身的思維,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而對一些錯誤答案,教師需要進行糾正,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切記不要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這樣才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其次,還要根據這樣的指導思想,設計出更多符合當前初中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內容,最后還要把這些教學內容通過有趣的方式和飽滿的精神表現出來、傳授出去,這樣才能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自主且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地吸收知識。這些都需要教師能充分發揮創新思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思維創新的活動中。在學生遭遇數學難題和困境時,教師能根據這些創新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在創新思維的引領下,自行在新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并解決難題,而這些推陳出新的課程設計,也需要有教學活動的填充,讓學生在不斷開展的教學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自信,鞏固自己的思維意識。在極大的參與熱情下,進一步形成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只有在課程設計的這些環節上進行創新,才能讓教師教學的創新變得更加有價值。
創新思維的提升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同時也具有較為緊密的引導,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時刻處在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環境中。簡而言之,就是創設具有良好創新思維培養氛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態度來投入其中,因為在以前的教學中,課堂上只允許教師能說話,卻禁止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互相討論或者提出疑問,因為這樣會打亂教師的授課步驟,讓他們的教學過程不再連貫,同時自身也會比較容易引起熱鬧的氣氛,對當時的教師來說,這些都是屬于不可控的因素,很容易會讓課堂的進程走向歧途,并且再難把學生的情緒糾回到當前的學習模式,于是就只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解答和做題即可,但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的創新思維遭到更大的阻礙。在當前教師要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他們必須要讓自己的教學方式更趨向于多樣化、先進化、趣味化,才能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更多知識,解答更多問題,同時,既要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方式來營造沉浸感十足的課堂體驗,也要與學生之間形成健康科學的溝通交流,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并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改進,把學生置于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能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更多的問題,并給出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有更加積極的動力來學習數學知識,在這幾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良好地契機,讓學生的行動力和主動性得到進一步的成長與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一次函數圖像”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思考。教師在講解y=kx 時,教師就可以問學生,k 為常數,我們分別將k 賦予正數和負數時,你們知道會畫出什么樣子的圖像嗎?這時就會激發學生的探索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對知識的探索和鉆研,是目前在新課改精神中所需要重視的另一點教學目標,對初中數學教師來說,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不斷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積極發揮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邏輯來思考當前所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但對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方式雖然比小學階段有了更成熟的進步,但還遠沒有到對一門學科知識進行更科學和深度探索的地步。這就需要教師能為學生準備更好的教學內容,幫助他們總結和引導更合適當前教學和學習階段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習到的每一個知識點。當掌握到了這些所有的技能和能力運用要求后,他們的鉆研和探索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對數學知識和規律本質的探究也會有著更明顯的進步。數學就是需要對其進行探索和實踐才能得到理解和答案的學科,如果學生只有做題的能力,那他們也就沒有了對數學知識的渴求。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習方式的指導,才能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拿出一些有三腳架構的物品或者是道具向學生展示出來,引導學生來對三角形的穩定性質進行探究,同時,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靈活地給予學生一些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能基本的了解到三角形的相關特質,也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三角形的其他性質拓展進行研究和探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他們不僅掌握了更程序化,標準化的學習方式,也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思維活躍程度,讓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雖然目前的新課改思想并不提倡題海戰術,尤其是數學教學的題海戰術,但是數學教師的課業安排,也一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一環。相較于文學課來說,像數學這樣的學科更需要注重對題目的作答和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運用,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業批改的過程以及方式創新,在以往的課業批改中,教師只是單純地檢查學生是否有完成作業以及作業的對錯情況就視為完成任務,這樣并不能幫助學生有更好的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創新相應的課業批改方式,可以在批改的結尾中留下評語以及相應的解題思路,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典型的錯題集,也可以在某一堂課上把相關的課業分發下去,在學生相互進行批改,并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交流,從中總結經驗道理,從而能更好地理解錯誤的發生原因以及應該如何改正,讓學生對自己錯題有更好的認知,以免在以后出現類似的錯誤。在這樣創新的批改形式下,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解題思維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促進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新課改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已經成了教師教學進步和學生學習進步的關鍵性研究問題之一,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種教學結構下,教師要以創新思維為核心和基礎,以更加匹配當前教育要求的教學方式來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只有教師先行將創新思維的題目答好,才能帶領學生以更加優秀和有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在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中,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主動針對數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形成對數學本質的深度思考,才能在思之有物的情況下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